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院1996年7月至2004年6月间共收治下腔静脉损伤患者5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28~64岁,平均56岁.刀刺伤3例,车祸伤1例,医源性损伤1例(腹膜后肿瘤手术损伤).1例合并升结肠损伤,1例合并十二指肠、空肠及肠系膜多处损伤,1例合并肝破裂、多发性肋骨骨折、血气胸,4例合并腹膜后血肿.  相似文献   
2.
痔是一个古老的病名,是中国医学最早记载的疾病之一.只有全面认识其形成原因,找准所属的类别,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手术治疗.同时还须加强术后的护理,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3.
脾脏转移性肿瘤在临床上极为少见,而且临床常无特殊症状,易被忽视甚至误诊。我院1996年7月~2004年10月共收治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脾脏转移性肿瘤6例,临床诊断为脾脏转移性肿瘤2例,共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CBP)并结合大黄胃肠道注入、芒硝外敷治疗腹腔间室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膀胱测压获得间接间歇腹内压(IAP)(IAP≥25 cm H2O)确诊为腹腔间室综合征的42例患者,常规治疗同时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并结合大黄胃肠道注入、芒硝外敷治疗,并连续监测膀胱测压,血液分析、血常规,血气分析,肝肾功能;如病情恶化给予外科腹腔减压。结果:使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并结合大黄胃肠道注入、芒硝外敷治疗72~480 h,平均326 h。38例患者未行外科腹腔减压并治愈,无严重并发症出现,3例患者病情加重需行外科腹腔减压,1例因全身多器官衰竭死亡。结论:认为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并结合大黄胃肠道注入、芒硝外敷早期治疗腹腔间室综合征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腹膜假性黏液瘤(psetldomyxoma peritonei,PMP)是一种临床罕见疾病,以黏液外分泌性细胞在腹膜或网膜种植而导致腹膜内大量胶冻状黏稠腹腔积液为特征.1864年,Rokitansky首先报道并命名为PMP.2010年09月我院手术确诊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历来被视为一种内科疾病.近年来美国及欧洲已广泛采用胃转流术(gastricbypass,GBP)治疗肥胖伴T2DM的患者,治愈率达83%-86%,湖北省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对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3例T2DM患者行GBP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并比较阑尾周围脓肿患者接受一期手术治疗与损伤控制后再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17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一期手术治疗66例(一期手术组),损伤控制后再手术治疗51例(损伤控制后再手术组),比较两组的治愈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 一期手术组治愈率为97.0%( 64/66),损伤控制后再手术组为94.1%(48/51),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2).损伤控制后再手术组术后早期和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一期手术组[9.8%(5/51)比25.8% (17/66)和2.0%( 1/51)比13.6%(9/66),P=0.033、0.041],总住院时间明显长于一期手术组[(17.5±3.5)d比(12.6±3.8)d,P<0.05],但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一期手术组[(5.6±2.0)d比(10.8±4.2)d,P< 0.05],两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阑尾周围脓肿的治疗,无论是一期手术还是损伤控制后再手术都具有较高的治愈率,但接受损伤控制后再手术患者的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一期手术患者,且术后住院时间亦低于一期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 我科2006年6月-2011年6月收治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40例,根据临床特点采取个体化的综合疗法.结果 40例中38例均经非保守治疗痊愈,平均治愈时间15 d;2例分别因发生机械性肠梗阻、肠绞窄后中转手术治愈.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好发于腹腔污染重或创伤大的腹部手术,多发生于术后1~2周,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绝大多数患者经保守治疗有效,仍有极少数患者可发生机械性肠梗阻或肠绞窄,须手术治疗方能痊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外科(DCS)在急性重症型胆管炎(ACST)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因符合DCS纳入标准急诊入我科的36例AC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6例ACST患者应用包括迅速解除梗阻、感染等简单快速手术,经ICU复苏待生命体征稳定及黄疸消退后再实施确定性手术,其中2例(5%)因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3%)因急性肺梗死死亡,其余33例(92%)均平稳出院。多次胆道狭窄2例(5%)行三次胆道手术后平稳出院,其余患者均在二次手术后恢复,根据回访结果,均未出现胆道梗阻等并发症。结论:对ACST患者遵循DCS原则,运用简短有效的方法,控制原发损伤对机体的继续损害;积极恢复患者的生理稳定状态;分段有序按微创的理念处理致命性创伤,以达到提高存活率和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胆肠吻合手术病人快速康复外科中不常规留置胃肠减压管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01月至2011年01月行胆肠吻合手术的75例病人,按术前是否常规安置胃减压管分为快速康复组(n=40)及传统治疗组(n=35)。比较两组病例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咽喉疼痛、恶心呕吐、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术后住院时间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出现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康复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显著提前(P<0.05),但传统治疗组病人诉咽喉疼痛、恶心呕吐明显较快速康复组增多(P<0.01)。结论:快速康复外科不常规放置胃肠减压管用于胆肠吻合术后临床管理,可加速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