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聚合物驱油是提高老油田采收率的关键技术,影响下二门油田注聚单元增油效果的因素,归结为油藏条件、地下动态调整和地面日常管理,其中油藏条件是根本因素.确保聚合物驱效果要做到首先优选注聚单元,其次做好地面工程管理,精心组织地下调整,保质保量注入.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贵州5口生产井数据及其组合煤层的储层物性数据分析,发现随着组合煤层跨度、储层压力梯度差值、煤层层数的增大,煤层气井的日均产气量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随着组合煤层的渗透率差值增大,煤层气井的日均产气量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分析原因是渗透率差值大的组合煤层平均渗透率大,渗透率差值小的组合煤层平均渗透率小。建议贵州煤层气开发应优选组合煤层跨度小、储层压力梯度差值小、煤层层数少、渗透率大的储层。  相似文献   
3.
聚合物驱油是提高老油田采收率的关键技术.影响下二门油田注聚单元增油效果的因素,归结为油藏条件、地下动态调整和地面日常管理,其中油藏条件是根本因素。确保聚合物驱效果要做到:首先优选注聚单元,其次做好地面工程管理,精心组织地下调整,保质保量注入。  相似文献   
4.
在钻井过程中,井下地层中的岩溶使钻井液在井下地层中有了流通条件,会出现漏失。井漏会造成钻井的停顿或中断甚至更严重的事故,因此,在钻井施工前,根据地质预测,在有可能存在岩溶的区块要尽量将岩溶资料收集齐全。本文根据探区的地质情况,针对近地表300m以内采用瞬变电磁法和对称四极法组合进行岩溶探测研究,将反演结果与地质资料相结合进行解释,以降低近地表岩溶对油气井钻井施工的潜在威胁。研究证明瞬变电磁法与对称四极组合能较有效地探测近地表岩溶的分布。  相似文献   
5.
调剖技术在下二门油田后期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二门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中高水淹区,调剖是改变渗流方向、提高储量动用程度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油藏地质特点,选用交联聚合物调剖体系和含油污泥调剖体系。前者适用于非均质性比较严重、地层孔隙度20%以下、渗透率<0·5μm2的油藏、采出程度较低的单井点或小断块的调剖,以改善平面矛盾为主。后者适用于采出程度比较高、地下大孔道发育、油层连通状况好的整装油藏的整体深度调剖。通过5个层系23口井的实施,增油7600余吨,对油田稳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以支塘向斜主采煤层含气量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机理,对以支塘向斜主采煤层含气量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区域上,煤层含气量呈现"轴部高于两翼、中间高于边缘"的变化趋势;在层域上,煤层平均含气量随层位变化显现出以6#、10#、23#煤层为界的3个完整的旋回。研究区煤层含气量在埋深约850 m处出现了异常,埋深约850 m可能为此向斜的"含气性临界深度"。在临界深度以深,地温似乎成为控制含气量富集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7.
煤岩的吸附能力决定了煤层气的储量丰度,也影响着煤层气井的产量,是煤层气评价最基本的重要参数。依据大量煤岩样品的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研究了高煤阶煤岩的吸附能力、特征以及影响因素。黔西高煤阶煤岩的兰氏体积和兰氏压力偏低,层间差异大,低压阶段吸附量所占比例高。通过单因子分析法分析各参数对吸附能力的影响;通过灰色关联法分析,确定了各因素对煤岩吸附能力的影响程度。各因素影响关系的确定为煤层气评价参数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