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28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煤层气储层分为Ⅰ类、Ⅱ类及Ⅲ类,不同类型适合于不同钻井方案,沁水盆地煤储层属于Ⅱ-Ⅲ类,适用于3分支以上的简单水平井及羽状水平井;进一步数模结果表明,均质地层适合于简单的四分支垂向水平井,此井型具有最大的控制面积,且所有分支都起到沟通作用,效率最高,此类地层随井型变复杂产能有降低的趋势,非均质地层则羽状水平井具有优势,且1-2主分支、分支垂直于比较发育的割理方向的羽状水平井为最佳,在同一方向摆放3个以上的主分支会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2.
垂直井中管杆柱的扶正器安放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管杆柱屈曲给生产带来许多问题,文中采用弹性稳定理论中的能量方法,分析了受轴向分布载荷作用的垂直管杆柱的稳定性,得到了关于轴向分布载荷、底端轴向载荷和管杆柱几何参数的稳定性方程,并求得了它的解析解。该解对于垂直井中管杆柱的扶正器应用具有指导意义,方程中针对不同端部边界条件的管杆柱约束系数取值不同。为了便于理解,文中给出了算例。  相似文献   
3.
覃成锦  高德利 《石油学报》2005,26(5):123-126
采用反证法探讨了前人在基础理论的推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证明双向应力椭圆理论与实际载荷条件并不矛盾。应用多元函数单调性理论,证明了在三轴应力条件下管体中最大应力强度值出现在套管内壁。采用理论推导和计算方法,对套管轴向应力计算公式进行了讨论。通过实例计算,对比分析了用“三向应力圆”理论与其他几种理论计算的抗挤强度值。结果表明,应用“三向应力圆”理论计算的值偏大。  相似文献   
4.
斜井抽油杆扶正器安放间距三维计算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在斜井抽油杆上合理布置扶正器可减缓抽油杆与油管的相互磨损,延长油井免修期,降低生产成本。采用力学分析的方法,结合井眼轨迹数据,由下到上逐跨计算了抽油杆柱的扶正器间距和轴向力。假定抽油杆柱上只有扶正器处与油管接触,通过反复试算确定了两相邻扶正器之间的合适间距、上扶正器处的轴向力和侧向力。研究结果表明,相邻两扶正器的间距取决于上述轴向力、侧向力、井眼几何尺寸、杆抗弯刚度和杆与管间隙的大小。抽油杆柱最下端作用力的大小取决于液体压强、柱塞重量、摩擦力、液体阻力和惯性。而侧向力的大小取决于井眼见何尺寸、轴向力和抽油杆重量。计算实例及现场应用均表明三维计算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非均匀载荷对TP130TT套管抗挤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识影响新型套管(TP130TT×152.4mm×16.90mm)的抗挤强度的诸种因素,对正确选用这种套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采用有限元法,计算和分析了套管缺陷(壁厚不均度、椭圆度)及非均匀载荷等因素对套管抗挤强度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在非均匀外挤载荷作用下,这种套管仍具有较高的抗挤能力;在静水压力的作用下,套管抗挤强度随着其壁厚不均度和椭圆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南海西江大位移井摩阻和扭矩数值分析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井下摩阻和扭矩,是影响大位移井设计与施工的2个关键因素。对三维井眼中管柱单元进行受力分析,建立了通用的井下摩阻和扭矩计算模型和算法,并开发出大位移井摩阻和扭矩的数值计算软件。该软件在南海西江大位移井钻井和下套管作业案例分析中得到成功应用,对井下摩阻和扭矩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及预测分析,获得较好的结果,并可在今后的大位移井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大位移井减阻工具合理安放位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位移井技术因其具有巨大经济效益并能够满足特殊作业的目的而得以迅速推广应用,但水平井段摩阻扭矩又成为了制约大位移井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为了减少大位移井摩阻扭矩的目的,首先根据用测斜数据,应用3次样条函数拟合井眼轨迹。将多维井段装有减阻工具套管柱作为类连续梁,并考虑弯曲载荷的影响,综合考虑了井斜角、方位角以及套管柱自身几何参数等多因素对套管柱挠曲变形综合影响,以此建立大位移井不同井段套管柱力学模型,完善了部分国外学者计算套管柱挠度“软模型”的不足;进而给出了优化大位移井减阻工具合理安放位置理论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南海西江大位移井井身结构与套管柱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井身结构与套管柱设计对于大位移井钻进是非常重要的。阐述了在大位移井井身结构设计和套管柱设计的过程中所考虑的各种因素,以及在南海西江大位移井工程施工中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介绍了XJ24-1油田的工程地质数据,阐明了井身结构设计中采用的主要原理及在工程实践中采用的井身结构,利用自主开发的大位移井套管载荷分析及强度设计软件,给出了南海新建大位移井套管柱结构方案的设计结果,该软件在西江大位移井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复杂结构井解卡过程中,为了优化旋转上提和旋转下放的解卡参数,确保载荷能够最大限度地传递至卡点,分析了遇卡钻柱与正常钻柱在摩阻扭矩计算方面的差异,探讨了旋转、减阻器和卡点深度对遇卡钻柱轴向力传递效率的影响。实例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遇卡钻柱的摩阻系数与变形量存在耦合关系,且随载荷分布、卡点深度等参数的变化而变化;钻柱旋转可以提高载荷传递效率,下放解卡时旋转降阻作用更加明显;旋转上提解卡时卡点拉力随井口拉力的增加而增加,旋转下放解卡时最大卡点压力可能不是悬重放空时,通过优化解卡参数可以最大程度地增加解卡载荷;旋转上提和旋转下放解卡过程中,减阻器会降低最优解卡参数下的最大卡点载荷,减阻器轴向摩阻系数越大越不利于解卡作业。  相似文献   
10.
将煤层气储层分为Ⅰ类、Ⅱ类及Ⅲ类,不同类型适合于不同钻井方案,沁水盆地煤储层属于Ⅰ-Ⅱ类,适用于3分支以上的简单水平井及羽状水平井;进一步数模结果表明,均质地层适合于简单的四分支垂向水平井,此井型具有最大的控制面积,且所有分支都起到沟通作用,效率最高,此类地层随井型变复杂产能有降低的趋势,非均质地层则羽状水平井具有优势,且1-2主分支、分支垂直于比较发育的割理方向的羽状水平井为最佳,在同一方向摆放3个以上的主分支会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