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荆山玉是湖北省保康县新发现的一个玉石品种,形成于大陆边缘—洋盆区过渡带的热水沉积环境,为晚震旦世—早寒武世灯影组的一种硅质角砾岩:原地震碎角砾岩,由角砾和胶结物二部分构成,角砾局部可拼接;角砾成分为早期硅质岩碎裂产物,胶结物除早期硅质岩碎裂产物外,还有少量后期充填的石英、铁质等,受角砾、胶结物颗粒大小、裂隙发育程度不同的影响,后期热液改造程度不同,角砾和胶结物化学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色调与铁质有关。荆山玉的形成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化:第一阶段,低温150~225℃、弱氧化—弱还原条件下热水成因的硅质岩形成;第二阶段,热力膨胀外力作用下,硅质岩局部原地震碎形成硅质角砾岩,热水温度243~340℃,富氧氧化—贫氧过渡环境,红褐色的Fe~(3+)在胶结物、裂隙中富集;第三阶段,热水温度116~127℃、缺氧还原条件,黄色的Fe~(2+)在胶结物、裂隙中富集。  相似文献   
3.
我国长输管道实现跨越式发展,管道本体缺陷和腐蚀问题应得到重视。我国长输管道已全面强制实施完整性管理。管道内检测技术可以确定管道的腐蚀和裂纹缺陷,保障管道安全运行。阐述了国内外广泛应用的管道内检测技术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包括变形内检测、漏磁内检测、超声波检测和电磁超声检测等,介绍了检测缺陷类型、定位和量化精度以及代表性技术产品。针对我国管道内检测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三维图像显示缺陷、提高探测精度、建立裂纹探测评价标准以及提高通过能力等,应作为我国管道内检测技术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牛志勇  张元才 《土工基础》2007,21(1):63-64,67
分析现行施工控制指标单一限值的不合理性,指出施工控制指标应考虑路堤填筑不同阶段的地基变形与固结性状;同时还分析地质条件和土质特性对高速公路沉降速率限值的影响,探索建立高速公路施工控制指标综合体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齿轮箱是动车组列车的核心驱动部件,是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关键设备.动车组列车运行速度快,齿轮磨损严重,因而对动车组齿轮箱的设计和制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不可或缺的润滑介质,对动车组齿轮箱润滑油的性能也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本着引进,消化,吸收的原则,对动车组齿轮箱润滑油进行了研制.通过对基础油,齿轮油复合剂及摩擦改...  相似文献   
6.
截断阀室是输气管道工程的重要设施,确定科学合理的阀室间距,可有效减少事故影响和损失。阀室间距涉及交通、征地、投资、人口密集区和环境安全等诸多因素,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设置截断阀难度较大。可通过研究国外管道阀室设计的先进经验和实践做法,改进我国管道阀室设计标准,其先进性包括美国标准基于阀室最大间距和基于阀室工程评估的准则,加拿大标准在较大范围内调整阀室间距,荷兰标准考虑阀室自身安全性问题等。结合我国管道实际情况,提出了管道阀室间距设计标准的修订和改进建议,即基于对管道运行、维护、安全和规划等多因素评估确定阀室间距,阀室设计困难地区增加间距调整范围,人口稀少地区增大截断阀室间距等。  相似文献   
7.
储罐是我国能源战略安全的重要设施。应预防储罐腐蚀延迟使用寿命。我国在储罐阴极电位准则、电位监测、基础材料、电绝缘、边缘板腐蚀、防渗等方面,存在不一致、不规范的情形。应借鉴国外标准先进经验和推荐做法加以改进。基于我国储罐工程实际情况,研究了中国与美国、欧洲储罐阴极保护标准的重要差异,包括高温工况下保护电位值、砂垫层材质质量、储罐底板电位监测点数量和位置等先进理念,以及取消电绝缘、罐底边缘版腐蚀防治和储罐基础防渗等推荐做法。研究成果可为提高我国储罐安全管理水平以及储罐标准修订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铁路行业在用减振器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国内外发展现状的调研,总结了国内铁路行业减振器的使用现状;文章主要结合铁路行业减振器的特殊工况、用油现状以及实际使用中出现的故障,阐述了国内铁路行业减振器油的性能需求、发展现状、评价方法及国内外差距,提出了国内开展铁路行业减振器油研发的必要性及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在测算某大型灌区总干渠工程综合供水成本水价和用户水价承受能力的基础上,推荐了其可行的供水水价。表3个。  相似文献   
10.
防腐补口是新建管道腐蚀控制的关键程序和薄弱环节.我国管道防腐补口在产品性能和施工质量需要改进.阐述了不同时期管道防腐补口技术发展历程和工程应用情况.总结我国新建管道中热收缩带补口失效形式及原因.从施工质量控制、人员培训和标准规范,提出了保障管道补口质量的建议和措施,以及未来热收缩带补口技术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