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4岁,因"维持性腹膜透析5年、导管出口周围皮肤红肿、疼痛5天"于2015年7月22日就诊于腹膜透析门诊。5年前因"高血压良性小动脉肾硬化症、慢性肾脏病5期"行腹膜透析置管术,开始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治疗,每月规律随诊。5天前患者家中洗澡后发现PD导管出口处皮肤原有瘢痕处红肿、疼痛,为进一步诊治来PD门诊。透析方案为2.5%PD液2L每日换液5次,超滤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脑肿瘤患者本人和其代理人对患者生活质量评价的一致性.方法 对在天津环湖医院住院的原发性脑肿瘤患者和与其密切相关的代理人,分别采用EORTC QLQ-C30中文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并分析他们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在2008至2009年间有25对患者和其代理人入选.绝大多数入选的生活质量项目在患者和代理人之间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0.53).特别是在躯体功能,食欲减退,腹泻,便秘,恶心呕吐等方面表现突出.在社交活动,感情情感,意识状态,疲劳,疼痛等方面一致性较差.结论 当患者不能提供自身信息时,可以通过对同脑肿瘤患者有密切关系代理人的评价,来获取生活质量相关的某些信息,为临床工作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3.
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分别采用动脉瘤栓塞术、动脉瘤夹闭术和血管吻合术联合动脉瘤栓塞术治疗80例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患者,总结3种手术方式适应证和技术特点。结果 80例患者中行动脉瘤栓塞术49例,手术成功率约为95.92%(47/49);行动脉瘤夹闭术19例,手术成功率为16/19;行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吻合术联合动脉瘤栓塞术12例,手术成功率为11/12。2例术后死亡,21例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其余57例均好转。术后平均随访3.65年,复查CTA或DSA显示7例动脉瘤复发。结论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栓塞术手术创伤较小、手术时间较短;对于后循环血管迂曲、动脉瘤较小、瘤颈较宽者,动脉瘤夹闭术相对安全且简单易行;对于动脉瘤栓塞术和夹闭术均较困难者,血管吻合术联合动脉瘤栓塞术为最后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颞底内侧区后部小脑上经小脑幕入路手术的显露范围、解剖结构及其位置关系,拟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5具(10侧)国人男性尸头标本,模拟颞底内侧区后部小脑上经小脑幕入路,于手术显微镜下观察经该入路手术的显露范围、解剖结构,以及颞底内侧区后部脑沟、脑回和动静脉之间的解剖关系.选择3例颞底内侧区后部肿瘤患者,施行小脑上经小脑幕入路手术,观察手术疗效及预后.结果 小脑上经小脑幕入路手术可直接到达颞底内侧区后部,显露海马旁同后部、舌状同前部、梭状回及大脑后动脉P3段及其颞下分支.5具(10侧)尸头标本均存在鼻状沟和侧副沟,但是二者不连续,鼻状沟于前部将海马旁回与梭状回分开,侧副沟于后部将二者分开,前距状沟将海马旁回与舌状回分开,扣带回峡、舌状回前部分别与海马旁回后部汇合,枕颞沟将梭状同与颞下回分开.颞底内侧区后部主要山大脑后动脉颞下分支供血,其中3具(4侧)自大脑后动脉P2段发出颞下总动脉,后者发出颞下前动脉和颞下后动脉供应颞底;2具(2侧)自大脑后动脉P2段发出颞下中动脉和颞下后动脉供应颞底;3具(4侧)自大脑后动脉发出海马动脉、颞下前动脉和颞下后动脉供应颞底.静脉均引流入基底静脉.3例星形细胞瘤患者施行小脑上经小脑幕入路颞底内侧区后部肿瘤切除术,完全切除肿瘤,疗效满意.结论 小脑上经小脑幕入路手术能够较好显露颞底内侧区后部解剖结构,熟练掌握该人路的解部学知识有助于处理颞底内侧区后部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通过护理干预(完善术前护理宣教模式)对降低肾穿刺活检术后床上排尿障碍的作用。方法通过采取前瞻性分析的方法,观察肾穿刺术后排尿障碍的发生率,并与护理干预之前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对481例肾穿刺活检术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干预组为2008年1月至12月间行肾穿刺活检术患者245例,采用改善后的护理宣教模式进行术前指导;对照组为2007年1月至12月间行肾穿刺活检术患者236例,采用以往的口头护理宣教模式进行术前指导。结果两组间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肾穿刺活检术后24h内床上排尿障碍的发生率为5.51%(13/236);干预组的发生率为2.45%(6/245),两组间排尿障碍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7,P0.05)。结论提示经过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准确、规范和具体的护理宣教,并认真检查患者的实施,能降低肾穿刺活检术后24h内床上排尿障碍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腹膜透析管浅层涤纶套脱出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腹膜透析作为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替代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腹膜透析管植入是保证腹膜透析得以顺利开展、进行的先决条件。慢性腹膜透析管有两个涤纶套,深层涤纶套固定于腹直肌,起到固定导管的作用;浅层涤纶套置于距皮肤出口2厘米处的皮下隧道中,起到固定和保护隧道不被细菌侵入的作用。如果涤纶套脱出,细菌则易沿导管出口侵入隧道,引起隧道炎甚至腹膜炎。隧道炎和腹膜炎是腹膜透析的严重并发症。隧道炎因其位置较深,不方便局部用药,感染不易控制9严重时需要隧道重建,甚至重新置管。腹膜炎时不仅会丢失大量的蛋白质,使患者的营养状态恶化,而且反复腹膜炎可以引起腹膜纤维化,缩短腹膜的寿命,严重时会导致拔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经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至脑干腹侧区进行显微解剖研究.方法 成人湿性头颅标本10例(20侧),模拟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进行分层解剖,并比较磨除枕骨髁对脑干腹侧区暴露范围的影响.