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0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揭示渤海东部地区的构造发育成因及其对油气成藏差异性的控制作用,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运用构造样式分析、断裂活动性分析、构造物理模拟以及实钻井对比等多种手段,剖析研究区断裂特征及发育机理。分析表明:研究区在古近纪的走滑派生及裂陷作用下产生了走向多变、数量众多的复杂断裂体系,该断裂体系在新近纪近南北向拉伸应力场的作用下部分活化、继承性发育并发生斜向拉伸作用,受先存断裂影响小的位置主要发育与拉伸方向近于垂直的新近纪新生断层。研究区的构造发育并非是受到压扭为主的走滑作用的结果。在先存断裂斜向拉伸作用下,先存断裂走向与晚期拉张方向夹角不同,其走滑-拉伸应力配比也不同,两者夹角越大,则断裂拉张分量越强,断裂的油气封闭能力越差,但油气的运移能力越强;反之,则走滑分量越强,断裂的油气封闭能力越好,运移能力越弱。考虑断裂走向方位的成藏条件分析结果与研究区实钻井油气显示情况有着良好对应关系,可以为该区下步油气勘探提供借鉴。图11参58  相似文献   
2.
旅游规划的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作为旅游资源大省,近年来提出了把旅游业作为大产业来发展并逐步培育为该省新兴支柱产业的发展方针,加大了旅游开发的力度。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对旅游规划的大量需求, 然而从目前甘肃一些地方的旅游规划来看,规划的效果不是很好,规划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误区。主观臆想 夸大旅游资源价值和旅游地吸引力。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通常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目前常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是旅游地资源评价模型树和层次分析法(AHP),但在评价过程中,因子的权重赋值主观性过大,缺乏科学依据,往往是旅游规划组内部几个人甚至是一个人根据自…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计算出2002年、2005年、2007年、2010年和2012年中国旅游业的直接、间接和完全碳排放,并借助LMDI方法对完全碳排放变化量进行了分解分析。研究发现,旅游业碳排放总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而碳排放强度则逐年递减,交通、食宿和购物是旅游业碳排放的三个主要部门,旅游业间接碳排放占完全碳排放的70%;游客规模扩张和旅游人均消费升高是促进旅游业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碳排放强度下降是抑制碳排放的关键因素,收入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并不显著。结果表明,降低碳排放强度、转变游客消费理念和合理控制旅游规模,是降低旅游业碳排放的主要方法;旅游业碳减排不仅需要交通、食宿和购物等旅游直接相关部门的努力,还需要向旅游业提供中间产品的各个产业部门共同承担。  相似文献   
4.
邢冉  姜璐  薛冰  李宏庆  陈兴鹏 《可再生能源》2019,(10):1551-1559
牧区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脆弱区,牧民家庭能源消费是牧区人地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问卷访谈获取了第一手数据,对青海省4个州市的77户牧区家庭进行了全面深度分析,对比不同收入分组家庭的能源消费数据,研究青藏高原牧区家庭能源消费的结构特征,并建立典型家庭的物质流模型,辨识不同家庭能源消费特点。结果表明:①青海省牧区非商品能源占比为71.6%,受"退牧还草"政策影响,家庭能源消费结构从以畜粪为主转向多种能源组合;②交通用能已经成为牧区家庭能源消费的主要增长点,并呈现进一步增长的趋势;③与低收入家庭相比,高收入家庭的能源消耗种类更多、体量更大、能源流动更频繁。  相似文献   
5.
红曲是我国的发明,主要以大米作为发酵基质生产的红曲占主导地位.在利用其他多样性的淀粉基质发酵红曲的生产上也取得一些成就.文中对红曲霉利用多样性的淀粉基质上的发酵及发酵产物应用上进行探讨,希望在提升传统红曲的发酵上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6.
工业园区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甘肃武威黄羊工业园产业规划在分析园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明确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思路及目标,并进步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任务,包括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推进资源高效利用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7.
根据2004~2008年统计数据,运用shift-share偏离份额分析法和区位商分析法,对定西市各县(区)2004~2008年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和比较,分析了产业结构与竞争力方面的优势、劣势以及现有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定西市各县(区)三次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提出了加快定西市各县(区)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加大特色农业投入,促进第一产业发展;加快大中型工业企业建设,促进第二产业发展;加强旅游区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8.
对网络环境下语音通信的原理进行了系统地分析;阐述了在DirectShow框架下进行语音数据的采集、压缩和解压缩过程;对语音数据的网间传输的关键性技术进行了论证,并给出了相应的实现实例.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指导下的汉中环境熵聚类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熵增理论,从理论上拓展了环境熵的概念。基于国家汶川灾后恢复重建总体部署中关于建设汉中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的规划,首先对2003—2007年引起汉中环境熵的主要环境污染物排放量与城市化率的变化进行实证分析,然后依据环境熵理论与方法,测度出2003—2007年汉中11个县(区)的环境熵值,并运用系统聚类中的分层聚类方法,借助SPSS软件进行汉中环境熵聚类实证并绘出相应的环境熵聚类图。为落实灾后恢复重建各项任务以及改善和提升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结合汉中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的分区规划,从削减地区环境熵的角度考虑,将汉中分为3个不同的类别区,因地制宜地给出各个区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需要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采取的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低碳—循环经济耦合发展模式理论研究与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内涵的剖析与辨识,分析二者的异同和关联,提出低碳?循环经济耦合发展模式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建立"两型"社会和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根据灾后汉中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的迫切需求,通过对汉中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确定应采取的S—O"突破发展"战略。将低碳—循环经济耦合模式运用其中,通过将低碳—循环经济耦合发展模式贯穿到规划的发展思路、主要目标、空间布局、重点产业之中,在空间布局中体现区域资源的循环;在重点产业中均贯穿低碳—循环经济理念设计产业链条,尤其是设计的静脉产业为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通过对低碳—循环经济耦合发展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证,旨在使汉中尽早实现经济社会的恢复和实现在陕南地区的"和谐崛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