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对血脂、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2组的疗效,检测治疗前后血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明显高于对照组(71%)。治疗后,观察组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升高。2组治疗后hs-CRP和NES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有疗效好,可改善血脂紊乱,降低NES和hs-CRP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心源性脑栓塞的心脏基础疾病情况、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及临床OCSP分型和近期预后情况,加强临床医生对CCE的更深认识。方法:对2002年9月-2004年9月本院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44例CCE患者进行了前瞻性地调查评估,总结其临床特点和分型及预后情况。结果:(1)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NvAF),而且有随年龄增高而增多的趋势;(2)CCE好发于颈内动脉系统尤其大脑中动脉分布区脑叶常见,临床上易导致大的梗死,OCSP分型以TACI和PACI所占比例高,预后差。结论:CCE是心脏病的严重并发症,致死率和致残率高,故应加强CCE的一级和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正常大鼠听觉事件相关电位(ERP)的P3样波(下简称听觉P3样电位)特点及癫痫大鼠P3样电位变化。方法:癫痫组大鼠每日予戊四氮腹腔注射,直至达到点燃标准,正常组大鼠每日注射生理盐水。记录并分析两组动物听觉ERP特点及其P3样电位的变化。结果:(1)在大鼠可发现与人类听觉ERP的P3电位波形、潜伏期及反应特点相似的ERP;(2)癫痫大鼠与正常大鼠相比,其P3样电位的听觉ERP的P3电位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波幅相对降低(P>0.05),波形分化不清。结论:P3样电位的产生具有跨越种属的相似性,提示P3样电位在哺乳动物中可能具有共同的神经回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入院时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能否成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发病后3个月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的预测指标。[方法]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诊断标准,前瞻性入选88例24 h内发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于入院24 h内检测血浆BNP,将3个月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组与3个月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差组进行比较。[结果]发病3个月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与入院时BNP值等级、梗死体积均有显著相关性(P值﹤0.001),3个月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差组入院时血浆BNP水平[(884.75±330.07)pg/mL]显著高于3个月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组[(263.27±281.89)pg/mL],P<0.001。入院时血浆BNP水平≥366.40 pg/mL可作为发病3个月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差组的预测指标,其敏感性为96.00%,特异性为76.19%。[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入院时血浆BNP水平可作为其发病3个月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叶酸片对伴有H型高血压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伴有H型高血压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依那普利叶酸治疗组和依那普利治疗组.依那普利叶酸治疗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10 mg/0.8 mg,1次/d);依那普利治疗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10 mg,1次/d).收集所有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以及基线临床资料.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acle,mRS)评估患者出院和90 d时的转归情况,转归良好定义为mRS评分0~2分,转归不良定义为mRS评分>2分.结果 共纳入248例患者,其中男性占66.5%,平均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为(18.513±9.700) μmol/L.依那普利叶酸组和依那普利组分别为123例和125例,2组人口统计学、基线临床资料均无显著差异,转归不良的患者比例亦无显著差异(16.3%对18.4%;x2=0.198,P=0.738).将2组所有病例分为转归良好组和转归不良组,其中转归良好组205例(82.7%),转归不良组43例(17.3%).转归良好组平均年龄显著小于转归不良组[(69.22±11.12)岁对(75.88±9.26)岁;t=-4.826,P< 0.001],基线收缩压[(139.88±19.23)mmHg对(144.28±17.92) mmHg,l mmHg =0.133 kPa;t =2.138,P=0.033]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2.454±2.340)分对(13.605±6.415)分;t=-27.081,P<0.001]以及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患者构成比(58.50%对74.4%;x2=5.901,P=0.015)均显著低于转归不良组,但Hcy水平[(18.524±10.339) μmol/L对(18.298±6.105) μmol/L;t=0.013,P=0.989]和接受依那普利叶酸治疗的患者比例(50.2%对46.5%;x2 =0.198,P=0.738)无显著差异.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优势比1.025,95%可信区间1.002~1.049;P =0.006)和基线NIHSS评分(优势比2.4,95%可信区间1.734 ~3.322;P <0.001)是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cy水平不是伴有H型高血压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与依那普利比较,依那普利叶酸不能显著改善伴有H型高血压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转归.  相似文献   
6.
经颅磁刺激(TMS)是近年来应用于运动诱发电位研究的一种非侵入性刺激方法。它是应用低频单脉冲,或快频率磁刺激(rTMS)作用于脑组织,利用磁场脉冲诱发出一定强度的电流,使神经细胞去极化,产生诱发电位。与以往应用的电刺激法相比,磁刺激具有方便、无痛、无...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正常大鼠听觉事件相关电位 (ERP)的P3样波 (下简称听觉P3样电位 )特点及癫大鼠P3样电位变化。方法 :癫组大鼠每日予戊四氮腹腔注射 ,直至达到点燃标准 ;正常组大鼠每日注射生理盐水。记录并分析两组动物听觉ERP特点及其P3样电位的变化。结果 :①在大鼠可发现与人类听觉ERP的P3电位波形、潜伏期及反应特点相似的ERP ;②癫大鼠与正常大鼠相比 ,其P3样电位的听觉ERP的P3电位潜伏期明显延长 (P <0 0 1) ,波幅相对降低 (P >0 0 5 ) ,波形分化不清。结论 :P3样电位的产生具有跨越种属的相似性 ,提示P3样电位在哺乳动物中可能具有共同的神经回路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老年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发生急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于2014年9月至2017年2月心内科或神经内科收治的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合并急性脑卒中113例,按照年龄±5岁、同性别、NIHSS评分严重程度相同、同期入院的无心脏起搏器植入脑卒中患者进行1︰1配对入组113例。对226例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特征、合并症、临床治疗方案及临床转归等资料进行前瞻性研究,并对有房颤的患者进行CHA2DS2-VASc评分。对226例患者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评价,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发生急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房颤史、吸烟史、颈动脉斑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年龄、年龄大于或等于75岁、既往心力衰竭、脑卒中发作史、BNP、新发或无症状房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A2DS2-VASc评分:226例患者中有105例房颤患者(46.5%),新发或无症状房颤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房颤患者CHA2DS2-VASc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对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大于或等于75岁(P=0.0270,OR=3.427)、心力衰竭史(P=0.0314,OR=2.250)、BNP(P=0.0120、OR=12.262)、新发或无症状房颤(P=0.0071,OR=18.305)与急性脑卒中相关。结论老年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发生急性脑卒中与患者心力衰竭和新发或无症状房颤有关,老年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预防急性脑卒中需密切关注患者心功能和新发或无症状房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神经功能缺失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8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分为急性期神经功能缺失严重组(NIHSS评分≥8分)与急性期神经功能缺失轻症组(NIHSS评分<8分)两组,测定患者人院时血浆BNP水平并进行比较,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缺失严重程度相关的多个变量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入院时NIHSS评分与梗死体积、入院时BNP值均明显相关(P<0.01),急性期神经功能缺失严重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急性期神经功能缺失轻症组(P<0.01).血浆BNP水平≥634.15 pg/ml可以作为急性期神经功能缺失较严重(NIHSS评分≥8分)的预测指标,其敏感性为86.96%,特异性为86.1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浆BNP水平可作为急性期神经功能缺失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