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背景:应用硬膜外阻隔材料是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一种方法,而制备既有机械阻隔能力,又有抑制成纤维细胞能力的复合膜是其研究方向。目的:制备壳聚糖/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与干扰素/PLGA复合膜,观察其减少脊髓伤害性刺激因子c-fos表达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2005-05/2007-04在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完成材料制备,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在解放军第二○八医院实验动物室完成。材料:PLGA膜、壳聚糖/PLGA及干扰素/PLGA复合膜由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制备。方法:大耳白兔120只行L2及L4椎板切除,然后随机分为6组,每组20只,于椎板缺损区处理如下:①空白对照组:硬膜外不放任何物质。②自体游离脂肪组:取皮下脂肪贴于硬膜表面。③透明质酸钠组:透明质酸钠1mL涂于硬膜外。④PLGA膜组、壳聚糖/PLGA及干扰素/PLGA复合膜组:分别将各种膜修剪成合适大小植于硬膜外。主要观察指标:术后2,4,6,8周处死动物,取L1~2节段脊髓,对L2脊髓横切片并行免疫组化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Fos样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结果:脊髓内有c-fos的表达,随时间的增长,其表达量逐渐增多,主要在脊髓背角浅层;实验各组Fos样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计数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晚期以壳聚糖/PLGA复合膜及IFN/PLGA复合膜组的表达量少,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壳聚糖/PLGA与干扰素/PLGA复合膜可减少椎板切除术后脊髓c-fos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Perthes病)提供一种有效且简单易行的显微外科冶疗方法。方法 在32侧下肢标本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设计旋股外侧血管升支的髂嵴支和髂前下棘支双骨膜瓣转移治疗Perthes病11例。结果 临床治疗11例,术后经过1年~3.5年随访,优良率达82%。结论 该方法能够有效提供股骨头的血供,增加股骨头的成骨能力,是一种治疗Perthes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厂生产的雪山牌“五加参精”,放置时间过长,有时会析出少量沉淀,虽不影响疗效,但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为此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方法:取成品八瓶,每二瓶为同一批号,分别各取一瓶,分为二组,并编上号,将其中一组用NaOH调PH5.5~6。同时放置半年后,取出分别过滤,将滤纸与沉淀物一起在70℃,烘干,刮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一种新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 ,设计旋股外侧血管升支的臀中肌支大转子骨瓣转移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果 临床应用 1 7例 ,经过 1 5~ 3 5年 ,平均 2 6年随诊 ,疗效满意。结论 该方法损伤小 ,简便易行 ,可以为股骨头提供丰富的血运及诱导成骨因素 ,是一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的治疗方式。方法94例锁骨骨折患者分别采用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男73例,女21例。年龄14~65岁,平均35.4岁。手术治疗64例,包括克氏针内固定18例,重建钢板固定20例,锁骨锁定钢板16例,锁骨钩钢板固定10例。保守治疗30例。结果采用3种钢板固定法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单独克氏针内针固定者;保守治疗对于移位较轻或复位后较稳定的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结论钢板内固定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锁骨骨折的治疗仍应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中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4%[1].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展,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高龄患者保守治疗长期卧床易引起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褥疮等并发症,为了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近些年多数学者主张采取手术治疗.我院自2006年3月以来,对采用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2例进行了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结合掌长肌腱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采取锁骨钩钢板内固定联合游离掌长肌腱重建喙锁韧带的方法治疗。结果患者随访6~27个月,平均15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骨折及再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根据Lazzcano评分标准:优17例,良4例,优良率100%。结论锁骨钩钢板固定联合掌长肌腱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增强肩锁关节稳定性,防止肩锁关节再脱位或半脱位发生,是一种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转移对股骨头不同病变的治疗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在32侧经红色乳胶灌注过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测量了旋股外侧血管横支的起始,走行位置和分支,观测了供应股骨大转子前外侧血供的来源,可切取大转子骨瓣3.5cm×2.0cm×4.0cm。并设计了带该血管蒂骨瓣转移治疗不同病变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从1991年1月以来,临床应用27例经1年5个月至3年6个月的随访,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此法的作用是增加股骨头的血运,还能重建股骨头和修复软骨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骨间后神经拇长伸肌肌支损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骨间后神经拇长伸肌肌支损伤赵德伟郭林于小光谷翔宇从1992年9月至1995年5月,我们对4例外伤性骨间后神经拇长伸肌肌支损伤,进行了显微外科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一、应用解剖我们对5个陈旧性和3个新鲜的上肢标本进行观察,见骨间后神经穿出旋后肌后,在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带血管蒂楔骨瓣转移联合髂骨植骨术治疗非外伤性距骨缺血性坏死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自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应用带血管蒂楔骨瓣转移治疗非外伤性距骨缺血性坏死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22~58岁,平均42.5岁;按照改良的Ficat and Arlet分期标准,Ⅱ期8例;Ⅲ期10例;Ⅳ期2例.结果 随访14~68个月(平均37个月),按Kenwright等的疗效标准进行评定,优8例;良10例;可1例;差1例.临床症状完全或部分缓解,术后骨坏死区全部被新生骨组织填充,术后优良率为90%.结论 带血管蒂楔骨瓣转移髂骨植骨术是治疗非外伤性距骨缺血性的较为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