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2名慢性肾衰合并高血压的病人,血压平均为25.9上4.1/16.3±2.1kPa。6名首先服用开博通的病人,用药后3人血压下降,幅度为1.3~3.3kPa;5名首先使用速尿的病人,血压下降幅度为2.0~4.0kPa。但持续用药后,2名病人血压回升达1.3kPa;两药合用,病人血压平均下降幅度可达6.7kPa。在血压高于26.7/16.0kPa的病人,宜配伍其它抗高血压药。本组开博通的副作用主要为刺激性咳嗽。  相似文献   
2.
背景:作者在对人发角蛋白的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组织工程学概念--在体/原位组织工程。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拟以人发角蛋白-胶原海绵为支架,复合一种可作为药物缓释载体的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探讨其在体内原位诱导周围组织细胞构建真皮的可行性。 目的:以人发角蛋白-胶原海绵为敷料内层,复合包裹药物虎杖的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载体,制备一种双层复合生物材料,观察其对烧伤创面的促愈合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 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3/12在南方医科大学组胚教研室完成。 材料:选用雄性SD大鼠15只制备烧伤动物模型,将模型鼠完全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 方法: ①将在体内具有慢、中、快3种吸收速度的人发角蛋白组分材料编织成网孔为 1 mm×1 mm的网格,与从牛跟腱中抽提Ⅰ型胶原溶液混合后放入模具,经真空冷冻干燥后制成海绵状膜(作复合内层敷料)。②用聚合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再与药物虎杖一同成膜,制备药物缓释载体膜(作复合外层敷料)。③用SD大鼠制备深Ⅱ度烧伤动物模型,烧伤后3 d做清创处理,清创后实验组用与创面相同大小的人发角蛋白-胶原海绵-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复合敷料覆盖创面,阳性对照组用戊二醛猪皮覆盖创面,阴性对照组为单纯无菌纱布覆盖。 主要观察指标:①术后以创面完全上皮化为标准,记录创面愈合时间并分别计算7,14,21 d愈合率。②于覆敷料后1,2,4,6,8周切取整个创面及其周围组织,光学显微镜观察肉牙组织生长情况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新生组织中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态。 结果:①实验组创面覆盖后渗出明显减少且保持一定湿度,而阳性对照组创面较干燥;实验组及阳性对照组的创面愈合时间较阴性对照组提前(P=0.000);创面在7,14,21 d的愈合率均较阴性对照组高(P=0.000),且实验组在14 d的愈合率较阳性对照组高(P < 0.05)。②覆敷料后2周,光镜下观察可见创面肉芽组织中有较细小的胶原纤维填充创面。实验组较其他2组明显。胶原蛋白及弹性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第2周,实验组创面真皮基质中,Ⅰ型胶原呈棕黄色细密条带状;且有少量被染成棕黄色细丝状的弹性纤维,阳性对照组不明显,而阴性对照组中弹性蛋白无阳性表达。第8周,3组创面均愈合良好。实验组及阳性对照组胶原纤维束改造塑形,无瘢痕形成趋势。阴性对照组真皮层组织排列紊乱。 结论: 人发角蛋白-胶原海绵-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虎杖复合生物敷料可促进深Ⅱ度烧伤实验大鼠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3.
