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文档树的XML文件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与XML技术的不断发展,实现XML文件与非结构化的文本文件之间的相互转换的要求日趋提高,针对该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文档树的XML文件转换方法。该方法通过文档树的形式描述文本文件的结构与内容,在特定的映射规则下对文档树进行遍历以实现RTF文件为代表的文本文件与XML文件的相互转换,最后介绍了文档树的构造及相关算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钻杆缺陷信号运用数据板卡采集过程中,存在模拟信号从探头到工控机之间的传输距离长、传输导线粗、易受电磁干扰等缺点,设计了钻杆缺陷信号采集系统。系统采用C8051F340单片机与AD7265芯片作为核心,实现对钻杆缺陷漏磁检测信号的采集,通过USB通信实现与上位机的连接,并采用LabVIEW软件构建人机交互界面实现采集信号的显示和分析处理。该系统具有精度高、功耗低、稳定度好、体积小和数字输出等特点。实验验证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信号采集效果,适用钻杆缺陷漏磁检测信号的采集。  相似文献   
3.
针对宜昌地区磷矿开采对黄柏河东支水污染影响现状,分析了宜昌38家磷矿山污水排放情况,研究了采矿方法对含水层的影响。研究表明:矿山排放污染物排放总量与涌水量呈正相关关系。对此提出采用充填技术、留设隔水矿柱、超前探水,以及支护封堵措施来减少涌水技术措施。在此基础上,围绕矿井废水处理、井下水仓和沉淀池的设置、矿石堆场淋溶水防治方面提出综合处理措施。该研究成果通过了宜昌市国土资源局组织的专家审查,从采矿活动的角度为黄柏河东支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提供了指导规范,并为宜昌地区磷矿绿色开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某铜镍矿是世界级大型铜镍矿床,设计采用露天开采,采剥总量达7.4亿t,最高边坡达645m。针对大型深凹露天矿,采用短分期开采,组合台阶和倾斜条带式陡帮作业,有效推迟剥离高峰,减少基建剥离量和初期生产剥采比,降低投资及初期开采成本,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王海军  张长锁  赵旭林  鄢正华 《矿冶》2020,29(2):105-109
从黄柏河东支流域磷矿山绿色开发要求出发,基于地表水环境系统和矿业开采的耦合影响作用,开展了磷矿山开采对黄柏河东支的水环境的影响研究。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在磷矿山开采过程中对黄柏河东支的各种影响因素中,矿井涌水(占比为43.19%)、尾渣淋溶水(占比为15.51%)、矿废石淋溶水(占比为14.64%)和生产废水(占比为10.84%)为磷矿山开采对黄柏河东支水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尤其是矿井涌水携带的总污染物量大,影响占比接近50%。该研究影响分析为黄柏河东支水环境的治理提供有力指引支撑。  相似文献   
6.
针对露天矿采选生产中不同类型及品位矿石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的差异,选择了堆浸和全泥氰化两种选矿工艺组合生产。确定了经济比较指标,采用多项式回归分析法预测生产成本,建立了露天矿生产规模论证模型。通过对静态、动态经济比较分析,从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生产现状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了两种选矿工艺的最优组合规模,为矿山生产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充分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钻杆缺陷信号运用数据板卡采集过程中,存在模拟信号从探头到工控机之间的传输距离长、传输导线粗、易受电磁干扰等缺点,设计了钻杆缺陷信号采集系统。系统采用C8051F340单片机与AD7265芯片作为核心,实现对钻杆缺陷漏磁检测信号的采集,通过USB通信实现与上位机的连接,并采用LabVIEW软件构建人机交互界面实现采集信号的显示和分析处理。该系统具有精度高、功耗低、稳定度好、体积小和数字输出等特点。实验验证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信号采集效果,适用钻杆缺陷漏磁检测信号的采集。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金属矿向深部开采过程中遇到的地表沉降问题,通过建立该矿山全生命周期内矿体数值模型,研究随开采深度的增加,地表沉降对建(构)筑物和上覆岩层稳定性的影响。采用Midas数值模拟方法模拟矿体逐步开挖后,对地表沉降变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矿体开采到-800 m中段时,在地表形成了近似圆形的沉降盆地,地表建(构)筑物的最大地表沉降量为16.77 mm,最大水平位移为-7.33 mm,地表最大倾斜为-0.041 mm/m,最大曲率为0.036×10-3 mm/m2,最大水平变形为-0.052 mm/m。地表沉降及变形值均不超过“三下”采矿规范限值,并且矿山采用充填采矿有效控制了井下采动对岩体的移动,地表及建(构)筑物不会出现明显的沉陷问题,对于该矿深部开采对地表沉降影响分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