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7篇
  201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1.
基于光学相干层析离体牙图像的去噪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因其高分辨率、无损等优点,适于早期龋检测;但由于系统中存在的噪声,影响其成像质量。为了重建牙齿的原貌信息,需寻找一种适于早期龋检测的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实时图像去噪算法。方法比较平均曲率流滤波、非线性扩散拉普拉斯金字塔算法、非局部均值滤波3种滤波方法对光学相干层析人离体牙图像的去噪效果,从噪声抑制、边界保持、运算时间3方面分析上述3种算法的实时去噪性能及其优缺点。结果非局部均值滤波在噪声抑制和边界保持2个方面能达到很好的平衡,但实时性差;而非线性扩散拉普拉斯金字塔算法则能在滤波效果和运算效率达到较好的平衡;平均曲率流滤波次之。结论非线性扩散拉普拉斯金字塔算法较适于早期龋检测的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实时图像去噪。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充填体下窝洞底壁人工酸蚀脱矿模型的成像特点。方法 选用36颗牙面光滑、无釉质破损和色素沉着的人离体前磨牙,在牙冠颊面制备"长×宽"为"3 mm×3 mm"的,深度在0.6~1.0 mm的Ⅴ类洞,随机分为3组,每组12颗。实验A组窝洞底壁用格鲁玛酸蚀剂酸蚀2 min,实验B组酸蚀5 min,空白对照组不做酸蚀处理。各组样本牙窝洞均使用复合树脂充填,在充填前后采用OCT系统对窝洞底壁、充填体扫描成像,而后作充填后牙样本近远中向的X-ray投照平片观察窝洞底壁的酸蚀改变。结果 充填前窝洞OCT扫描成像显示空白对照组未酸蚀底壁釉质光滑,在表面强反射亮带下可以看到清晰釉质、牙本质层散射信息和釉牙本质界;酸蚀实验组形成窝洞底壁的明显脱钙背向散射层。窝洞充填后OCT扫描成像显示充填体可完整成像;未酸蚀底壁则显示有清晰底壁反射亮带,酸蚀底壁为光信号吸收无显像,二者具有明显不同的成像特点。X-ray投照平片未能发现底壁部位釉质密度改变。结论 OCT可以对牙充填体及其底壁牙体组织成像,酸蚀脱矿的牙体底壁与未酸蚀者有明显不同的成像特点。该方法 有助于判断充填体底壁早期继发龋的脱矿改变,与传统X-ray检测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背景: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是一种高分辨率、非创伤性成像技术,它能够利用近红外光产生牙体组织的深度解析图像,并通过检测背向散射信号来对龋损进行定量检测.目的:通过与偏振光显微镜的对比,验证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对光滑面早期釉质龋的成像能力及对龋损深度定量检测的准确性.方法:以6岁龄牛下切牙为样本,采用pH循环法建立光滑面早期龋人工模型,分别应用全光纤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和偏振光显微镜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获得龋损图像和深度值,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结论: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能够清晰成像光滑面早期龋,表层下脱矿区域信号显著增强,并且测得的脱矿深度值与偏振光显微镜结果一致, 即该系统对深度的测量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用于对早期龋纵深进展的评估.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测得的人工龋模型开窗区的深度值与脱矿时间无相关性(P > 0.05).计算开窗区平均深度值与开窗区外平均深度值的差值即深度变化值(△D),则△D与脱矿时间呈正相关(r=0.954,P < 0.05).结果提示了这种无创、高分辨率的光学成像技术在早期龋的定量研究和临床诊断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全光纤OCT系统对人离体牙根部早期人工脱矿模型进行扫描,探讨OCT检出早期根龋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正畸拔除的无龋坏、色素沉着、缺损的人离体恒牙3颗,应用脱矿液进行处理,在脱矿时间为0、6、24、72h分别采用OCT进行检测得到二维图像,观察图像特点并计算图像的平均灰度值.将脱矿72h的样本应用偏光显微镜进行检测,将偏光显微镜图像与OCT图像进行比较.结果 在OCT二维图像中脱矿6h的样本未见明显的信号增强带,而脱矿24h和72h样本表现为脱矿区信号增强.脱矿区域平均灰度值随脱矿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最早发生OCT可见脱矿的时间为脱矿后24h.对于脱矿72h样本,OCT图像的形态学观察结果与偏光显微镜下组织学观察结果相一致.结论 OCT能够检出脱矿24h的离体人牙根表面的改变,从而证实OCT具有检出早期牙根表面脱矿的能力.揭示OCT在早期根龋的量化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背景: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是一种高分辨率、非创伤性成像技术,它能够利用近红外光产生牙体组织的深度解析图像,并通过检测背向散射信号来对龋损进行定量检测。 目的:通过与偏振光显微镜的对比,验证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对光滑面早期釉质龋的成像能力及对龋损深度定量检测的准确性。 方法:以6岁龄牛下切牙为样本,采用pH循环法建立光滑面早期龋人工模型,分别应用全光纤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和偏振光显微镜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获得龋损图像和深度值,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 结果与结论: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能够清晰成像光滑面早期龋,表层下脱矿区域信号显著增强,并且测得的脱矿深度值与偏振光显微镜结果一致, 即该系统对深度的测量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用于对早期龋纵深进展的评估。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测得的人工龋模型开窗区的深度值与脱矿时间无相关性(P > 0.05)。计算开窗区平均深度值与开窗区外平均深度值的差值即深度变化值(△D),则△D与脱矿时间呈正相关(r=0.954,P < 0.05)。结果提示了这种无创、高分辨率的光学成像技术在早期龋的定量研究和临床诊断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检测窝沟早期人工龋的可行性。方法:利用pH循环法建立面窝沟早期龋模型,对其进行OCT扫描,获取二维伪彩图。在扫描路径所在位置制作牙磨片,进行偏光显微镜检测,获取其组织学图像。将二者所获取的图像进行形态学比较分析。结果:面窝沟健康牙釉质表面呈现一条光背向散射增强带,脱矿后牙釉质表面光反射和背向散射信号增强,光背向散射增强带厚度增加,光背向散射增强带下光信号迅速衰减。OCT检测出的龋损形态及深度与偏光显微镜下的组织学检测结果相符。结论:OCT可灵敏准确地检出人牙窝沟早期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光学相下断层成像技术(OCT)检测离体牙(牙合)面窝沟釉质早期人工龋变深度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 将7颗因正畸治疗需要拔除的人前磨牙随机分成脱矿及脱矿-再矿化2组,(牙合)面开窗3 mm×4 mm.将脱矿组放入脱矿液中制备人工脱矿模型:将脱矿-再矿化组交替放入脱矿液和再矿化液制备人工龋模型.分别对上述2组牙齿样本进行OCT扫描,测得龋变深度;在牙齿样本OCT扫描的相应部位制备磨片,测量偏光显微镜下龋变的深度.结果 除了脱矿7天的样本外,其余样本2种检测方法测得的龋变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CT检测的龋变深度与偏光显微镜检测结果基本相符.结论 OCT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测方法,可以对釉质窝沟早期人工龋清晰成像,并可进行龋变深度的量化分析,提示其在窝沟早期龋的临床诊断中具有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