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重症感染患者的血浆乳酸浓度水平,分析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46例重症感染的患者,于入院当天、第2天及第5天测定血浆乳酸水平以及相关的炎症指标:内毒素(LPS)水平、C-反应蛋白浓度水平,并与非感染患者做比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重症感染患者的血浆乳酸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内毒素水平在相同时间点均高于非感染患者,经统计分析后表面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感染可以升高血浆乳酸水平,而血浆乳酸浓度水平升高会加重炎症反应,因此,血浆乳酸浓度水平升高提示重症感染患者目前进行的临床治疗效果不佳,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研究显示,冠心病具有明显的遗传性,其中基因多态性是决定这种遗传性的重要因素.21世纪初,候选基因成为研究热点,但随着基因多态性研究技术的提升,全基因组分析逐渐占据重要地位,这种方法使冠心病全基因组相关性位点的研究成为可能.部分大样本的全基因组分析筛选出了重复性较高的重要多态性位点,结果的可重复性对于明确复合疾病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并探讨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uNGAL)在脓毒症患者急性肾损伤(AKI)早期诊断、诊断分层、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4-07-2016-06我院急诊科收治的、符合脓毒症标准的患者240例。按照AKIN定义分为脓毒症AKI组(124例)和脓毒症非AKI组(116例);此外,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对照组30例。分别收集2组患者入急诊0、6、12、24、48h尿液标本进行NGAL检测,并同时收集2组患者0、24、48h血肌酐以及入急诊时的血降钙素(PCT)、乳酸、C反应蛋白(CRP)、SOFA评分等临床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对比,脓毒症AKI组和脓毒症非AKI组患者uNGAL、乳酸、PCT等指标均升高;相对脓毒症非AKI组,脓毒症AKI组患者uNGAL、血肌酐、血乳酸、PCT水平、SOFA评分更高(P<0.05),且住院天数延长(P<0.05)。脓毒症AKI组患者的uNGAL水平随AKI 1期、2期、3期分期依次递增、且随病程时间变化逐渐上升(P<0.05);脓毒症非AKI组患者入院48h后新增22例AKI患者(19.1%);与脓毒症非AKI患者相比,血肌酐水平从24h后开始升高,48h升高更显著;而uNGAL水平则从入急诊室时已明显升高(P<0.05);uNGAL诊断AKI曲线下面积为0.838(95%CI:0.732~0.947),最佳临界值179μmol/L,敏感度和特异度为0.727和0.713。使用uNGAL预测脓毒症患者28d死亡,以uNGAL 48h 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18(95%CI:0.758~0.877)、最佳截断值为375ng/m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47和0.746。结论:uNGAL可能对脓毒症患者AKI具有一定的诊断、分期、预测结局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乌拉地尔联合硝酸甘油治疗高血压急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院急诊科自2008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的242例高血压急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随机分为硝酸甘油组(A组,n=81)、乌拉地尔组(B组,n=81)和硝酸甘油+乌拉地尔组(C组,n=80)。A组:应用硝酸甘油针15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以10μg/min开始,根据血压下降情况调整剂量,但最大剂量不易超过100Hg/min;B组:应用盐酸乌拉地尔注射液首剂125mg稀释于20mL生理盐水中于10min静脉注射完,继以625mg稀释于50mL生理盐水中视病情以10~20mg/h微量泵注射;G组:硝酸甘油和乌拉地尔同时治疗。观察患者在治疗后5、10、20、50、60及90min时血压改变情况,监测患者心率和临床症状、体征等变化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乌拉地尔联合硝酸甘油组用药后各时段血压较用药前均显著下降,总有效率明显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心率改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乌拉地尔联合硝酸甘油治疗高血压急症较单用硝酸甘油和乌拉地尔有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急性中毒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浆TNF-α和IL-6的影响。方法将54例急性中毒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24例给予洗胃、导泻、血液灌流及对症支持治疗,并根据毒物种类不同选用相应的特效解毒剂。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同时设30例同期健康查体者为正常对照组。观察患者昏迷至清醒时间、住院时间、治愈率、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急性中毒患者入院即刻、入院后24 h和72 h及正常对照组血清TNF-α和IL-6含量。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治疗组昏迷至清醒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少,治愈率高,病死率低。急性中毒患者入院时血浆TNF-α和IL-6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经治疗后,2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浆TNF-α和IL-6含量均明显降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组各时间点血浆TNF-α和IL-6含量较低。结论在急性中毒的发生发展中,激活机体的炎症反应,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中毒患者的预后,并降低机体TNF-α和IL-6含量,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病患者血脂水平与危重程度以及预后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急诊危重病患者共计1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急诊危重病患者28d内是否存活将其分为存活组(97例)和死亡组(87例)。