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动车组高速运行过程中车顶绝缘子周围产生的高速气流影响其表面积污规律。为了在实验室中模拟雾霾天气对车顶绝缘子的污闪特性影响,研究了不同空气质量指数(AQI)条件下在网运行动车组车顶高压隔离开关绝缘子表面积污特性,并进行分析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AQI条件下,绝缘子伞裙表面等值盐密(ESDD)及灰密(NSDD)均出现在绝缘子中上部伞裙,不同伞裙表面污秽分布具有一定的波动性;除底部伞裙外,其余伞裙上表面ESDDE及NSDD均大于下表面;伞裙表面积污量与AQI呈正相关,其中AQI对ESDD的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2.
针对大采高一次采全高工作面后方采空区顶板裂隙发育的特点,通过经验公式和数值模拟2种方式,对中能煤矿2301工作面采空区顶板垂直"三带"高度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发现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得出的"三带"高度与数值模拟有较高的似合度,验证了经验公式的可靠性,最终确定中能煤矿2301工作面煤层顶板12.65 m以下为垮落带、12.65~53.40 m为裂隙带、53.40 m以上为弯曲下沉带。该研究为相似矿井在大采高一次采全高回采工艺下"三带"发育高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贾男 《工矿自动化》2024,(3):122-130
充分认识煤层瓦斯运移机制是提升抽采效率的根本前提。而目前针对煤体瓦斯微观运移特性的研究探讨的多是煤微观孔隙瓦斯运移特性,忽略了瓦斯解吸-扩散过程。以焦煤为例,采用压汞测试、纳米级工业CT扫描和数值仿真,精准重构并定量表征了煤孔隙空间结构,从微观角度分析了瓦斯解吸-扩散-渗流的演化过程,初步探讨了煤孔隙空间结构对瓦斯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孔隙中心位置的瓦斯压力相对较高,解吸-扩散由孔隙中心向边缘进行,不同时间及位置上瓦斯压力分布规律差异明显,造成瓦斯压力分布差异性的原因在于各代表性体积(REV)单元中孔隙与喉道的半径、长度、形状、连通性能不同。(2)孔隙结构和拓扑优势拓展了瓦斯解吸-扩散-渗流范围,大尺寸孔隙结构能为气体分子提供多元化运动空间,削弱尺寸效应对扩散广度的影响,促进瓦斯解吸-扩散速率。(3)强非均质连通孔隙结构中,瓦斯渗流分散而高效,能通过广泛沟通煤基质完成气体由扩散到渗流的转变,提升瓦斯传质效率;弱非均质连通孔隙结构中,气体渗流路径单一、流线集中,渗流传质阻力较大,气体分子由扩散到渗流的转变效率低,不利于瓦斯高效运移。研究结果从微观角度丰富了煤体瓦斯运移理论,为瓦斯...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低渗砂岩铀矿在不同因素下的产量变化情况,根据储层有效应力与渗流特性的关系,建立有效应力-渗流数值模型。通过日产水量分析流固耦合作用下储层的产量变化规律,并结合变异系数法分析注入压力、初始渗透率和井间距对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考虑流固耦合作用下的储层产量会更快进入稳定状态,产量更高;应力敏感性系数越大,有效应力减小对地层渗透率影响越明显。注入压力越大,地层有效应力减小区域下降幅度增大,使地层渗透率增大区域升高幅度增大,导致产量逐渐增多;流固耦合作用下产量随着初始渗透率增大而增多且增长速度较快;流固耦合作用下,随着井间距的增大,注采井间有效应力减小的影响减弱,注采井间渗透率增大趋势也在下降,导致产量逐渐降低。结合各因素变异系数变化可得,注入压力对产量效果影响更明显。本研究有助于建立完整的砂岩铀矿地浸采铀生产方案。  相似文献   
5.
酶标分析仪是医院常用的检验类设备,国家对酶标分析仪的检定也非常重视,目前对酶标分析仪实施强制检定,本文介绍了酶标分析仪的原理、检定方法及检定流程,并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酶标分析仪检定方法,可为计量行业的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动车组高速运行过程中车顶绝缘子周围产生的高速气流会影响其表面积污规律。为了研究车顶绝缘子在高速气流条件下的积污特性,利用风洞试验模拟高速气流条件,研究了动车组高压隔离开关复合绝缘子在不同时长的高速气流条件下的积污特性,并进行分析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高速风洞试验条件下,绝缘子表面积污具有饱和特性;随着高速气流作用时间的增加绝缘子背风面所占面积比例越小,背风面与迎风面灰密的比值越大;绝缘子上表面灰密大于下表面灰密,并且高速气流作用时长对绝缘子上下表面污秽分布不均匀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孙亮  贾男  杨兴 《煤矿安全》2022,(3):24-30
为了研究煤的渗透特性与孔隙特征之间的关系,分别对原煤与型煤的渗透特性进行实验测定,分析了Klinkenberg修正系数、平均孔隙半径、有效表面孔隙率、平均表面孔隙数、Knudsen扩散系数等反映孔隙结构的特征参数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同时比较了型煤与原煤在相同渗透率下的各孔隙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接近于各向同性的型煤相比,原煤中的表面孔隙率低,孔隙数量少,但孔隙直径较大。通过比较原煤与型煤的孔隙结构系数,得到原煤层理方向气体渗透率的修正系数,建立各向异性原煤的渗透率与孔隙结构之间的经验关系,为煤层内瓦斯运移规律分析提供更准确的参数关系。  相似文献   
8.
贾男 《煤矿安全》2021,52(1):53-57
为研究并改善富含矿物质煤体孔隙结构特征,基于X射线衍射和低温氮吸附实验测试了贫瘦煤酸化前后碳酸盐矿物质含量及孔隙结构参数,并根据孔隙分形理论利用FHH模型求得了酸化前后不同孔段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酸化可以有效溶解煤体孔隙中的矿物质并溶蚀煤基质,减少煤体孔隙中微孔所占比例,增加中孔和大孔的比例,增强了孔隙结构之间的连通性,同时减少了煤的比表面积,有利于吸附态瓦斯向游离态进行转化;煤样低压段分形维数大于中高压段的分形维数,煤体孔隙中微孔结构较中孔大孔结构更加复杂,煤样经酸化后孔隙分形维数变小,煤样孔隙结构趋于简单化。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大采高一次采全高工作面后方采空区顶板裂隙的发育特征,以中能煤矿2302工作面为背景,采用经验公式和现场钻孔窥视2种方式对采后顶板裂隙带的裂隙发育富集区进行了综合研究,最终确定了中能煤矿2302工作面裂隙带高度范围为14.22~55.82 m,裂隙带中裂隙发育富集区位于距工作面顶板上方的26.64~32.35 m范围内。该研究对相似矿井在大采高一次采全高回采工艺下裂隙带中裂隙富集区的研究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经济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建筑工程建设发展也非常迅猛。工程建设期间,必然会出现质量问题。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可以说是多方面因素造成。为保证建筑工程建设质量,质量监督检测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控制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工程质量检测始终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就建筑工程施工,在质量检测方面积累丰富的经验。但也不可否认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就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要性与现状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