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6篇
医药卫生   10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 作者通过治疗小组不同工作人员的评估和患者的自我报告对老年康复人群的情感障碍情况进行了研究。所选择的老年病人共235例,其中男101例,女134例。平均年龄73.9岁,平均受教育程度9.9年,平均住院天数29 d。病种有:CVA 共占63%,其中左半球25%,右半球34%,双侧4%;截肢占12%;其他占25%(头部损伤、去适应状态、多发性硬化、帕金森氏病、肿瘤等)。这些病人有正常的定向力和理解力,可  相似文献   
2.
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中风和脑外伤后下肢痉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 (botulinumtoxinA ,BTXa)能否有效、安全地治疗下肢肌痉挛 ,改善步行能力及步行速度。方法  2 7例中风、脑外伤患者 ,选择下肢肌肉局部注射国产BTXa。每个病人每次选择 3~ 5块肌肉 ,每块肌肉总的注射剂量介于 5 0~ 10 0U ,每次病人接受的注射总量小于或等于 40 0U。所有病人同时接受步态训练等康复治疗。注射前、注射后 2、4wk按改良式Ashworth量表 (ModifiedAsh worthScale ,MAS)评定肌张力 ,足印分析法 (footprintanaly sis)测量并记录步行时的时间距离参数的变化 ,研究各肌群肌张力变化与步态参数的关系。结果 整体比较 ,注射后 2wk(股直肌除外 )、4wk与注射前相比 ,各肌群肌张力降低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步态时间距离参数值 (T D值 )除步角外 ,各参数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P <0 0 1或 <0 0 5 )。注射前与注射后 4wk比较 ,步长、步宽、步速差异均有显著性(P <0 0 5 )。注射后 2wk与 4wk比较 ,步长、步速有改善(P <0 0 5 )而步宽、步角变化不大。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各肌群肌张力降低与步长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 BTXa下肢肌肉局部注射结合步态训练 ,可以明显改善中风、脑外伤的痉挛步态 ,由此显示局部的化学去神经方法与康复训练相结合 ,可以使特定的功能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混悬液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支持作用。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经鼻饲管或胃造瘘管推注肠内营养混悬液总蛋白纤维低聚果糖(TPF-FOS)及自制匀浆膳;对照组经鼻饲管或胃造瘘管给予家庭自制匀浆膳。分别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相关生化和躯体营养指标。结果:治疗14d后,观察组白蛋白浓度、前白蛋白浓度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提高(P<0.05)。结论:肠内营养混悬液TPF-FOS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有助于患者的神经功能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观察体外膈肌起搏器(EDP)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改善的作用。方法 将2017-04~2020-05该院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中途退出4例,最终纳入统计为76例,对照组39例,观察组37例。对照组给予吞咽功能基础训练,观察组在吞咽功能基础训练的基础上联合应用EDP进行治疗。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使用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和中文版吞咽生存质量量表(SWAL-QOL)评估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和生存质量,比较两组观察期肺炎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SSA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SWAL-QOL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炎发生率为8.1%,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结论 EDP联合吞咽功能基础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患者吞咽功能,降低肺炎发生率,改善生存质量,且效果优于单纯进行吞咽功能基础训练,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文版躯干损伤量表(TIS)评定脑卒中患者躯干功能的信度及效度,为该量表的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病例组和对照组各50例参加了本研究,病例组进行TIS、Fugl-Meyer中的平衡部分(FM-B)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并在2天内完成TIS第二次评定;对照组进行1次的TIS和FM-B评定。将两次TIS的结果做相关性分析测试其信度;将TIS结果与FM-B、BBS作相关性分析检验其效度。结果:TIS两次测试结果高度相关,重测信度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899-0.971,测量者间ICC为0.843-0.973;TIS与FM-B、BBS总分高度相关(r=0.891,r=0.858);病例组和对照组的TIS总分分别为21.7±1.3分和13.5±4.3分,两者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文版TIS具有良好的效度、信度和区分度,可用于脑卒中患者躯干功能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后基底核性失语特征及针对性语言训练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基底核性失语的发生情况、语言障碍的特点并观察对其进行针对性语言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期单侧皮层下脑卒中后基底核性失语症患者29例,行失语症检查,分析其神经语言学特征。并将病程1个月患者入选进行早期语言康复训练,于治疗1个月后再次进行失语症评测,对训练前后的语言能力进行比较。结果:基底核性失语症患者病灶多位于左侧基底核。基底核性失语症有较重的听理解障碍及书写能力的受损,其中理解中度障碍18例,重度障碍11例;书写障碍以描写障碍突出,重度障碍25例;复述相对较好,轻中度障碍24例。患者语音障碍23例,包括音韵及音律障碍。8例患者出现言语失用。经过早期针对性语言治疗,患者在听理解,口语表达、朗读、阅读、描写、听写等方面,治疗前后其正答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语音障碍也有改善。结论:脑卒中后基底核性失语其有特定的神经语言学特点。进行早期语言训练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物理治疗和预防并用与单纯的物理治疗对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差异。方法:选择2001-06/2004-12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科病房进行住院康复治疗的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35例,均自愿参加观察。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8例,对照组17例。①观察组在物理疗法的基础上进行预防宣教。物理治疗方法根据发炎的不同阶段确定。在发炎初期:休息;冰敷15min/次,每天两三次;运动每日两三次。在发炎后期:中药薰洗或热敷15min/次,每天两三次;电疗;水疗;运动。