回顾性分析其急诊诊断、血常规、血糖以及血脂相关指标,分析危重病患者入院24h内生命指标最低情况并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APACHEⅡ评分),并分析上述各项指标相关性。结果死亡组危重病患者其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酰甘油(TG)水平和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病患者血浆TC、LDL、HDL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TG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结论急诊危重病患者危重程度与其血脂水平存在一定相关性,危重病患者更容易出现低脂血症,针对急诊入院24h内的危重病患者进行血脂水平检查并给予APACHEⅡ评分将有助于临床工作者更为准确地判断患者病情及预后,有助于指导抢救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7.
易误诊为器质性心脏病的早期复极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症状较重的早期复极综合征 (ESR) ,在鉴别诊断方面较为困难。为提高对ESR的认识 ,探讨本病的一些特殊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改变 ,现收集我院 1998年 1月~ 1999年 12月有完整资料的ESR 2 2例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2例中 ,男 19例 ,女 3例 ;年龄 15~4 7岁 ,平均 34 4± 8 7岁。在男性病例中 ,有吸烟、饮酒嗜好者 12例 ,占 5 4 5 %。病史 2小时~ 5年不等。1 2 临床表现 心前区刺痛 13例 (5 9% ) ,胸闷、心慌 9例 (4 1% )。内窥镜检查有十二指肠炎或贲门口炎 8例(36 3% )。 2 2例行X线胸片、血糖、血脂、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早期治疗及延迟治疗在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早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根据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时间分为两组,分别为延迟治疗组95例.早期治疗组90例。延迟治疗组采用强心、利尿、扩血管、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等常规治疗,治疗1-2h后未缓解者,也给予呼吸机治疗,其中部分患者需要插管后呼吸机治疗。早期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早期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经治疗后3m观察患者发绀、、肺哕音及意识情况、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旃脉压(MBP)等;观察机械通气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好转率、病情好转时间、住院时间及气管插管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期采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心率、呼吸次数、平均动脉压、潮气量、Pa02及体征与延迟治疗组比较,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与延迟治疗组相比,早期治疗组患者病情好转率高;病情好转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气管插管率降低。结论早期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左心衰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能迅速改善患者症状和低氧血症,缩短病程,提高病情好转率,减少气管插管,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抢救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通过加强急诊和全院医护人员急救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实际演练、配埘组合以及仪器设备的合理利用强化急诊质量控制,提高院内猝死病例的复苏成功率。方法我院急诊科于2006年后根据医院管理年要求,不断完善急诊服务和操作流程,优化抢救环境和设施,通过对10名医生及20名护士进行2:1随机配对组合,经过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呼吸机、电除颤等技能培训考核,再分批分次进行实战演练,充分利用现代急诊抢救设备实施院内急救。结果抢救121例院内猝死病例次,使院内猝死抢救的成功率从质量控制前的11.67%提高到2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急诊质量控制能提高院内猝死病例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小剂量甲泼尼龙对脓毒血症患者疗效及对免疫细胞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到普陀区利群医院诊治的脓毒血症患者共72例,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小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均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和治疗前后免疫细胞、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生存率为80.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未表现出明显差异。治疗前两组患者免疫细胞水平未表现出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CD4+ 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1(IL-1)等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甲泼尼龙用于脓毒血症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有效调节T淋巴细胞和炎症因子水平,降低机体免疫反应,提高生存率,推荐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