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119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成人成骨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的体外生物相容性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研究成人骨髓成骨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carolline hydroxyapatite,CHA)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物相容性。方法:抽取健康成人骨髓组织,置于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传代后改用含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的条件培养基培养,分为CHA复合细胞组和单纯细胞组,不同时间用倒置相关显微镜,HE染色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MTT法进行细胞增殖测定,并进行细胞微量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的定量检测,结果:成人骨髓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时复合或不复合CHA均生长良好,表现出典型成骨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CHA利于细胞的贴附,生长与增殖,并对细胞的功能无不良影响,结论:CHA是较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成骨细胞复合CHA用于骨缺损的修复,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踝关节X线片分析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测量正常成人踝关节X线片的有关数据,提高踝关节损伤诊断的准确率,以利于早期治疗、提高疗效。方法40例正常踝关节X线片,测量踝关节间隙内侧宽度、上方胫距关节间隙宽度、距骨外侧与外踝胫侧骨重叠影宽度、侧位片距骨与胫骨之间的宽度、下胫腓联合的宽度、胫骨外侧与腓骨胫侧构成重叠的宽度共六组数据。结果踝穴内侧宽度平均(3.8±0.5)mm,正位距胫关节宽度为(3.0±0.5)mm,距骨外侧与外踝的重叠影为(4.1±2.2)mm,侧位片中距骨与胫骨的间隙为(2.8±0.5)mm,下胫腓联合宽为(3.2±0.7)mm,胫骨外侧与腓骨胫侧重叠影宽平均为(7.7±1.9)mm。结论综合分析各组正常值,结合其它骨折改变,超过正常值范围是距骨脱位移位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依据。多组数据改变可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式及术后早期康复干预对患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对3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中的21例行Richard钉板内固定,15例行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术后进行康复治疗,包括持续被动运动(CPM、主动抗引力运动、关节屈伸运动及关节抗阻力运动。过渡性部)分负重行走,直至完全负重行走。结果:36例患者随访6个月~5年,患髋关节屈伸范围为伸至180°,屈至60°,骨折全部愈合,5例行走轻度跛行,Richard钉板固定组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行早期康复干预,可减轻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有利于患肢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医德医风建设是医院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深层次地调查研究医德医风管理情况,探讨医德医风问题产生的根源、表现形式、研究对策,有的放矢地加强医德医风重点环节的管理,做到抓得准、管得实、针对性强,我们近期在两所医院进行了400名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建设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43份(答卷人员为医生和护士);召开了8个各类医务人员座谈会(座谈人员为科主任和护士长、政治协理员、临床进修生、实习生和研究生,共90余人),调查结果与座谈会讨论的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 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恒河猴骨髓基质干细胞(rBMSC),以示踪其在体内参与组织工程骨形成的情况.方法 用OBI-293A细胞对腺病毒Ad5.CMV-GFP进行扩增,用Ad5.CMV-GFP转染rBMSc,将转染成功的第三代BMSc在转染后48 h消化制成细胞悬液,接种至块状可吸收HA上,体外培养3 d后,将其植入恒河猴(同体移植)背阔肌的肌袋内,以未转染GFP的BMSC用同样的方法接种块状可吸收HA上,作为对照,术后6周取材,4%的中性多聚甲醛固定,塑料包埋,制作骨磨片PI染色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进行观测.结果 转染GFP后,rBMSc仍贴壁生长,呈梭形或多角形,仍分裂增殖,但增殖速度有所降低.48 h可见细胞发出强烈的荧光,呈全细胞分布,计数转染率达80%.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骨磨片,可见材料内有发出较强荧光的细胞结构,能同时被PI染液着色.结论 绿色荧光蛋白能有效示踪组织工程骨种子细胞,种人体内的BMSC是组织工程骨骨组织形成的主要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6.
综合性教学医院骨科进修医师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修医师培养是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临床教学和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修学习是临床医师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加强进修医师的筛选,保证生源质量;注意因材施教,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拓展培养空间,注重综合能力提高;建立考评机制,调动教学双方积极性:使用与关爱结合,提供良好的后续发展支持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这些工作,使骨科进修医师临床实际操作技能、专业理论知识、临床诊疗思维和职业道德素质均有了新的提高,为其今后的终身教育和发展成为一名合格的骨科医师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21世纪骨科微创技术发展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创技术是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一项新的外科技术。自从1985年英国泌尿外科医生Payne和Wickham首次提出“微创外科(minimally invasivesurgery,MIS)”的概念,1987年法国医生Mouret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式及术后早期康复干预对患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对3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中的2l例行Richard钉板内固定,15例行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术后进行康复治疗,包括持续被动运动(CPM)、主动抗引力运动、关节屈伸运动及关节抗阻力运动。过渡性部分负重行走,直至完全负重行走。结果:36例患者随访6个月~5年,患髋关节屈伸范围为伸至180&;#176;,屈至60&;#176;,骨折全部愈合,5例行走轻度跛行,Richard钉板固定组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行早期康复干预,可减轻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有利于患肢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成人骨髓源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背景:骨髓基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组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作为首选的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尽管目前对于动物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已不断深入,但对于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大量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目的:研究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及成骨能力,探讨简便易行的成人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为骨组织工程选择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设计:采用完全随机实验对照单盲设计进行横断面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全军创伤骨科中心完成,对象为健康成年志愿者骨髓组织。干预:抽取骨髓组织,在100mL/L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置于37℃,50mL/L CO2湿化空气孵箱中培养,传代后改用含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的条件培养基培养,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光镜(HE染色)、扫描与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和增殖分化情况,并测定培养细胞的生长曲线(MTT法)、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结节形成能力。主要观察指标:形态学观察和生物学特性检测。结果:原代和传代培养的细胞具有活跃的增殖能力,诱导培养2周后,细胞呈多角形或梭形,具有多个突起可互相联结,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核较为幼稚,细胞器丰富。诱导分化后的细胞可分泌碱性磷酸酶,改良钙钴法染色阳性率可达74.2%,并可形成钙结节,具有与典型的成骨细胞相似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功能。结论: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取材安全方便,易于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本实验方法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培养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成人骨髓源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骨髓基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组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作为首选的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尽管目前对于动物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已不断深入,但对于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大量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目的研究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及成骨能力,探讨简便易行的成人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为骨组织工程选择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设计采用完全随机实验对照单盲设计进行横断面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全军创伤骨科中心完成,对象为健康成年志愿者骨髓组织.干预抽取骨髓组织,在100 mL/L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置于37℃,50 mL/L CO2湿化空气孵箱中培养,传代后改用含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的条件培养基培养,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光镜(HE染色)、扫描与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和增殖分化情况,并测定培养细胞的生长曲线(MTT法)、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结节形成能力.主要观察指标形态学观察和生物学特性检测.结果原代和传代培养的细胞具有活跃的增殖能力,诱导培养2周后,细胞呈多角形或梭形,具有多个突起可互相联结,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核较为幼稚,细胞器丰富.诱导分化后的细胞可分泌碱性磷酸酶,改良钙钴法染色阳性率可达74.2%,并可形成钙结节,具有与典型的成骨细胞相似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功能.结论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取材安全方便,易于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本实验方法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培养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