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体来说,载货汽车纵梁的制造工艺主要分为三个工序内容:落料、孔加工和成形加工。其整体制造工艺流程则为上述三种工序内容的部分或全部组合。载货汽车纵梁是各种轻型、中型及重型载货汽车车架的主要构件,载货汽车车架一般由左右两根纵梁和几根横梁组成,车架作为整个汽车的基体,是组装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架、转向系统等各部件的骨架,承受来自车身内外的各种载荷作用。同时,由于载货车车架的结构尺寸较大,各部件之间的装配工艺比较严格,其结构形式及加工工艺直接影响到重型载货汽车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缺少信息化咨询机构、缺少产品和方案、缺少适用的通用管理软件、缺乏长远发展规划,煤矿企业信息化呈现出四大缺口,但同时也为厂商们提供了商机。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基于WebGIS建立煤矿安全监测联网系统的必要性,阐述了基于B/S模式的煤矿安全监测系统的整体框架、主要功能、系统特点和应用效果,系统采用先进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对井下生产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与地质测量的集成实现了数据的及时更新,降低了煤矿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实现了信息的安全共享,为矿山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所需要的数据,并通过这些数据来对矿山的生产进行指导,提高了生产效能和管理决策水平,为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铝合金汽车顶盖充液成形过程的试验研究,分析了充液成形过程中关键工艺参数对顶盖成形性的影响,模拟成形过程中缺陷的发生位置,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分析。  相似文献   
5.
王平  崔礼春  马国礼 《锻压技术》2013,38(4):190-192
开卷落料线是一种适用于汽车、钢板配送等行业高档外饰卷板的板材加工设备。本文通过对开卷落料线各模块功能分析,论述了开卷落料线建线中的开卷输送系统设计、主要加工设备选用、堆垛装置设计等。开卷落料线的工艺规划设计应该充分考虑铝合金板材的应用。分析结果表明,钢铝混合开卷落料线的工艺规划设计可以满足未来生产线的发展需要,同时可以大大降低企业设备投资及生产区域面积。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大型伺服压力机高效拉深作业,建立了将滑块运动轨迹划分为4个区间段的高效拉深工艺模式,通过设置4个关键点控制参数即可实现高效拉深工艺轨迹规划。提出了基于五次多项式的伺服电机柔性加减速控制算法,采用复合形优化算法进行求解,获得了满足传输机械手空间和时间、伺服电机动态限和热极限以及压力机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等约束条件的最优加工工艺轨迹。通过实例,验证了该加工工艺轨迹规划及优化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可作为大型伺服压力机自动化冲压生产线的加工工艺轨迹在线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7.
主要介绍了HSHP-1000T液压机的节能效应。基于常规液压机高能耗的弊端,简要阐述蓄能器的类型及应用优势,并在HSHP-1000T液压系统中创新采用气囊式蓄能器。针对是否安装蓄能器,通过计算两种情况的主机功率,分析蓄能器对液压系统的影响,对比说明蓄能器的引入,降低了液压机装机功率与使用成本,提高了设备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的洗煤厂设备振动监测系统存在布线不方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WSN的洗煤厂设备无线振动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在洗煤厂内各个监测设备部署微型加速度传感器节点,这些节点通过改进的分簇路由算法形成一个多跳自组织的网络系统,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各个监测点的振动信号。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采集的振动数据准确性较高,无线振动监测节点工作稳定。  相似文献   
9.
全面系统地研究了高速冲压自动化线的生产切换及其相比传统冲压线的优势,包含自动换模、自动更换端拾器、板料切换、设备参数切换等生产切换的全部模块。通过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分析,阐述了高速线生产切换的技术保证、设备保证以及重点注意事项,总结了各模块切换步骤及注意事项。经过现场验证优化,高速线生产切换总时间控制在6 min内,较传统冲压线缩短2~3倍。自动换模是耗时最长、步骤最复杂、影响因素最多的切换模块,其作为最短板影响着高速线生产切换的最终效率。  相似文献   
10.
车身轻量化是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紧迫需要,更是汽车企业和全行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需求。轻量化技术对传统汽车或新能源汽车,都是一项基础的共性技术。车身轻量化主要可以从结构和材料两方面来实现,车身采用空心结构整体构件是实现车身轻量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