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洼东煤矿条带开采的地质采矿条件为依据 ,建立了岩体蠕变的粘弹性力学模型 ,确立了其蠕变参数 ,利用 ANSYS的三维立体模型对同一工作面条带开采不同采留宽度条件下的地表下沉和力学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 ,提出了软岩矿井建筑物下条带开采的合理采留宽度 ,为决策者进行采矿活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荒沟水电站地下硐室群开挖区围岩裂隙较发育,因此确定硐室群开挖面上可能产生的块体及其稳定性对工程施工意义重大。综合考虑荒沟水电站地下硐室群地质条件及其裂隙较多的特点,采用适合于裂隙岩体稳定性分析的块体理论,对其围岩稳定性进行分析。由于需考虑的裂隙多而导致计算量较大,因此分析方法采用可实现程序化的矢量分析法,依据其原理并结合地下硐室三维坐标体系,应用大型数值软件MATLAB编制计算程序。该程序通过输入结构面产状、测点坐标等工程数据,依次分析各关键块体,得到其顶点坐标、体积、稳定系数等相关信息,再利用CAD展示关键块体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和几何形态,从而为地下硐室群的开挖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软岩矿层条带开采合理采留宽度的ANSYS三维流变模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以洼东煤矿条带开采的地质采矿条件为依据,建立了岩体蠕变的粘弹性力学模型,确立了其蠕变参数,利用ANSYS的三维立体模型对同一工作面条带开采不同采留宽度条件下的地表下沉和力学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提出了软岩矿井建筑物下条带开采的合理采留宽度,为决策者进行采矿活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离层注浆条件下覆岩变形破坏特征的连续探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覆岩破坏的发育高度及其分布形态是合理确定开采边界及留设防水煤岩柱的基础。为了探讨覆岩离层注浆条件对导水裂隙带形态的影响,采用前端泄露式多回路注(放)水系统,应用井下仰孔分段注水法对东滩煤矿14308工作面覆岩离层带实施注浆充填条件下综采放顶煤导水裂隙带的破坏特征进行了连续探测。探测结果表明:厚煤层综采放顶煤条件下覆岩离层带注浆时的覆岩采动导水裂隙带高度略高于正常条件下的覆岩采动导水裂隙带高度,走向方向的采动导水裂隙带高度低于倾向方向的采动导水裂隙带高度;离层带注浆时的覆岩破坏形态和范围向工作面外侧突出较大。  相似文献   
5.
王忠昶  赵德深  夏洪春  樊成 《煤炭学报》2013,38(Z2):370-376
为了评判水库下厚煤层综放开采采动裂隙是否相互连通并波及水体,以大平矿区井田范围内钻孔揭露的地层资料及工作面布置方式为基础,采用弹性理论获得了采动地表裂缝深度为 6.59 m,以大平矿区水库范围外的导水裂隙带高度实测数据作为预测接近样本,选取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可测影响因素,结合主观的层次分析法和客观的熵值法对指标权重值进行综合确定,通过Matlab编程获得水库范围内各工作面采动后钻孔位置处的导水裂隙带高度的预测值及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同时采用Surfer软件的克里金插值法获得了地表裂缝和导水裂隙带之间的覆岩厚度及各组分岩性的厚度等值线,并进行了透水安全评估。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煤矸石充填料浆在不同角度弯管中不淤流速的变化, 采用Fluent软件模拟了充填料浆在管道内的输送过程, 分析了煤矸石料浆在各角度弯管中的流速特征、管道出口截面处的矸石颗粒沉降状况, 由此得出了不同入口速度下料浆在不同角度弯管中的不淤流速。结果表明, 料浆在75°、90°和105°弯管中的不淤流速分别为1.8 m/s、1.7 m/s和1.5 m/s, 即料浆的不淤流速随弯管角度增大而减小;弯管角度越大, 料浆在弯管中的阻力作用越小, 则料浆流速越快, 使得矸石颗粒的沉降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7.
覆岩采动离层空间的发育是实施离层注浆充填减沉技术的关键所在。依据覆岩离层产生的机理,利用ADINA有限元软件中有摩擦的接触分析和重启动分析技术,模拟分析了东滩煤层覆岩随工作面推进上方岩层的应力、位移规律及离层的产生、发展规律,采用离散单元节点拟和方法获得了覆岩离层量并与实际工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ADINA接触单元能有效地模拟离层发育特征,各岩层的抗弯刚度的差异是引起覆岩离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压剪应力作用的裂隙岩体其裂纹尖端附近将产生较大的塑性屈服区,从应变角度出发研究裂纹的扩展路径,应用等效应变与降温法施加锚索的预应力,依据裂纹最短塑性区距离判据对不同倾角裂纹的锚固止裂机制进行有限元模拟,比较有无预应力锚固条件下不同倾角裂纹尖端的强度因子与应变变化及裂纹面上下中节点的位移错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裂纹倾角为30°~60°时,预应力锚索对岩体的加固作用明显;裂纹倾角为45°时,预应力锚索锚固影响作用最明显,此时裂纹尖端的应力、应变集中现象得到削弱,裂纹尖端附近的塑性应变梯度减小;裂纹倾角为0°,90°时,裂纹尖端的最小塑性区距离值比相应的未锚固条件下的值大,裂隙岩体预应力锚索锚固时对岩体的压缩效应远大于其剪切效应。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煤层采动覆岩移动及离层空间分布特征,考虑覆岩的碎胀性,根据抗弯刚度的不同在相应的界面设置接触单元,以基本顶初次跨落为时间起点,以初次跨落步距为初次开挖长度,以周期来压步距为开挖步长,以来压周期为开挖周期,应用数值模拟手段,获得了水平煤层开采时的覆岩破坏、移动与变形及离层的发展与分布的时空规律,确定了可充填离层的区域范围,为指导实施离层充填减沉技术及工程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地防止建于坚硬岩体中的水电站地下厂房围岩中的块体崩塌现象,在对荒沟水电站地下厂房系统地质条件详细勘察的基础上,运用适用于分析不连续面发育的破碎岩体的块体理论,依据探硐揭露的不连续面的产状,测点坐标等工程数据,采用矢量分析法编制了洞室稳定性矢量分析程序VATS(Vector Analysis for Tunnel Stability),实现了对地下厂房系统洞室群围岩中关键块体的确定性搜索,获取了生成关键块体的不连续面的可能组合、确切位置及其稳定性参数,并以AUTOCAD程序为可视化平台,图形展示不同部位中关键块体的几何分布特征,从而为开挖及加固方案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