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6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文章深入分析临汾市煤炭兼并重组整合后的具体情况,结合临汾市煤炭工业发展的特点,揭示出了煤炭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科学发展观及实现煤炭工业现代化的原则,提出临汾市煤炭工业的发展思路,并给出相应的保障措施,对临汾市兼并重组后煤炭行业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较为全面的视角对当前世界露天煤炭事业在产能产量、开采工艺、装备发展、绿色矿山建设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世界露天煤炭事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为了从根本上规范煤矿矿压安全管理工作,提高矿压管理水平,结合木城涧煤矿矿压监测和管理实际状况,研发了木城涧煤矿矿压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可为煤矿各级管理者随时随地提供全面、准确的矿压基本信息及矿压基本信息历史数据的分析,便于管理者动态地了解工作面的矿压情况,提高煤矿矿压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防止矿压事故的发生,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安家岭露天煤矿运煤卡车通道水平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安家岭露天矿实际情况,归纳了卡车运距、卡车单位运输成本及运输功的计算公式,提出了单斗卡车间断工艺当量双环运距概念,及基于微分思想的不规则境界的运输功计算方法.论述了内排土场运煤卡车通道留沟水平的优化方法,并对不同留沟水平的总费用进行了计算比较.结果表明:对于采煤半连续工艺来说,当内排土场刚跨过地面半固定破碎站时,留沟由于减少了综合运距成为节约原煤运输成本的最好办法,安家岭露天矿内排运煤卡车通道留沟水平在1 330m时总费用最低,比1 270m降低了14.8%.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我国煤矿产能大幅增加,新建及改扩建项目大批上马,煤矿产能过剩问题严重。本文对全国煤矿数量和产能按照所有制、目前状态、分布区域及井型进行统计,分析了我国目前煤矿的产能结构、央企及地方大型国有企业开办煤矿情况,在此基础上,对中长期我国煤矿总产能总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中国露天煤矿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露天煤矿在煤矿开采中的比例也逐步增大,进而露天煤矿的开采及开发模式也发生了重大转变。论文通过对目前我国露天煤矿数量、产能、开采工艺、开采装备、产业发展等多方面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与统计研究了我国露天煤矿发展现状,进而得出我国露天煤矿开采目前主要以综合开采工艺为主,且具有规模大、效率高、设备大型化等特点;露天煤矿开发以循环经济为中心,以绿色开采为最终目的的发展模式。论文的研究对我国露天煤矿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安太堡露天煤矿过芦子沟背斜期间煤层由近水平转为倾斜煤层生产能力下降情况,分析了制约倾斜煤层采矿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总结出水平推进度、延深度、掘沟速度的理论计算公式,并进行了实例分析和影响因子的敏感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安太堡露天矿在现有设备能力下最大水平推进度为520 m,最大延深度为40 m,且通过增加工作帮坡角可提高延深度,增加生产能力。通过现场实际生产数据对理论计算公式进行了验证,为露天煤矿现场生产能力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复杂地质条件所造成的露天矿煤层突然急剧下降,形成洪峰剥采比,传统的超前剥离方法无法进行有效剥采调节的情况,运用露天采矿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剥采比调节方法——双坑动态剥采调节方法,并详细分析了双坑跳跃式开采的不同模式、适用条件及关键影响因素。结合芦子沟背斜造成安太堡露天矿煤层由近水平变成倾斜的特殊变化,运用此方法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倾斜及近水平转倾斜煤层露天煤矿,双坑动态剥采调节方法可有效均衡生产剥采比,保证产量稳定,提高矿山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中国露天采煤事业的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当前我国露天煤炭事业发展现状,提出现代化露天煤矿建设目标、建设方法和建设标准,分析了露天开发方式的独特优点,并根据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安全生产、市场化改革的理念及要求,科学把握和预测了未来露天煤矿在开采工艺选择、开拓开采、资源开发模式、边坡理论、保水开采、设备设施、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对未来露天煤炭事业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