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a-ischem ia encephalopathy,H IE)胎儿和H IE新生儿血清中促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水平与脑损伤的关系,为脑瘫(cerebral palsy,CP)高危儿人群进行早期干预提供监测手段。方法收集23例H IE胎儿和34例H IE新生儿血清以及25例正常胎儿和30例正常新生儿血清,34例H IE新生儿包括11例轻度H IE,8例中度H IE和15例重度H IE。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H IE胎儿组和轻、中、重H IE新生儿组血清中TPO的水平,并与正常胎儿组和正常新生儿组比较。结果H IE胎儿组和H IE新生儿组TPO分别高于正常胎儿组和正常新生儿组(分别P<0.01,P<0.01),重度H IE组TPO低于轻度H IE组(P<0.05)。结论血清TPO水平与H IE所致脑损伤严重程度有关。脐血TPO检测可为脑瘫高危儿人群进行早期干预提供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2.
3.
隐球菌性脑膜炎(简称隐脑)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在该病早期,较难与结核、病毒及其他细菌性脑膜炎相鉴别。一旦出现典型症状,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若脑脊液(CSF)中隐球菌在做细胞计数时能初步识别,将能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率。自2000年以来,我们共查获隐球菌阳性患者19例,均为计数时发现,并通过墨汁染色证实。这种在细胞计数板中直接识别并计数隐球菌的方法提高了隐脑的治愈率。一、材料和方法1.对象通过墨汁染色确诊的隐脑患者19例,其中男14例,女5例,年龄21~62岁。2.实验器材双目电光源…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患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故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  相似文献   
5.
免疫炎性因子过度表达在脑性瘫痪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免疫炎性因子水平与脑性瘫痪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运用ELISA法检测31名脑瘫患儿和20名健康儿童及37名脑瘫高危因素新生儿(新生儿病例组)和20名正常新生儿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脑瘫患儿和脑瘫高危因素新生儿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高于健康儿童和正常新生儿(P〈0.05);脑瘫患儿血清TNF-α水平高于脑瘫高危因素新生儿(P〈0.05),IL-6水平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免疫炎性因子过度表达在脑性瘫痪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高水平的免疫炎性因子可能是脑瘫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新型隐球菌感染临床特征。方法:对 60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患者脑脊液呈无色浑浊、白细胞升高、其中以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主。蛋白质升高、葡葡糖和氯化物减低,墨汁染色及苏木素-伊红染色均可发现新型隐球菌。几乎所有的患者有头痛、90%有发热、73%有呕吐、65%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偏瘫、约半数还有听力减退、双目失明和抽搐。结论:脑脊液墨汁或苏木素-伊红染色检查有助于鉴别。  相似文献   
7.
免疫炎性因子在脑性瘫痪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免疫炎性因子在脑性瘫痪(脑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31名脑瘫患儿和20名健康儿童及37名脑瘫高危因素新生儿(新生儿病例组)和20名正常新生儿的血清TNF-α和IL-6水平.结果脑瘫患儿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高于脑瘫对照组(P<0.05),新生儿病例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新生儿病例对照组(P<0.05);脑瘫组和新生儿病例组间TNF-α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前者较高,而2组间的IL-6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免疫炎性因子的过度表达在脑瘫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水平的免疫炎性因子可能是脑瘫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清载脂蛋白B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测了50例脑血栓形成病人血清apoB、HDL—C、TC的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脑血栓形成病人血清apoB含量明显高于同年龄健康对照组(P<0.001),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TC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作者认为:血清apoB水平升高可能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脑脊液结核杆菌微量DNA的研究文芳,王镇涛,万均成,林琼,宋业胜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在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患者脑脊液(CSF)中成功地扩增出标准人型结核杆菌所特有的158bp基因片段,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采...  相似文献   
10.
在细胞计数板中直接识别脑脊液隐球菌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均成  文芳 《检验医学》2006,21(5):504-505
隐球菌.胜脑膜炎(简称隐脑)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在该病早期,较难与结核、病毒及其他细菌性脑膜炎相鉴别。一旦出现典型症状,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若脑脊液(CSF)中隐球菌在做细胞计数时能初步识别,将能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率。自2000年以来,我们共查获隐球菌阳性患者19例,均为计数时发现,并通过墨汁染色证实。这种在细胞计数板中直接识别并计数隐球菌的方法提高了隐脑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