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皮肤癌组织中原钙黏蛋白10(protocadherin 10,PCDH10)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取67例皮肤鳞状细胞癌、85例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43例光化性角化病患者活检病变组织及正常组织标本,提取DNA进行甲基化修饰。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法检测各浓度标准品荧光信号强度,运用软件分析得到甲基化分型图谱,判断样本曲线在标准曲线上的位置,获得样本甲基化程度的数据。结果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组织中PCDH10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比率(89.6%、87.1%)均高于癌旁组织(11.9%、8.2%)(P0.05);光化性角化病病变组织PCDH10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比率(51.2%)高于癌旁正常组织(9.3%)(P0.05);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组织中PCDH10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比率高于光化性角化病病变组织(P0.05);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CDH10基因启动子超甲基化比率为23.9%。结论高水平的PCDH10基因甲基化可能被用作皮肤癌的标志物,其中超甲基化可作为鳞状细胞癌的标志,而低水平的PCDH10甲基化可作为皮肤病早期发现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王媛  万峻 《解剖学研究》2020,42(4):293-297
目的探讨EphB2在神经元神经突生长中的作用。方法取EphB2单个等位基因敲除组KO WT组和两个等位基因敲除组KO KO组的C57BL/6胎鼠神经元体外分别培养1 d和3 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phB2 mRNA相对表达量,免疫荧光法检测神经突生长情况,并与野生型基因组WT WT组比校。结果 KO WT和KO KO的EphB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6±0.12和0.36±0.03)均低于WT WT(1.0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KO WT组和KO KO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元体外培养到第1天时,KO WT组和KO KO组细胞分支数(分别为4.630±1.462和4.314±1.855)均低于WT WT组(4.700±1.760),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O WT组和KO KO组最长神经突长度[分别为(34.93±15.80)和(33.00±15.12)μm]均低于WT WT组[(42.96±20.1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O WT组和KO KO组神经突总长度[分别为(105.5±41.91)μm、92.24±47.87)μm]均低于WT WT组[(129.5±56.03)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元体外培养到第3天时KO WT组和KO KO组细胞分支数(分别为4.45±1.01和4.02±1.19)均低于WT WT组(5.42±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KO WT组和KO KO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KO WT组和KO KO组最长神经突长度[分别为(230.2±125.7)μm和(150.3±87.84)μm]均低于WT WT组[(399.3±162.9)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KO WT组和KO KO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KO WT组和KO KO组神经突总长度[分别为(359.7±151.2)和(270.5±114.8)μm]均低于WT WT组[(586.8±178.8)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KO WT组和KO KO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hB2缺失后可能对神经突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细胞因子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基因骨髓移植是目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一个有效方法,移植物抗宿主病αGVHD)则是影响移植效果的主要合并症,目前认为细胞因子在GVH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细胞因子如Fas,TNFα,IL-6,IL-2在GVHD患体内血清水平及mRNA水平的特异性变化,可以帮助了解GVHD的发生机制,并提出GVHD新的特异性诊断指标,而抑制细胞因子的各种措施有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GVHD的有效方法,对提高  相似文献   
4.
B超诊断胎儿十二指肠闭锁1例杭州陆军疗养院(310007)万峻患者27岁,孕28周,常规B超检查发现羊水偏多和胎儿上腹部可见相连通的双泡,未予重视。孕33周,因子宫明显大于妊娠月份,怀疑羊水过多行B超检查,结果:胎位LOA,胎心150次,胎盘位于子宫...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高分辨率溶解技术定量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细胞中CD70启动子甲基化的方法,探讨CD70甲基化程度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的相关性.方法:31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及323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标本,抽提DNA后进行甲基化修饰.以CpGenome Universal Methylated DNA作为100%甲基化的样本,以100%非甲基化的健康体检者外周血DNA作为稀释剂,分别制成100%,80%,50%,30%,10%,0系列浓度的标准曲线;采用高分辨率溶解技术定量检测CD70甲基化水平.结果:100%,80%,50%,30%,lO%,0甲基化标准品的高分辨率溶解曲线从右向左依次排列,待测样本在标准曲线上的位置即代表了其甲基化程度.