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CT胆管成像(CTC)在疑诊胆道梗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临床拟诊为胆道系统病变的病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再用曲面重组、最低密度投影和多平面重组等方法重建出CT胆管成像(CTC)图像,结合两者作出诊断,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计算CT+CTC对疑诊胆道梗阻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符合率。结果:胆管癌21例,胰腺癌18例,十二指肠乳头癌10例,胆管结石7例,胆总管囊肿3例,十二指肠乳头腺瘤1例。CT+CTC对疑诊胆道梗阻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和88.3%。结论:CT和CTC对疑诊胆道梗阻病变定位和定性诊断符合率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低剂量高分辨CT在图像效果及肺部病变的诊断的应用与常规剂量CT比较是否存在差异,确定低剂量高分辨CT在肺部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在本院就诊的140名肺部疾病患者分别进行常规剂量CT扫描和低剂量高分辨CT扫描,并对其图像效果进行主观和客观评分,对肺部疾病定性诊断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常规剂量组的高分辨CT图像比较,低剂量在主观评分和客观评分的噪声中存在显著差异,在客观评分的CT值和疾病的定性诊断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低剂量高分辨CT在肺部病变中的作用效果与常规剂量CT基本一致,但辐射剂量较低,有着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探讨高频超声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0例疑似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实施高频超声检查、CT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参照,计算和比较高频超声、CT、高频超声+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并分析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结果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高频超声+CT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单一的高频超声、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高频超声与CT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高频超声+CT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间的一致性良好,而高频超声、CT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间的一致性仅为中等。结论采用高频超声联合CT可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予以灵敏、准确检出,还可对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予以反映,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5.
角膜内不同部位植入壳聚糖-胶原复合膜的生物相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角膜基质层间植入是评价材料角膜内生物相容性的理想模型,但将材料植入角膜基质层间的位置不同,可能会影响材料的降解以及角膜的代谢,最终影响到材料在角膜内生物相容性评价结果.目的:观察壳聚糖胶原复合膜(胶原含量为30%)植入兔角膜不同部位基质层的组织相容性.方法:制备厚度为20 μm的壳聚糖胶原复合膜.将新西兰大白兔以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角膜周边基质层间植入壳聚糖胶原复合膜材料;另一组角膜中央基质层间植入壳聚糖胶原复合膜材料.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材料植入后眼表及前房的反应、材料植入部位角膜和材料的相互反应及植入部位角膜透明性改变.6周后取角膜做组织切片,观察植入部位角膜组织和材料的组织学改变.结果与结论:角膜周边植入组的复合膜逐渐降解,最终完全降解,并对角膜结构无明显影响,显示了良好的角膜组织相容性;中央植入组复合膜植入早期眼表稳定,也显示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是2周过后伴随着材料的缓慢降解,材料周边变得不透明,伴随着炎症细胞浸润,最终在第34,42天分别有一只发生角膜溶解.结果说明薄的壳聚糖胶原复合膜材料透明性好、力学性能匹配,植入角膜周边基质层间后在短时间内能完全降解,适宜作为角膜修复材料,特别是作为角膜缘干细胞的载体可以用来修复角膜缘干细胞损伤引起的角膜疾病.  相似文献   
6.
角膜内不同部位植入壳聚糖-胶原复合膜的生物相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角膜基质层间植入是评价材料角膜内生物相容性的理想模型,但将材料植入角膜基质层间的位置不同,可能会影响材料的降解以及角膜的代谢,最终影响到材料在角膜内生物相容性评价结果。 目的:观察壳聚糖胶原复合膜(胶原含量为30%)植入兔角膜不同部位基质层的组织相容性。 方法:制备厚度为20 μm的壳聚糖胶原复合膜。将新西兰大白兔以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角膜周边基质层间植入壳聚糖胶原复合膜材料;另一组角膜中央基质层间植入壳聚糖胶原复合膜材料。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材料植入后眼表及前房的反应、材料植入部位角膜和材料的相互反应及植入部位角膜透明性改变。6周后取角膜做组织切片,观察植入部位角膜组织和材料的组织学改变。 结果与结论:角膜周边植入组的复合膜逐渐降解,最终完全降解,并对角膜结构无明显影响,显示了良好的角膜组织相容性;中央植入组复合膜植入早期眼表稳定,也显示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是2周过后伴随着材料的缓慢降解,材料周边变得不透明,伴随着炎症细胞浸润,最终在第34,42天分别有一只发生角膜溶解。结果说明薄的壳聚糖胶原复合膜材料透明性好、力学性能匹配,植入角膜周边基质层间后在短时间内能完全降解,适宜作为角膜修复材料,特别是作为角膜缘干细胞的载体可以用来修复角膜缘干细胞损伤引起的角膜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CT与MRI增强扫描应用于透明细胞软骨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7月诊治的84例透明细胞软骨肉瘤疑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进行CT增强扫描(CT)与MRI增强扫描(MRI),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采用CT检验中,存在12例透明细胞软骨肉瘤;采用MRI检验中,存在10例透明细胞软骨肉瘤,两种检验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种检验方法主要病变部位为股骨位置,形态则主要为叶状;两种检验方法的钙化类型以点状钙化为主,骨质破坏程度以溶骨性破坏为主,MRI中有8例不均匀分隔状强化,CT中则有7例。结论 MRI与CT增强扫描均可有效诊断透明细胞软骨肉瘤,临床可依照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选择适宜的检查方法,以提升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于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手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中应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ecs helieal CT,MSCT)对疗效分型和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取采用TACE治疗80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于手术前和手术后1个月均应用MSCT平扫与多期增强扫描,对治疗前后MSCT图像和手术后的碘油沉积状况予以对比分析,且按照MSCT图像分析TACE治疗后疗效分型和评估价值.结果 手术后1个月结节型肝癌MSCT扫描Ⅰ型碘油沉积所占比例76.67%比肿块型28.00%高,Ⅱ型碘油沉积所占比例20.00%比肿块型54.00%低(P<0.01);结节型肝癌者手术后完全缓解型所占比例80.00%比肿块型28.00%高;两者治疗有效概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SCT应用于肝癌TACE疗效分型和评估中的价值高,能够对手术疗效与预后作出客观评价,且指导患者下一步的治疗,促进患者预后改善,具一定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