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四联针穴位注射治疗急性哮喘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四联针(氨茶碱、山莨菪碱、地塞米松、利多卡因)穴位注射治疗急重性哮喘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44例危重哮喘发作患者分为穴位注射组和肌肉注射组,每组22例。所有受试者观察肺功能、呼吸、哮鸣音变化。依据严重程度计分,平均值为临床指数。结果:以穴位注射组和对照组给药后,分别观察1、2、6H,FEV1预计值%、PEF占预计值%、临床指数值,进行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穴位注射组三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穴位注射组有效率(95%)与对照组(6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四联针穴位注射是治疗重症哮喘发作的理想方法,且穴位注射2h后可出现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1例小儿颈外静脉穿刺引起意外的教训福建省立医院外科汤勇,兰建辉现介绍1例小儿术后颈外静脉穿刺引起意外的病例,借以总结经验教训。患儿男,11个月。因阵发性哭闹2天,伴排粘液血便1天为主诉,于1992年10月19日4Pm急诊入院。体检T37℃,P128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预防静脉输液导致静脉炎的护理措施.方法:140名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70名和实验组70名,对照组常规更换敷贴 2次 /周;实验组除常规更换敷贴护理外,加强日常巡视、患儿及家属健康教育、及时处理静脉输液处局部异常、经常性的局部热湿敷.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8.23%和 2.26%,有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静脉输液时通过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加强健康教育,局部预防性应用热湿敷,对于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预防静脉输液导致静脉炎的护理措施.方法:140名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70名和实验组70名,对照组常规更换敷贴 2次 /周;实验组除常规更换敷贴护理外,加强日常巡视、患儿及家属健康教育、及时处理静脉输液处局部异常、经常性的局部热湿敷.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8.23%和 2.26%,有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静脉输液时通过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加强健康教育,局部预防性应用热湿敷,对于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克拉玛依市区35岁以上人群鼾症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克拉玛依市区两个社区5个新村35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入户睡眠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打鼾情况、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ESS评分),吸烟、饮酒等个人史,测量身高、体重、颈围、腹围、腰围及臀围。根据问卷内容评分将调查对象分为鼾症高危组和低危组。结果实际有效问卷2513份,打鼾者1312例(52.2%),其中中重度打鼾者占38.9%。鼾症发生率在60岁以前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男性高于女性(61.7%比45.1%),随颈围的增粗而增加(P0.05)。鼾症高危组与低危组间在体质量指数(BMI)[(28.2±3.6)kg/m2比(25.1±3.9)kg/m2]、ESS评分(4.4±3.8比3.4±3.2)、颈围[(37.7±3.6)cm比(35.6±3.6)cm]、腹围[(96.9±13.6)cm比(88.7±11.1)cm]、腰围[(92.2±9.8)cm比(84.7±10.2)cm]、臀围[(102.9±9.6)cm比(96.4±9.3)cm]、腰臀围比(0.90±0.07比0.88±0.08)、收缩压[(132.0±17.5)mmHg比(125.6±16.8)mmHg]及舒张压[(83.3±12.8)mmHg比(78.3±12.6)mmHg]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519)、BMI(OR=2.549)、颈围(OR=2.473)、吸烟(OR=2.765)、ESS评分(OR=2.575)及女性绝经(OR=1.806)是打鼾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克拉玛依市区35岁以上人群打鼾发生率高,年龄、BMI、颈围、吸烟、ESS评分及女性绝经是打鼾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青年原发性支气管癌39例X线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 1983~ 2 0 0 2年收治的原发性支气管癌 (肺癌 )中年龄 4 0岁以下者共 84例 ,其中 39例误诊 ,本组青年肺癌误诊率 4 6 4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9例中男 2 1例 ,女 18例 ;年龄最大 4 0岁 ,最小 17岁 ,平均 33 9岁。主要症状 :咳嗽 34例 ,咳血丝痰 2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简化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哮喘的应用方法。方法 对 3 0例符合哮喘的患者 ,随机对照分为高剂量组 16例 ,低剂量组 14例。选用丙酸氟替卡松连续治疗 12周 ,比较治疗前后病情、肺功能变化。结果 高剂量组治疗后轻、中、重度患者的肺功能 (FEV1、PEF)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 (P <0 0 1) ,低剂量组FEV1无明显提高 (P >0 0 5 ) ,PEF有明显提高 (P <0 0 1) ,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症状、病情较治疗前都有明显好转 (均P <0 0 1)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两组病情的严重程度与高、低剂量没有明显关系 (P >0 0 5 )。结论 根据哮喘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采用高、低剂量的方案治疗哮喘可有效地控制哮喘 ,而且实用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