结果 采用倒"U"形切口暴露充分,术中寻找枕下三角、寰椎横突、头外侧直肌等解剖标志定位深层结构.与不磨枕骨髁比较,磨除部分直至全部枕骨髁后水平暴露距离分别增加10.9 mm和12.6 mm,手术深度分别降低13.5 mm和20.5 mm.结论 经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磨除部分枕骨髁能够明显改善脑干腹侧区的暴露,术中应根据病变特征进行适量的枕骨髁磨除.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osed areas in brainstem ventral region via the suboccipital far-lateral transcondylar approach.Method Ten(20 sides) adult cadaveric specimens which perfused with colored silicone were studied.Stepwise dissections via the suboccipital far-lateral transcondylar approach to ventral region of brainstem and the different exposures were compared by resecting the occipital condyle gradually.Results The inverse "U" shape could provide with a sufficient operative exposure.The deep layer structure intraoperative process by identifing with those anatomical markers of suboccipital triangle, transverse process of the atlas and rectus capitis lateralis was localized.Compared with the no-resecting occipital condyle, the exposures of ventral-lateral region of brainstem increased 10.9 mm and 12.6 mm, the operative depth decreased 13.5 mm and 20.5 mm by resecting occipital condyle from partial to total length respectively.Conclusions Suboccipital far-lateral transcondylar approach could improve the exposure extent of ventral region of brainstem by resecting occipital condyle, however it was improtant to decide an optimal extent of occipital condyle to resect intraoperatively accroding to the lesion feature.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25 (OH)D缺乏与不足的患病率,探讨血清25 (OH)D水平的影响因素,为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2月(冬季)期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规律随访、病情稳定、透析3个月以上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进行研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25 (OH)D水平.记录其一般资料、户外活动情况,检测其25 (OH)D水平与矿物质代谢指标(白蛋白校正后的血钙、血磷、iPTH水平)、营养指标(血白蛋白、体质量指数)、血肌酐(SCr)、有无残余肾功能、总尿素清除率(K t/V)等.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25(OH)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因素. 结果 101例腹膜透析患者入选,其中男性49例,女性52例,年龄(61.8±14.1)岁,透析龄(25.9±21.7)月,原发病以糖尿病居首位,占40.6%.血清25 (OH)D的水平为(9.92±2.44)ng/ml(5.60~17.83 ng/ml),其中不足的患者占3.96%(4/101),缺乏占96.04%(97/101).原发病为糖尿病的腹膜透析患者25 (OH)D水平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的患者(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有无户外活动(β=0.223,P=0.026)、血清校正钙水平(β=0.203,P=0.048)以及有无残肾功能(β=0.267,P=0.012)是25 (OH)D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在北方冬季CKD5期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中维生素D缺乏/不足的患病率极高.应该注意腹膜透析患者维生素D水平的检测,尤其在糖尿病、残肾功能丧失、低钙血症、户外活动较少的患者中.对于维生素D缺乏/不足者,应该尽早、合理进行维生素D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笔者对近五年来中医药防治本病的临床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骨量异常的影响因素及与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双能X线法测定PD患者骨密度,同时采集其临床、生化检验结果。记录患者骨折、死亡的时间及原因。分析PD患者骨密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的关系。结果共74例PD患者纳入研究,女性38人,平均年龄(60.9±14.1)岁,中位随访时间59.5(27.8,98.0)个月,随访期间共52人死亡,其中26人为心血管死亡,5人骨折。腰椎与股骨骨量异常的诊断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7.697,P<0.001)。低体质量指数(OR=0.666,95%CI:0.508~0.874,P=0.003)和高龄(OR=1.065,95%CI:1.007~1.126,P=0.027)是股骨骨量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股骨骨量异常使PD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2.58倍(HR=3.582,95%CI:1.193~10.760,P=0.023)。结论股骨骨量异常是PD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