代谢性酸中毒对慢性肾衰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初步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清瘦素浓度的变化与代谢性酸中毒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瘦素水平,观察代谢性酸中毒纠正前后CRF患者血清瘦素浓度的变化.结果正常人血清瘦素浓度为10.0±7.μg/L.CRF代谢性酸中毒患者血清瘦素浓度于纠酸前、纠酸后即刻和纠酸后3天分别为14.5±9.27、15.3±11.9、19.3±14.6μg/L,纠酸前、纠酸后即刻血清瘦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别,纠酸后3天血清瘦素浓度较纠酸前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两组血清瘦素浓度与体重指数(BMI)均呈明显正相关,且女性血清瘦素浓度均分别高于男性(P<0.01).结论①本研究提示,代谢性酸中毒可能对体内瘦素分泌具有抑制作用,且CRF患者的高瘦素血症很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被酸中毒所掩盖.②CRF代谢性酸中毒患者中,女性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以人发角蛋白-胶原海绵为敷料内层,复合包裹药物虎杖的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载体,制备一种双层复合生物材料,研究其对烧伤创面的促愈合作用,探讨将其作为烧伤敷料的可行性.方法 (1)将在体内具有慢(Z)、中(B)、快(F)三种吸收速度的人发角蛋白组分材料编织成网孔为1 mm×1 mm的网格,与从牛跟腱中抽提Ⅰ型胶原溶液混合后放入模具,经真空冷冻干燥后制成海绵状膜(作复合内层敷料),扫描电镜观察其结构.(2)用聚合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再与药物虎杖一同成膜,制备药物缓释载体膜(作复合外层敷料),紫外光谱仪测定其释药度.(3)用SD大鼠制备深Ⅱ°烧伤动物模型,并于烧伤后2~5 d内清除坏死组织,保留部分变性真皮组织.清创后将用与创面相同大小的人发角蛋白-胶原海绵-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复合敷料覆盖创面,已用于临床的戊二醛猪皮作为阳性对照组.术后以创面完全上皮化为标准,记录创面愈合时间并分别计算第7、14、21天愈合率.(4)分别于覆敷料后1、2、4、6、8周切取整个创面及其周围组织(每组每个时间点取6个标本),行光学显微镜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作3组的愈合时间及第7、14、21天的愈合率比较.结果 胶原海绵膜为孔径为50~300 μm的三维立体状结构.经测定在0~48 h内药物虎杖从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膜内不断释出.深Ⅱ°烧伤治疗实验结果:实验组创面覆盖后渗出明显减少且保持一定湿度,而对照组创面较干燥;实验组及阳性对照组的创面愈合时间较阴性对照组提前;创面在第7、14、21天的愈合率均较阴性对照组高,且实验组在第14天的愈合率较阳性对照组高.结论 人发角蛋白-胶原海绵-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虎杖复合生物敷料可促进深Ⅱ°烧伤实验大鼠创面的愈合,起到在体内构建组织工程化皮肤的目的 .通过控制合成工艺,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膜作为药物缓释载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衰病人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要】目的 了解慢性肾衰(CRF)病人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包括代谢性酸中毒、血透、营养状况等。方法 以放免法测定70名正常人与70名CRF病人(其中非透析CRF病人46名,血透病人24名)血清瘦素水平,观察其变化及其与血浆HCO3一、肾功能、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脂等之间的关系。结果 正常对照组血清瘦素浓度为 6.99士 5.78ng/ml,与 BMI呈明显正相关,且女性瘦素浓度明显高于男性(P<0.005)。CRF病人血清瘦素浓度为12.95上13.27ng/ml,较正常人明显升高(P<0.005),亦与 BMI呈明显正相关,且女性浓度明显高于男性(P<0、005)。其中非透析病人血清瘦素浓度为13.51 13.82nyml,经纠正酸中毒治疗后其水平明显升高至22.96 f 27.33nyml(P<0.0);血透病人透析前、后血清瘦素浓度分别为1176土1219ng/ml及1223上14.50ng/ml,两者无显著差异(P>0 05)。CRF病人血清瘦素浓度与血浆 HCO3一、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本组 CRF病人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代谢性酸中毒可使CRF病人血清瘦素水平下降;本组血透病人透析后应素水平无明显变化,可能与代谢性酸中毒纠正后瘦素水平下降“抵消”了血透对瘦素的清除作用有关;CRF病人的营养状况可能与血清瘦素水平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衰患者贫血与血清瘦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血红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CRF患者血清瘦素的浓度 ,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常规分析方法测定肾功能和各有关的生化指标 ,以SPSS10 .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正常对照组血清瘦素浓度为 (10 .0 4± 7.0 0 ) μg L ,血清瘦素浓度与BMI呈明显相关 (r=0 .4 1,P <0 .0 1) ,且女性血清瘦素浓度较男性高 (t=3.194 6 ,P <0 .0 1)。CRF患者血清瘦素浓度仍然与BMI有关 ,其相关系数为 0 .4 5 (P <0 .0 1) ,男性患者血清瘦素浓度较女性患者低 (t=3.6 6 5 7,P<0 .0 1)。CRF男性较正常男性、CRF女性较正常女性其血清瘦素水平均显著升高 (t分别为 2 5 5 72和 2 916 6 ,P均 <0 .0 5 )。多元回归分析表明 ,血清瘦素水平受到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和GFR的影响 ,其回归系数分别为 1.2 0 2 1、1.4 36 6、2 .6 813和 - 0 .14 13,P均 <0 .0 5 ;而血红蛋白浓度受到血白蛋白、血清瘦素和尿素氮的影响 ,其回归系数分别为 2 .5 110、1.32 2 6和 - 0 .3112 ,P均 <0 .0 5。结论 本组CRF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升高 ,不仅仅由GFR下降引起 ,也是对慢性肾衰时血红蛋白减少的一种代偿  相似文献   
7.
