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7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随着城市的发展,聊城古城区由原来的核心区逐渐成为边缘区,昔日的繁华已经不再。针对其设施老化、建筑失修、历史遗存展示不足等实际问题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探讨,从总体定位、街巷、空间、文化、建筑风貌、景观和基础设施等方面控制和引导聊城古城的更新保护,探讨当代古城保护更新的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2.
文章说明了作为科研生产技术基础的型号计量保障工作,应在计量确认管理模式的带动下不断推进和深入,并进一步重点阐述测量管理体系中计量确认在航天工业计量领域的应用,从确定计量要求、选择校准方法、分析测量不确定度、确定计量确认间隔、计量确认记录、设备调整装置的控制方法各个环节设计计量确认工作,按要求组织实施,并不断对计量确认管理程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3.
2008年10月28日,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举行了新液氢生产线竣工投产运行剪彩仪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装备部司令部试验工程局及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等单位共200余  相似文献   
4.
为对比研究页岩和煤在CO_2作用下吸附解吸与变形特性,采用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和塔山煤矿煤样,利用"高温高压页岩吸附膨胀仪"在0~16 MPa CO_2压力下对以上两类样品进行了长达2 000 h的等温吸附及变形试验。结果表明:在渗透率和CO_2密度共同影响下,页岩和煤吸附平衡时间在0~6 MPa内随平衡压力升高逐渐增加;当CO_2压力到达临界压力附近时,吸附平衡时间急剧缩短(页岩9.3 h,煤4.8 h);继续升高平衡压力,平衡时间再次增加。垂直、平行层理方向弹性模量的差异致使页岩变形各向异性随平衡压力升高不断减弱;煤变形各向异性比页岩更显著,随平衡压力升高波动性较大。页岩在气体压力为10 MPa附近达最大吸附量0.082 mmol/g,其体积应变量与吸附量满足二次函数关系。煤在气体压力为7 MPa附近达最大吸附量1.421 mmol/g,其体积应变量与吸附量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近年来国家及北京市有关部门提出的加强二次供水系统专业化管理、进一步确保居民供水安全的要求,对北京城市二次供水设施建设运行管理情况现状进行相关调研,针对调研成果进行讨论分析,总结目前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北京城市二次供水设施管理模式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页岩在CO_2作用下达到吸附平衡过程中对CO_2的绝对吸附量(n_a)及其影响因素,考虑吸附相体积和页岩体积应变两个因素对吸附系统自由空间体积的影响,基于质量守恒原理推导了适用于"阶段平衡法"的CO_2绝对吸附量计算模型。利用自主研发的"高温高压页岩吸附膨胀仪"开展了0~16 MPa CO_2压力下页岩吸附-变形试验,结合试验计算结果分析了CO_2质量注入量、吸附相体积、试件体积应变3个因素对n_a的影响。结果表明:低CO_2压力下使用该模型计算的n_a值与常规绝对吸附量经验公式计算结果较为一致,当CO_2压力高于4 MPa时CO_2绝对吸附量的计算值明显大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且差值随平衡压力升高而逐渐变大;拟合结果显示:n_a与CO_2平衡压力满足指数函数关系。由CO_2质量注入量因素所引起的吸附量占n_a的比例随平衡压力升高持续降低;由吸附相体积因素所引起的吸附量占n_a的比例随平衡压力升高而增加,在平衡压力高于6 MPa后达到50%以上,吸附相体积因素成为影响n_a的主导因素;由CO_2质量注入量与吸附相体积因素所引起的吸附量占CO_2绝对吸附量的95%以上,而页岩体积应变因素所引起的吸附量对n_a的影响较小,占n_a的比例始终位于5%以下,但对其他吸附质如煤而言,吸附CO_2产生的体积变形量可达试件体积的10%,此时体积应变因素将对n_a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永和与王澍作为当代中国建筑界举足轻重的两位建筑师,各具鲜明的创作风格及建筑思想。本文试以两位建筑师的二分宅和三合宅两个住宅建筑作品为出发点,分析并研究其创作中的异同之处。从思辨、归元、介入三个方面辨析张永和与王澍两位建筑师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