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铁颖  熊召华  胡梦忠  马生萍 《黄金》2022,43(4):79-83
采用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化学分析等多种手段,对青海某金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矿石中矿物组成、主要矿物嵌布状态、嵌布粒度等。结果表明:矿石中主要有价元素为金,伴生低品位银,金品位4.20 g/t、银品位<2.0 g/t、碳品位1.17%、硫品位1.92%,属微细粒—超微细粒浸染型高碳低硫极难处理金矿石;金主要以微细粒、超微细粒包裹于毒砂和黄铁矿中,部分以单体金形式嵌布于脉石矿物中;毒砂、黄铁矿嵌布粒度较粗,硫化矿物包裹金可通过初步磨矿达到回收效果,脉石矿物中金则需要进一步磨矿进行回收。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青海某难选半氧化金矿的选矿回收率,在原矿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原矿浸出、浮选和浮选尾矿CIL浸出试验,并进行了环保提金剂和NaCN浸出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74 μm含量)为91.81%条件下,分别采用1#、2#环保提金剂和NaCN堤金,金的浸出率分别为80.07%、79.71%和80.80%;在磨矿细度(-74 μm含量)为83.64%条件下,采用浮选和浮选尾矿CIL浸出,获得浮选金精矿品位为125.94×10-6,浮选回收率为73.72%,浮选尾矿采用1#、2#环保提金剂和NaCN,选矿总回收率分别达到92.67%、93.62%和94.99%。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利用某极难选蚀变岩型金矿石,对原矿石开展了系统的工艺矿物学试验,重点研究了矿石的物质组成、粒度组成、结构构造、主要矿物嵌布特征及金粒特征等。结果表明:(1)原矿中主要可利用元素为金,有害杂质As含量较高,并含有一定的碳;金主要以硫化物包裹金的形式存在,其次为裸露金。(2)原矿中自然金痕量,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磁黄铁矿的含量分别为3.829%、0.111%;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占45.176%,此外还含有0.779%的毒砂。(3)原矿中-0.01 mm粒级含量及Au分布率均小于10%,各粒级Au的品位变化不大,仅有0.043~0.02 mm粒级水析沉砂中富集已解离金粒。(4)矿石主要结构包括自形—半自形晶粒状、他形晶粒状、他形碎裂化及乳滴状,主要构造包括稀疏浸染状、条带状、角砾状、细脉状。(5)金主要包含于毒砂、黄铁矿等硫化矿物中,其次包含于石英、绢云母等脉石矿物中,90%的金粒度小于8μm,以微细和超微细粒金为主。(6)主要载金矿物嵌布粒度由粗到细依次为黄铁矿、磁黄铁矿、毒砂,毒砂嵌布粒度微细,浮选要注意细粒毒砂的回收。(7)在磨矿细度为-0.075 mm占62.57%时,黄铁矿...  相似文献   
4.
熊召华 《金属矿山》2020,49(8):114-118
针对青海某高含泥微细粒浸染型含砷、碳低品位金矿粗选回收率低、流程冗杂、尾矿细粒级金损失严 重的问题,在原矿工艺矿物学研究和工艺考察的基础上,开展了半工业性浮选柱探索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浮 选柱粗选,常规浮选机 1 精 1 扫浮选联合工艺,可获得最终精矿金品位 27.31 g/t、综合回收率 80.32 %的试验指标。 该生产工艺对国内同类型矿山精简流程、强化细粒级回收效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浮选时间是选厂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而浮选时间的确定与实验室小型试验的浮选时间和放大系数有关。针对难选金矿浮选时间的选定问题,在某选厂原设计(1 500 t/d)的基础上,重新进行了选厂设计以及实际浮选时间和放大系数的计算,验证选厂浮选时间的放大系数。随着矿石性质的变化,在该选厂开展了浮选工艺优化试验,将试验成果应用于选厂生产中,并在磨矿细度和浮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开展了不同矿石处理量工业试验,确定了选厂最佳矿石处理量,计算了优化后的浮选时间和放大系数。结果表明:小型试验浮选时间为21 min,选厂实际浮选时间为84.08 min,实际放大系数为4.00;相比优化前,在原矿金品位降低0.47 g/t的情况下,选厂矿石处理量增加了204 t/d,金精矿富集比降低了0.11,金回收率提高了3.22%。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型矿石性质选厂的浮选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青海某低品位微细浸染型易泥化难处理金矿石金大多呈显微和超显微分散状态包裹于毒砂和黄铁矿中,且易泥化矿物含量高,为37.07%。针对其矿石性质,采用矿泥分散+强化浮选工艺流程,获得了较好的试验指标:闭路浮选金精矿金品位37.56 g/t,金回收率85.57%。同时,通过回水循环利用,可有效节约水资源,减少药剂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7.
针对青海某高含泥、含砷碳微细浸染型难处理金矿石性质,在原矿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提金工艺探索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浮选—浮选尾矿再磨预浮碳—CIL联合工艺,可获得较好试验指标,原矿磨矿细度-74μm占75.48%,浮选精矿金品位35.14 g/t、金回收率71.40%;浮选尾矿再磨细度-74μm占92.65%,预浮碳后进行CIL浸出,采用"绿金"环保提金剂,金浸出率50.06%,金综合回收率85.72%,试验指标与氰化钠浸金相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