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0篇
  2021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
矿井建设期间掘进工作面突水一直是困扰井巷工程施工的难题,突水不仅影响施工进度,也会威胁施工人员的安全,所以工作面突水后的封堵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探、堵、截、导、排、封”立井井筒综合防治水技术在郑煤集团高岭煤矿立井井筒施工中的应用情况.该矿主、副立井施工中,采用边探边注边掘、工作面预注浆及“截、导、排、封”等综合防治水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类似条件下立井井筒凿井期间防治水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3.
高岭煤矿-305 m水平11采区下部车场采用可缩带反底拱梁支架+喷浆+壁后注浆联合支护后,有效地抵抗了该区的构造应力对巷道支护的影响。通过实测效果检验,证明了该联合支护技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马金录 《中州煤炭》2021,(8):70-74,80
煤矿开采对地下水疏排必然产生区域性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大型突水和开采疏排点的转移将造成漏斗演变。针对突水和开采主要作用下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演变过程,采用地下水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的理论,以裴沟煤矿2011—2020年的突水、开采及水位变化资料为基础,研究局部地下水径流改变与主要因素的关系,发现发生大型底板突水后将破坏和改变原来的地下水径流方向,径流补给的波及范围由近及远,水位降深初始以垂向发展为主,之后横向扩展速率增大,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经历形成—加剧—稳定—转移的演变过程,当补给和排泄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后,漏斗中心将随开采区域集中疏排点的改变而转移,演变成“一主多辅”的多中心漏斗形态。预测未来几年裴沟矿区和郑州矿区因区域疏排量减小将造成煤矿开采区水位逐步抬升和漏斗逐渐被填平,是突水点附近水害威胁严重区域合格规划开采时间和布置灾害治理工程较为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地质条件的分析,对比砌碹支护,介绍了锚、网、喷、注浆、锚索联合支护在白坪矿井中央采区上山大断面绞车硐室施工中的应用及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湟水河是黄河上游重要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海晏县大坂山南坡,自西向东流经青海省的海晏、湟源、湟中、大通、西宁、平安、互助、民和和甘肃省的永靖县和红古区共一市九县(区),干流总长374千米,流域总面积为17 733平方千米.干流内峡盆相间,状如串珠,自上而下有海晏、湟源、湟中、西宁、乐都、民和、红古等七大盆地,海拔高程大都在1650 ~ 2700米之间.两岸支(流)沟发育,地形切割破碎,支(流)沟之间多为黄土或石质山梁,丘陵交错分布、起伏高差悬殊、地形复杂多样、山坡较陡,多为坡地,水土流失严重.  相似文献   
7.
立井井筒机械化配套快速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岭煤矿立井井筒施工中克服了井筒深、断面大、围岩差、涌水量大等不利因素,通过采用先进的立井机械化配套设备,运用科学管理手段,合理安排工序,实现了安全、优质、快速、高效施工。  相似文献   
8.
马金录 《中州煤炭》2021,(11):311-314
针对某煤矿沿采空区边缘布置开拓巷道、护巷煤柱宽度的选择问题,依据矿井生产地质条件及现场实际,采用理论分析对煤柱的宽度范围进行确定,并利用FLAC3D数值软件对7种宽度范围内的煤柱进行模拟,分别从沿空掘进期间煤柱的垂直应力分布、水平位移分布、表面位移对煤柱的稳定性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合理的沿空掘巷煤柱尺寸。研究结果表明,理论公式计算得出煤柱的最大宽度为15.03 m;煤柱宽度为4~5 m时,煤柱内垂直应力峰值最小,煤柱向巷道移近量较小,且较稳定。  相似文献   
9.
马金录 《煤炭技术》2006,25(10):138-139
走向长壁放顶煤回采工作面在实际回采过程中都会遇到仰采这一棘手的安全技术管理难题,通过对走向长壁放顶煤回采工作面仰采过程中的工艺探讨,提出了确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实现了走向长壁放顶煤回采工作面仰采区域安全、快速、高效的回采。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探、堵、截、导、排、封立井井筒综合防治水技术在郑煤集团高岭煤矿立井井筒施工中的应用情况。该矿主、副立井施工中,采用边探边注边掘、工作面预注浆及截、导、排、封等综合防治水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类似条件下立井井筒凿井期间防治水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