高分辨率溶解技术重复性好,可检测低至10%甲基化水平.CD70甲基化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显著相关(P=0.00047).结论:建立高分辨率溶解技术定量检测CD70甲基化程度的方法,CD70启动子低甲基化有望成为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病的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iR-153-3p在大、小鼠神经突生长中的作用。方法对数生长期C57BL/6小鼠N2A细胞和Rattus norvegicus大鼠PC12细胞,随机分为miR-153-3p过表达组(转染miR-153-3p过表达试剂miR-153-3p mimic)、miR-153-3p抑制组(转染miR-153-3p表达抑制剂miR-153-3p inhibitor)、过表达对照组(转染miR-153-3p mimic空白对照试剂miR-153-3p mimic NC)、抑制剂对照组(转染miR-153-3p inhibitor空白对照试剂miR-153-3p inhibitor NC)。转染48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4组细胞miR-153-3p mRNA相对表达量,免疫荧光法检测神经突生长情况。结果 miR-153-3p过表达组N2A细胞、PC12细胞miR-153-3p mRNA相对表达量(28.98±1.63、19.67±0.88)均高于miR-153-3p抑制组(0.94±0.19、0.89±0.05)、过表达对照组(0.99±0.08、1.00±0.09)、抑制剂对照组(1.00±0.04、1.00±0.14)(P0.05),miR-153-3p抑制组、过表达对照组、抑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153-3p过表达组N2A细胞、PC12细胞神经突总长度[(31.13±3.85)、(38.08±2.12)μm]和最长神经轴突长度[(18.04±2.58)、17.48±1.75)μm]均较miR-153-3p抑制组[N2A细胞:(54.53±1.83)、(31.74±2.36)μm;PC12细胞:(64.46±12.85)、(29.46±7.36)μm]、过表达对照组[N2A细胞:(42.53±6.29)、(24.99±3.47)μm;PC12细胞:(53.58±4.88)、(25.31±3.66)μm]、抑制剂对照组[N2A细胞:(41.33±2.77)、(24.57±3.86)μm;PC12细胞:(44.44±7.59)、(23.04±4.31)μm]短(P0.05),且过表达对照组、抑制剂对照组PC12细胞、N2A细胞神经突总长度和最长神经轴突长度较miR-153-3p抑制组短(P0.05),过表达对照组、抑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153-3p可抑制小鼠N2A细胞、大鼠PC12细胞神经突生长。  相似文献   
7.
对应用B超诊断的118例肾肿瘤进行术前定性诊断分布。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表明,B超对肾肿瘤的检出率较高,为92.2%,而定性诊断率并不高,仅为49.1%,误诊率18.1%,假阳性率1.7%,订前肿瘤性质未能确定的占32.8%,认为B超作为一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只能对部分具有典型声像图特征的肿瘤作出正确的术前定性诊断,而对图像较复杂,具交叉现象的肾肿瘤难以鉴别其性质,如结合其它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2型单纯疱疹病毒(HSV-2)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表达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1~10的影响,探讨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 cell,KC)对HSV-2病毒感染初期的免疫防御机制。方法采用非洲绿猴肾细胞株VERO细胞进行HSV-2病毒扩增,再用HSV-2病毒感染HaCaT细胞,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感染后24h,48h和72h时TLR1~10mRNA的表达量。结果静息状态下TLR1~10mRNA在HaCaT细胞中均有表达,经HSV-2病毒感染后HaCaT细胞转录TLR2~4和9mRNA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TLR1和7mRNA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均下降,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LR5~6,8和10mR-NA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KC表达TLR1~10,其中TLR2~4和9在HSV-2感染初期对识别及清除病毒并防止其感染扩散有积极的作用,而TLR5~6,8和10在HSV-2病毒感染KC初期可能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2型单纯疱疹病毒(HSV-2)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分泌Ⅰ型干扰素(IFN—α、IFN-β)的影响,探讨角质形成细胞(KC)对HSV-2感染的免疫防御机制。方法:以HSV-2感染HaCaIⅫ细胞,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感染后24h、48h、72hIFN—αl、a2、β1mRNA的表达。结果:HaCaT细胞静息状态存在IFN—a1、a2、p1三种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但HSV-2感染HaCaT细胞后IFN-al、以、pl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在72h内随时间的递增而逐渐升高。结论:在HSV-2感染KC的初期,KC分泌的Ⅰ型干扰素参与HSV-2感染的免疫防御反应,对清除HSV-2及防止其扩散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aCaT细胞在人类疱疹病毒-2(HSV-2)刺激前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以VERO细胞进行HSV-2扩增,采用RT-PCR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HSV-2感染HaCaT细胞前及感染后24h、48h、72h时GCSF和GMCSF的表达量。结果HaCaT细胞可自分泌GCSF和GMCSF;HSV-2感染后24h,HaCaT细胞表达GCSF及GMCSF的水平增高,72h时又明显上升,且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结论HaCaT细胞可以自发表达GCSF和GMCSF;HSV-2刺激对HaCaT细胞表达GCSF和GMCSF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