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对糖尿病合并胃癌患者术后结局的影响。方法将86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组)46例和B组(胰岛素强化治疗组)40例,比较两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例数;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与A组比较,B组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例数均降低(P均<0.05);并发症例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降低(P均<0.05);排空障碍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可以改善糖尿病合并胃癌患者的术后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糖尿病合并胃癌围手术期患者应用胰岛素泵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4年1月- 2010年12月收治的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A组)46例和胰岛素泵组(B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血糖控制、手术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 B组与A组出院时,空腹血糖以及餐后血糖均能达标,但B组明显好于A组(P...  相似文献   
3.
乔武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366-367
[目的]对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胸胃采用不同上提路径术患者进行术后效果对比分析,探讨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合理选择胸胃上提路径。[方法]患者分为胸骨后路径组和食管床路径组两组进行不同食管癌胸胃上提路径的术后效果分析比较。[结果]经χ2检验,胸骨后路径组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和胃液量均明显少于食管床路径组,但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却明显高于食管床路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切除淋巴结的数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合理选择胸胃上提路径,可有效提高胸腹腔镜食管癌手术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预防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的效果,以便有效地解决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率高的问题。方法选取股骨颈骨折GardenⅢ型患者39例和GardenⅣ型患者29例,均于入院72 h内尽早行微创经关节囊穿针引导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术后第1天开始每日2次口服壮骨活血方,共用12周。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拍摄股骨颈正侧位X线片,观察骨折复位、愈合情况及股骨头坏死发生情况,并于伤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查双髋关节MRI,观察有无患侧股骨头坏死情况。结果本组65例患者于术后4~6个月骨折临床愈合,3例(4%)骨折不愈合,4例(6%)发生股骨头坏死。结论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尽早实施微创经关节囊穿针引导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并于术后口服自拟壮骨活血方可促进骨折愈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降低股骨头坏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高血糖、胰岛素与炎症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糖历来被认为是患者对于应激的正常生理反应,是疾病严重程度的标志,它可满足葡萄糖依赖器官的能量需要,故处理多施以传统方法,对于非糖尿病患者即当其血糖水平〉12.2mmol/L时经皮下或静脉给予胰岛素治疗。但越来越多的临床资料表明,应激性高血糖与患者的预后不良直接相关,而胰岛素强化治疗是近年来危重病人血糖水平的有效措施,对降低病死率效果显著。胰岛素强化治疗可纠正负氮平衡,同时其抗炎效应也可能对危重病人机体反应、保护器官功能有益。本文就以上观点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降糖方式对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86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A组)46例和胰岛素强化治疗组(B组)40例,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水平、胰岛素用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B组平均血糖达标所用的时间、低血糖发生率低于A组;并发症例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A组.结论 胰岛素泵在控制血糖,减少费用方面明显优胰岛素皮下注射.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应激性高血糖症炎症介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86危重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胰岛素传统治疗组和胰岛素强化治疗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或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开始治疗前、治疗后72h肿瘤坏死因子(TNF-α)、人可溶性TNF受体Ⅰ(sTNFRI)、Ⅱ(sTNFRⅡ)、sFas以及sFasL的水平。结果显示,治疗后胰岛素强化治疗组sTNFRII水平明显低于胰岛素传统治疗组(P〈0.05);TNF-α、sTNFRI和sTNFRII均随病情的缓解而下降(P均〈0.05)。认为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改善危重症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自2002年8月至2009年5月,笔者在控制损害骨科理念的指导下,针对不同病情釆用不同的手术时机和固定方法治疗94例胫腓骨骨折,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否改善重症监护室(ICU)危重症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症(SHG)患者的胰岛p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IR),并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将86例收治于综合ICU的符合SHG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传统治疗组(传统组)、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强化组)两组,每组各43例。传统组血糖控制在10.0-11.1mmol/L;强化组血糖控制在4.4—6.4mmol/L。观察每天6AM血糖、肾功能损害(血肌酐〉221umol/L)及高胆红素血症(血清总胆红素〉34.2uol/L)发生例数、住院28天后死亡例数,以及治疗前、治疗72小时后的血清胰岛素(INS)、C肽(C—P)水平,并计算HOMA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①传统组发生肾功能损害(10例)多于强化组(3例),传统组病死率(44.18%)高于强化组(20.93%),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两组治疗后HOMA—β均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后HOMA-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治疗前后HOMA—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治疗后HOMA—IR较治疗前下降(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改善SHG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治疗糖尿病合并胃癌围手术期中的作用与护理.[方法]将86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分为常规组(A组)46例和胰岛素强化治疗组(B组)40例,分别给予预混胰岛素和胰岛素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探讨护理措施.[结果]与A组比较,B组空腹血糖、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例数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胰岛素泵能很好地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护理可以进一步增加胰岛素泵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