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研究桃水矿区煤层气地质条件,基于勘探资料与实验数据,分析了桃水矿区煤储层与含气性特征,评价了煤层气资源潜力。研究表明:研究区2、4煤层累计厚度3.28 m,煤层含气量4.58~13.34 m3/t,含气性较好。煤层煤体结构较破碎,孔隙发育,渗透性好,含气饱和度低,储层压力适中(常压储层)。研究区煤层气地质资源量6.98×108m3,资源丰度0.60亿m3/km2,资源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2.
湖南涟源凹陷早石炭世煤系地层具有煤层-煤系页岩-煤系砂岩垂向上相互叠置、平面上广泛分布的特征,显示出较好的煤系气兼探合采前景,然而目前尚缺乏该区煤系非常规天然气地质特征整体研究。本文以早石炭世测水组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典型钻孔的岩相组合及物性、含气性等实验分析,讨论了涟源凹陷煤系气共生组合模式及潜在的有利煤系气层段。结果表明:涟源凹陷测水组发育5种岩相组合类型,对应滨外陆棚、障壁-潮坪、障壁-沼泽、潟湖-沼泽和潮坪-沼泽沉积环境,以“单源双储、双源双储、双源三储”3类煤系气共生组合模式为主。基于分级加权法认为测水组下段上部为有利的勘探层段,以煤层为主要烃源岩、砂岩为主要储集层的煤层气-煤系砂岩气组合模式最为有利,集中分布于涟源凹陷中部一带。煤层累计厚度及其含气性对涟源凹陷煤系气藏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地质调查及实验测试等手段,应用煤层气地质学理论,对湘中地区涟源凹陷煤层气储层物性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煤储层属中、高孔隙度储层,属低渗透性储层;具有较高的地层能量,有利于储层压力释放,促进煤层气解吸;临界解吸压力较高,有利于煤层气的解吸,为近饱和煤层,煤层气资源较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物理实验及数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二叠系龙潭组富有机质页岩地质特征,并从储层空间展布、有机地化特征、无机矿物组成及有机孔隙系统配置等4个方面阐释了页岩含气性的控制因素,并对其影响程度进行评价,最终建立了适用于研究区的含气性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5.
在系统分析湖南省煤系气钻井资料及样品分析测试结果的基础上,将区域煤系中的非常规天然气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查明了研究区煤层-煤系页岩-煤系砂岩的展布特征,分析了研究区煤系气成藏的可能性,总结了含煤岩系垂向发育的岩相组合特征及其对应的煤系气组合模式。通过典型钻孔分析,确定了煤系气发育的有利层段及其气藏类型。结果显示:煤系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成熟度Ro以高-过成熟阶段为主;煤系储层连通性较好,属低孔低渗型;基于空间叠置关系,将煤系气藏分为"双源双储"型、"单源双储"型、"双源三储"型3类。  相似文献   
6.
湘中邵阳凹陷煤系气成藏基础及其共生组合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系统收集整理邵阳凹陷煤系矿产勘查与评价资料及样品分析测试结果的基础上,将研究区煤系地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查明了测水组煤层-煤系页岩-煤系砂岩的展布特征,分析了研究区测水组煤系气成藏的可能性,总结了测水组地层垂向发育的岩相组合特征及其对应的煤系气组合模式,通过典型钻孔分析,确定了煤系气发育的有利层段及其气藏类型。结果显示,研究区测水组主要发育以泥页岩为主的岩相组合和以页岩气-煤层气为主的煤系气藏,泥页岩对邵阳凹陷煤系气成藏起关键作用;但在聚煤中心附近的局部区域内,煤储层是煤系气成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基于湘西北湖田溶地区地质调查与理论研究,采用实验测试、元素分析及数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区内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含钒石煤的地质特征及成矿环境。研究结果表明,区内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下段为主要的石煤赋存层位,石煤的厚度介于5.35~31.2 m,平均16.19 m,发育基本稳定;石煤平均发热量仅为4.04 MJ/kg,与灰分、挥发分、水分及硫含量均有关系;伴生钒矿V2O5最高品位可达1.2%,达到工业品位,可与石煤共采;含钒石煤为缺氧还原环境海底热液作用下形成。  相似文献   
8.
王克营 《采矿技术》2021,21(z1):38-41
采用地质调查及实验测试等手段,应用煤系气地质学理论,以湘中地区涟源凹陷煤系砂岩为对象,对其储层物性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煤系砂岩储层类型较为相似,以岩屑石英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为主;煤系砂岩储层孔隙度均较低,具有低孔低渗物性特点;煤系砂岩储层分选性相对较好,喉道分布较为均匀,主要为小孔-微喉组合的孔隙型储层,储集层发育较为致密,属于致密砂岩储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