预防宣教方法:与物理治疗同时进行,目的在于减轻膝关节负重作用,内容包括坐代替蹲、坐高椅代替坐低椅、避免长时间行路或站立等。②对照组只采用与观察组相同的物理治疗,而不加预防宣教。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应用关节炎影响评定量表(分为活动度、体力活动、灵巧度、家务活动、社会活动、日常生活能力、疼痛及焦虑8大项,总分最高分46分,最低分0分。总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差)来评价生活质量。结果: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35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关节炎影响量表评分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24.42±4.36,41.28±4.82;30.66±4.53,41.84±5.04(t=6.24,4.18,P<0.01)]。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16,P<0.05)。结论:物理治疗与预防并用的方法可以明显改善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单纯的物理治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活动分析法系统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使脑卒中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患者的自理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方法:选择2002-02/2004-08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脑卒中后偏瘫患者82例,随机分成两组:①治疗组41例,男24例,女17例;脑出血13例,脑梗死28例;平均年龄(58±9)岁。②对照组41例,男23例,女18例;脑出血15例,脑梗死26例;平均年龄(57±9)岁。使用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分析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治疗组采用活动分析法,治疗程序为:入院时第1次评估,针对性制订治疗方案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先由作业治疗师对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治疗室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再逐渐过渡到病房进行真实环境的日常生活活动,30min/次,1次/d,治疗1个月后再次评估。对照组治疗程序为:入院时做第1次评估,治疗师给予日常生活活动指导,30min/次、1次/周,1个月后再次评估。结果:82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组41例,总有效率98%(40/41),15例达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完全自理(64分),13例达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大部分自理(51~63分),12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部分自理(31~50分),1例没有明显进步(0~30分);对照组41例,总有效率76%(31/41),8例达到完全自理,10例达到大部分自理,14例部分自理,9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没有明显进步。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活动、自理活动、日常生活活动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功能活动、自理活动、日常生活活动总分比较犤(7.13±5.58,4.16±3.38);(13.35±7.93,6.65±5.09);(19.90±8.18,10.81±7.10)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选择和使用适合偏瘫患者的活动分析法并针对性地制订治疗方案更加有利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活动分析法系统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使脑卒中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患者的自理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方法:选择2002-02/2004-08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脑卒中后偏瘫患者82例.随机分成两组:①治疗组41例,男24例,女17例;脑出血13例.脑梗死28例;平均年龄(58&;#177;9)岁。②对照组41例,男23例,女18例;脑出血15例,脑梗死26例;平均年龄(57&;#177;9)岁。使用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分析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治疗组采用活动分析法,治疗程序为:入院时第1次评估,针对性制订治疗方案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先由作业治疗师对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治疗室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再逐渐过渡到病房进行真实环境的日常生活活动,30min/次,1次/d,治疗1个月后再次评估。对照组治疗程序为:入院时做第1次评估,治疗师给予日常生活活动指导,30min/次、1次/周.1个月后再次评估: 结果:82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组41例,总有效率98%(40/41),15例达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完全自理(64分),13例达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大部分自理(51-63分),12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部分自理(31~50分),1例没有明显进步(0-30分);对照组41例,总有效率76%(31/41),8例达到完全自理,10例达到大部分自理,14例部分自理,9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没有明显进步。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活动、自理活动、日常生活活动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功能活动、自理活动、日常生活活动总分比较[(7.13&;#177;5.58.4.16&;#177;3.38);(13.35&;#177;7.93,6.65&;#177;5.09);(19.90&;#177;8.18,lO.81&;#177;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选择和使用适合偏瘫患者的活动分析法并针对性地制订治疗方案更加有利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使用MVC1型电子肌力仪,对348名健康人四肢6组肌群最大等长随意收缩肌力进行定量测定,借此决定健康人群最大等长随意收缩肌力正常参考值,全面评价肌力与人体测量学因素、工作类型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所测肌力15~49岁年龄组男性大于女性(P<0001),体重对肌力的影响最大(r=0.36~0.78,P<0.001);工作类型中以体力活动对肌力影响较大(r=0.17~0.27)。作者认为功能活动水平是人体测量学因素和工作类型对肌力产生影响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