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快速微量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α1—抗胰蛋白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了解HBV免疫标志物(HBVM)与HBV DNA的相互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乙肝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收集1156例受检者临床血清标本,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M和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比较HBVM不同血清模式HBV DNA检出率及其含量,分析HBVM与HBV DNA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HBV DNA阳性检出率及其量与HBVM有关,HBsAg、HBeAg抗HBc阳性血清模式组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HBeAg与HBV DNA含量明显相关;HBeAg阴性不能代表病毒复制停止。  相似文献   
3.
介绍用双硫腙法测定发锌,改分液漏斗手工混合萃取显色为充分、均一的涡旋混合萃取显色,具有试剂用量少,操作简单,省时省力,适于临床实验室批量测定发锌。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比较,t=0.967,P>0.1,回归方程为y=1.0239x-0.0082,r=0.9575;批内CV为3.69%,批间CV为7.31%。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尿液检验自动化仪器的使用赋予了尿液分析更多的内涵。本文对国产AVE762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性能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由于抗生素和激素的广泛应用,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下称霉脑)的发病率愈来愈高,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确诊靠病原学检查[1].细菌培养耗时太长,基层医院难以开展,墨汁染色未列入常规检查,致使霉脑的临床误诊十分常见.我们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中,从细胞计数池和细胞学涂片中检出隐球菌,再以墨汁染色确证,在防止临床漏诊、提高检出率等收到良好效果.现就普通光学显微镜下隐球菌的形态特点及检查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本文报告以双硫腙四氯化碳萃取呈色法,对576例正常孕产各期妇女、144例产妇和159例婴儿发锌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正常孕妇发锌含量随孕周增加而下降,孕晚期达低值,与正常非孕妇女比较,除孕早期外,差别非常显著(P<0.01)。产妇发锌与婴儿胎发锌呈高度正相关(r=0.7879~0.8967,P<0.01),胎发锌高于母发锌;IUGR、妊高征的产妇和婴儿以及双胎组婴儿的发锌显著低于正常组的产妇或婴儿(P<0.01或P<0.05)。提示发锌检测对优生优育和婴儿缺锌症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抗体IgM(HBc IgM)和HBV血清标志物不同模式的乙型肝炎核酸(HBV DNA)阳性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酶速率法检测1093例HBV DNA阳性者血清病毒标志物和ALT,根据HBV血清标志物不同模式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ALT值。结果各组ALT>60U/L(异常)例数及其异常增高百分率分别为:A组(HBc IgM阳性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阳性)147例,占53.85%(147/273);B组(HBc IgM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阳性)104例,占42.28%(104/246);C组(HBc IgM、乙型肝炎核心抗体阳性,乙型肝炎表面抗体、e抗体阴性或阳性)6例,占20.69%(6/29);D组(HBc IgM阴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核心抗体阳性,乙型肝炎e抗原、e抗体阴性或阳性)125例,占22.94%(125/545)。A组与B组、C组、D组间ALT异常增高率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B组与C组、D组间ALT异常增高率差异亦均有显著性(分别P<0.05,P<0.01);C组与D组间ALT异常增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BV DNA阳性患者中的HBc IgM阳性且HBsAg阳性者较HBc IgM阴性者或HBsAg阴性者ALT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9.
用酰胺分解显色法测定血浆异常疑血酶原。测定了54例正常人和19例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浆异常凝血酶原,其均值分别为15.5ug/L 和422.6ug/L。为确定最佳实验条件,对某些重要的实验因素进行了观察,其中以激活剂中巨齿蛇蛇毒(ECV)、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浓度和显色的时间最为重要。该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等优点,可满足临床对异常凝血酶原测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 DNA定量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检测出现的组合模式与HBVDNA定量之间的关系,正确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标志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含量,依据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出现的模式分为7组A组191例,为HBsAg、HBeAg、HBcAb阳性(俗称大三阳);B组328例,为HBsAg、HBe-Ab、HBcAb阳性(俗称小三阳);C组26例,为HBsAg、HBeAg阳性;D组54例,为HBsAg、HBcAb阳性;E组35例,HBsAb、HBeAb、HBcAb阳性;F组11例,为HBsAb、HBcAb阳性;G组10例,为HBcAb阳性。结果各组HBVDNA>1.00ⅹ103拷贝/ml的阳性增高百分率分别为A组98.95%(189/191);B组46.34%(152/328);C组100%(26/26);D组57.41%(31/54);E组20.00%(7/35);F组18.18%(2/11);G组20.00%(2/10)。A组、C组与B、D、E、F、G组间HBVDNA阳性增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各组间比较有些差异有显著性,有些差异无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正确合理地分析HBV血清学指标出现的类型,与HBVDNA的联合动态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