瘦素 (Leptin)又称“抗肥胖激素” ,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存在于啮齿动物及人体的激素[1] 。由于它的生理功能与调节食物摄取及能量消耗有关 ,而慢性肾衰 (CRF)病人常表现为厌食和蛋白营养不良。因此 ,它的发现受到肾脏病学家的高度重视[2 ] ,现对CRF时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综述如下。一、瘦素的功能及其调节瘦素是肥胖基因的蛋白产物 ,它几乎完全由脂肪细胞分泌 ,通过血液循环 ,与靶器官受体结合 ,发挥生理功能。瘦素分子由 16 7个氨基酸组成 ,相对分子量 16 0 0 0 ,以游离及结合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在人类 ,瘦素的血浆浓度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其代谢因子叶酸、维生素B_(12)水平、血肌酐(SCr)及有关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47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组46例。应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FPIA)方法测定血清HCY浓度,同时测定血清叶酸、维生素B_(12)、SCr、ALB、血脂、脂蛋白及瘦素(Leptin)浓度。结果 CRF患者血清HCY浓度(24.6±8.1)μmol/L比正常对照组(10.7±3.8)μmol/L,显著升高(P<0.001);CRF患者叶酸水平(14.5±8.8)ng/ml比正常人(5.5±2.5)ng/ml显著升高(P<0.001),血清维生素B_(12)(456±309)pg/ml比正常人(346±117)pg/ml明显升高(P<0.05);血清HCY浓度与叶酸、维生素B_(12)浓度呈明显负相关(分别为r=-0.586,P<0.01;r=-0.442,P<0.05);血清HCY浓度与SCr、Lp(a)浓度呈明显正相关,与瘦素及其它血脂水平无明显相关;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后血清HCY水平(17.6±6.2)μmol/L比透析前(25.4±8.2)μmol/L明显下降(P<0.001)。结论CRF患者血清HCY水平比正常人明显升高;CRF患者肾功能、血清叶酸、维生素B_(12)水平是影响HCY水平的重要因素;血清脂蛋白(a)增高与高HCY血症密切相关;口服叶酸治疗不能满意纠正高HCY血症;血液透析可清除体内部分HCY。如何完全纠正CRF患者高HCY血症尚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急性卒中住院病人出院后的抗高血压治疗是否必要,并了解体位性血压的频率与程度,作者前瞻性研究了这类病人出院一年期间的血压改变。研究资料为1987年1月~1988年2月收入瑞典 Danderyd 医院卒中病房的258名卒中病人、同期住在该院内科病房的375名卒中病人及瑞典另一卒中病房的269名患者并对三组资料进行了比较。作者选择住院后第四天清晨的血压值作为参照值,观察了出院后1、6及12个月时血压改变。  相似文献   
10.
抗肥胖激素-瘦素(Leptin)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4年抗肥胖激素基因克隆以来,有关这方面研究已有较多进展。本文对抗肥胖激素的来源、基因调节与受体、代谢与清除、生理功能及调节、慢性肾衰时的改变及其意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