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Flash在网络中的运用日益普及,其图、文、声一体的动态表现能力和极强的交互性,使人们在网络世界中可以最大程度地演绎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一幅精美的Flash作品不仅要有好的动画效果,更要有好的音响效果,会起到渲染场景,烘托气氛,最大程度地展示动画效果意境,使作品内涵更加丰富多彩,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作用,使作品主题发挥得淋漓尽致。音频及音频文件声波游荡在空气中。不同声波的频率和振幅各不相同,当声波进入人耳后,引起耳膜的震动,产生的震动信息通过神经传导到大脑,于是就有了不同的音频效果。具有良好音频特性的声波,能够让…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ZnFe_2O_4的电化学性能,采用一步溶剂热法合成ZnFe_2O_4纳米粒子-石墨烯复合材料,对其进行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和电化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防止二维层状结构石墨烯团聚,把ZnFe_2O_4颗粒粒径控制在纳米级且均匀地附着到石墨烯片层上;复合材料呈现二维层状结构,比表面积达到180 m~2/g,有效增加活性位点数量;当电流密度为1 A/g时,复合材料电极的比电容达到180.9 F/g,电化学性能优于纯ZnFe_2O_4电极。  相似文献   
3.
4.
分形理论为定量描述储层非均质性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而煤层具有独特的孔隙 - 裂隙双重孔隙, 其是否具有分形特征以及如何表征其分形特征亟待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借鉴砂岩分形特征研究和分形维数计算的方法, 对沁水盆地南部5块煤样压汞曲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所研究煤样孔隙结构具有分段分形特征, 具有孔隙半径r<0. 1μm, 0. 1μm< r<1 0μm和r>1 0μm三个分形区间。据此, 可将研究区块煤岩孔隙按大小分为三类: 小孔和微孔( r<0. 1μm) 、 中孔和大孔( 0. 1μm< r<1 0μm) 和割理( r>1 0μm) 。从整体趋势上看, 对于不同煤样, 分形维数越大, 其孔隙度、 渗透率越小, 孔隙分选性越差, 非均质性越强; 对于同一煤样在不同分形区间中的分形维数越大,其孔隙半径在该区间内的分选性越差, 即非均质性越强。  相似文献   
5.
豫西五丈山岩体位于华北板块南缘,西邻秦岭造山带,属华熊台隆,熊耳山断隆。通过野外实际调查,确定岩体具有4个主要的成岩期次:第1期为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第2期为中粗粒斑状含角闪石二长花岗岩;第3期为中细粒含角闪石二长花岗岩;第4期为中细粒斑状含角闪石二长花岗岩,这4期花岗岩具有不规则套环式的分布特征。岩石学研究表明:4期花岗岩岩性一致,仅在岩石颜色、结构和矿物含量、粒度存在差异。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具有高碱、富铝; Eu略显正异常,Ce异常不明显,富集La、Sr、Zr、Sm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d、Nb、Ce等高场强元素,为过铝质高钙碱性/钾玄岩岩石系列,属于I型到S型过渡类型花岗岩,形成于碰撞造山带中。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本体硫化的法兰结构。此结构能消除欠硫化和过硫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针对萨北过渡带地层条件复杂,注水开发含水上升、产量递减速度较快,依靠单纯的提液和常规堵水调剖等技术挖潜难度大的情况,提出了采用复合热载体吞吐技术来提高采收率.文中结合萨北过渡带地层条件,进行了不同渗透率岩心复合热载体吞吐室内实验,分析了岩石渗透率对复合热载体吞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萨北过渡带采用复合热载体吞吐是可行的,但其效果与岩石渗透率有关.在相同吞吐条件下,岩石渗透率越高,复合热载体吞吐采收率、含水率越高,气油比越低.随着复合热载体吞吐周期增加,采收率、含水率、气油比增加,直到第3周期,采收率、含水率开始降低.对比不同周期的吞吐效果认为,复合热载体吞吐应选择3个周期.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的许多高校仍采用手工排课的方法,工作量大,排出的课表不易调整,所以亟待实现排课自动化要求,实现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计算智能计算中的遗传算法的排课算法设计,不仅解决了排课问题的正确性问题,还满足了其实用性和合理性的要求,为高校排课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某特低渗透油藏开发难度大、采用常规开采方式采收率低的问题,在模拟地层条件下,进行了5种热流体含量的复合热载体吞吐室内试验,分析了热流体含量对复合热载体吞吐采收率、含水率、气油比、注入能力等指标的影响,评价了5种热流体含量复合热载体吞吐的效果。结果表明:复合热载体吞吐对于开采该油藏具有非常好的效果,但其效果与热流体含量、吞吐周期有关;在同样条件下,随着复合热载体中热流体含量的增大和吞吐周期的增多,采收率先升高后降低、含水率升高、气油比先降低后升高、注入能力降低。这表明对于特定油藏,在进行复合热载体吞吐设计时应首先进行室内试验,根据室内试验结果选择复合热载体的最佳热流体含量和吞吐周期。   相似文献   
10.
沁水盆地南部高煤阶煤层气水平井地质适应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水平井开发10 a实践表明,相同地质条件下不同类型水平井开发效果存在较大差异,亟需就水平井开发地质适应性进行深入研究。基于樊庄一郑庄区块水平井开发现状,通过生产数据统计分析,结合煤矿井下观察和室内实验,研究了水平井完井方式、储层改造方式的地质适应性。结果表明,地应力大小、方向和煤体结构决定水平井完井方式。水平井完井方式主要包括裸眼完井、套管或筛管完井等,在保证水平井井眼稳定的前提下采用裸眼完井经济效益最好。但埋深超过600 m时,煤岩承受的垂向应力大于抗压强度,裸眼水平井易垮塌,应使用筛管、套管完井;当埋深为600~700 m时,筛管水平井产量可达3 000 m~3/d以上,可用筛管完井;当埋深大于700 m,需要进行压裂,用套管完井。水平井井眼走向与煤层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之间夹角越小,井眼受到的有效应力越大,裸眼井眼越容易变形垮塌,应采用筛管、套管完井,当水平井井眼走向垂直于煤层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时,裸眼水平井产量最高,可以采用裸眼水平井完井。水平井井眼穿过碎粒、糜棱煤发育区,裸眼井眼易垮塌,裸眼水平井平均单井产气量仅1 000 m~3/d左右,而筛管水平井可以达到4 500 m~3/d左右,应采用筛管完井。煤层微观裂缝发育程度和垂向非均质性决定水平井是否需要压裂,微观裂缝发育程度可以用裂缝指数定量表征。当裂缝指数高于100时,筛管水平井产量一般高于3 000 m~3/d,开发效果较好;当裂缝指数低于100时,储层渗透性差,单井控制面积小,筛管水平井产量低于1 000 m~3/d,分段压裂后储层渗透率提高,产量达到7 000 m~3/d以上。煤层垂向上存在局部裂缝指数小于100的低渗层时,气体垂向渗流阻力大,筛管井产气效果差,需进行分段压裂,分段压裂水平井产量可达到8 000 m~3/d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