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8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 (DC)在体外诱导针对白血病细胞的CTLs杀伤活性。方法 用IL 4和GM CSF培养正常人外周血DC ,以HL 6 0细胞裂解液致敏DC ,再与淋巴细胞共孵育 ,激活T淋巴细胞 ,用LDH释放法测定致敏DC诱导杀伤性细胞对HL 6 0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体外扩增培养出可见树突状形状的DC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1α及CD86表达阳性 ,CD14表达阴性。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观察DC刺激的异体淋巴细胞增殖明显较对照组高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n =15 ,P <0 .0 1)。在效靶比为 2 0∶1时 ,抗原致敏的DC诱导的杀伤性T细胞对HL 6 0细胞的杀伤率是 39.9%± 2 1.5 % ,直接以抗原刺激的T细胞的杀伤率是 2 6 .3%± 15 .6 %。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n =16 ,P <0 .0 0 1)。效靶比为 2∶1时 ,抗原致敏的DC诱导的杀伤性T细胞对靶细胞就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随着效靶比增加 ,杀伤作用增强。实验组和对照组不同效靶比杀伤率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n =16 ,P <0 .0 0 1)。结论 DC...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P73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34例初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P73基因表达;结合临床观察,分析P73基因阳性表达与治疗反应的关系.[结果]34例初治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P73基因表达阳性11例,阳性率为32%.其中AML-M2亚型有较高阳性表达率.P73基因表达阴性者治疗后完全缓解率达91%(21/23例),P73基因表达阳性者完全缓解率为55%(6/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P73基因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P73基因表达阳性患者完全缓解率较低.结果提示P73基因表达情况对初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这里记述的是去年春节在一家医院里的见闻,不只是为读者拓宽视听,还有个“后事之师”的意思。 手术室里灯光通明 一张手术台上,做的是胃穿孔修补术。患者40多岁,经常饭后感到上腹部有烧灼样疼痛,下顿饭之前,疼痛有所缓解。春节前,社区医生再三嘱咐,切不可暴饮暴食。但是,除夕年夜饭,  相似文献   
4.
<正>我院1980~1995年采用手位复位改良塑型铝支架外固定家庭病床观察治疗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30例(37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30例中女21例,男9例,年龄为6~46个月,左27髋、右10髋。 诊断依据 诊断均依靠临床阳性体征及X线异常表现,皮纹不对称16例,步态不稳20例,股骨头凹陷、血管征阳性28例,爱里斯征20例,外展试验阳性30例;X线片表现:Perkin方格异常、髋臼指数异常、申通氏线异  相似文献   
5.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并发肝静脉阻塞病(VOD)临床上不少见,但严重型病例并不多见,我们在临床上诊治1例,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获得缓解,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三联序贯治疗乳腺癌治疗相关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患者,女,38岁。2004年2月确诊右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进行右侧乳腺癌根治术,术后分期为T_2N_1M_0,ER/PR(+),HER2/neu(-)。术后予以局部放疗(50Gy)和6个疗程CEF(环磷酰胺+表阿霉素+5-氟脲嘧啶)方案的辅助化疗,而后接受他莫昔芬的内分泌治疗。2006年8月,在接受他莫昔芬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因发现四肢散在瘀点瘀斑、双眼球结膜小片状  相似文献   
7.
背景:口服白消安剂型胃肠道吸收不稳定,影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疗效且毒性增加。静脉剂型白消安位国内最近几年用于临床,但在非亲缘异基因移植预处理中应用的相关报道甚少。目的:探讨静脉剂型白消安在非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中应用的疗效并观察其毒副作用。方法:14例非亲缘异基因干细胞移植采用静脉剂型白消安联合环磷酰胺预处理方案,18例亲缘异基因千细胞移植采用口服白消安联合环磷酰胺预处理方案,观察两组造血重建、植入率等疗效指标及胃肠道反应、口腔黏膜炎、出血性膀胱炎、肝功能损害、移植物抗宿主病等相关毒性指标。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植入率均为100%。静脉剂掣组肝脏毒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口服剂型组(14%VS.67%,7%VS.5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胃肠道反应、出血性膀胱炎、造血承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局限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可见静脉剂型白消安应用于非亲缘异基因造缸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可获得满意疗效,且毒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析黄元御妇科学领域遣方用药特点,总结其治疗妇科经带胎产诸病的学术特色。[方法] 结合《四圣心源·妇人解》及《黄元御药解》,整理其所载方剂及药物,统计频数并进行分析。分别从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分析黄氏遣方特点,进而归纳总结其临证用药特点,并结合临床验案进一步阐述其遣方用药思路。[结果] 黄氏治疗妇科经带胎产诸病多从肝脾论治,病机多与“土虚木陷”相关。《四圣心源·妇人解》共11篇,方剂20首,用药频数最高者分别为甘草、桂枝、茯苓、芍药、丹皮等,体现了黄氏注重培土疏木、兼以行血化瘀、善用温阳之品的用药特点。其方药应用于临床中疗效显著,如以桂枝姜苓汤补中暖脾、疏肝调经治疗脾虚肝郁之月经先期者,以豆蔻苓砂汤开郁降浊、和胃止呕治疗脾虚湿盛之妊娠恶阻者。[结论] 黄氏在遣方用药上重视中气,贵阳贱阴,治疗妇科经带胎产诸病重视肝脾、扶阳为先,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URD-HSCT)治疗白血病的效果。方法 10例白血病患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第1次缓解期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第1次缓解期3例、第2次缓解期1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期3例)接受URD-HSCT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典的或改良的白消安联合环磷酰胺预处理方案。4例采用环孢素+短程甲氨蝶呤+吗替麦考酚酯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另6例患者加用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输注供者有核细胞中位数为5.6×108/kg,CD34+细胞中位数为3.3×106/kg。结果除1例在移植后早期死亡不能评估外,其余9例均证实植活。发生急性GVHDⅠ度3例和Ⅱ度、Ⅲ度、Ⅳ度各1例,局限性慢性GVHD7例;发生真菌感染4例、CMV血症3例、出血性膀胱炎3例。10例患者目前无病存活7例,生存期为3个月~10年。结论 URD-HSCT安全而耐受性好,移植相关并发症仍是影响URD-HSCT效果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白血病的主要方法,但经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仍面临着复发的风险,髓肉瘤为一种罕见的髓外复发方式,且临床疗效差,因此了解髓肉瘤的特点及治疗方法十分必要。 目的:分析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髓肉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心膈角髓肉瘤患者1例,先后予手术切除肿块、化疗、放疗等联合方法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相关并发症和生存情况。 结果与结论:患者在2个疗程的化疗过程中出现了败血症、真菌性肺炎及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之后接受了纵隔放疗,髓肉瘤未再复发。无病生存25个月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髓肉瘤罕见且临床表现多变,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确诊。可采用手术、化疗、放疗、二次移植和分子靶向治疗等方法,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