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改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在作为移动动力源时的动态响应,提出一种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引入RuO2·nH2O的方法,使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具备了超级电容器功能.首先以溶胶-凝胶法合成了RuO2·nH2O水溶胶,以提拉法将Nafion膜表面附上一层RuO2·nH2O;将此膜制成膜电极,通过对电极的循环伏安测试和对电池的稳态性能测试的结果证明了RuO2·nH2O的加入没有影响Pt的活性,对电池的稳态性能没有负面影响;通过对电极作多电位电势阶跃计时电流测试和脉冲电流下的电压响应测试,结果显示了RuO2·nH2O作为电容材料加入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膜电极中,在电池瞬间加载时可以缓冲电池电压大幅度衰减的现象,起到了改善电池动态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煤矿用履带式全液压坑道钻机的油箱设计为研究对象,针对坑道钻机体积小、结构紧凑这一特点,详细分析了液压油箱的组成、焊接特点和结构优化。以实例对系统产生的热量进行分析,给出了油箱容积的计算方法和油箱附件的选型依据,同时对油箱的维护保养提出可靠建议,为液压油箱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硅酸盐是一种性能稳定的基质材料.本文综述了硅酸盐体系长余辉的发展历史,制备方法和发光机理等方面的最新进展.指出了目前该类材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从基质材料、制备技术和稀土离子发光机制入手是长余辉发光材料今后研究与开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G105钻杆材料热处理工艺试验,研究不同回火温度对材料组织的影响,并利用电化学测试和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分析G105钻杆材料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组织和性能变化对其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890℃淬火+620℃回火、890℃淬火+580℃回火热处理后,材料性能能够满足G105钻杆技术要求;回火温度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回火温度越高材料的塑性及韧性越强;采用890℃淬火+620℃回火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优于890℃淬火+580℃回火工艺,并具有更佳的抗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5.
钛酸盐基质长余辉发光材料具有稳定的物化性能,是一类新型的储能和环保型材料。综述了近年来钛酸盐体系长余辉发光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掺杂离子、基质种类、电荷补偿以及制备方法等对钛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发光特性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可能的研究和应用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文章着重研究了向相同的纯锶铁氧体预烧料中添加不同类型的分散剂,以考察分散剂对球磨料浆粒径分布的影响,并对所制样品进行了磁性能测试、扫描电镜(SEM)分析和x射线衍射(Ⅺ①)分析等。结果表明,相对未添加分散剂的磁铁氧体,掺入分散剂的磁材其磁性能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通过比较发现,在保持相同的球磨粒径下,几种不同类型的分散剂A20、葡萄糖酸钙、山梨糖醇和抗坏血酸当中,对非La—Co锶铁氧体磁性能影响最大的是葡萄糖酸钙,其最佳掺入量为0.5wt%。文章对磁材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也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不锈钢以其优良的导电性及耐腐蚀性,作为双极板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由于电池内部属于酸性环境,为了进一步提高不锈钢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的使用寿命,采用导电及酸性混合溶液对316L不锈钢(简称316L SS)进行化学表面改性,以达到同时提高其导电性及耐腐蚀性的作用.结果显示,处理后的316L SS与扩散层接触面电阻在压力为9×105 Pa时,最小可达到18.5 mΩ·cm2,比处理前接触面电阻降低近6倍,而腐蚀电流与未处理的316L SS相当,动电位极化曲线表明处理后SS的自腐蚀电位明显提高;通过超深度表面形态测试显微镜测试显示,处理后表面蚀孔有被覆盖的迹象.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与老龄交往活动相关的社 区公园空间要素进行了探究。通过AMOS软 件建立影响路径模型,分析各要素对老龄交 往活动的影响权重及要素之间的联系,从而 在当今老龄化背景下对社区公园空间的设计 做出理论指导,更好地推动老龄健康事业的 发展。  相似文献   
9.
潘欢欢 《煤矿机械》2020,41(2):124-126
为了提高自动化钻机夹持机构自身的对中性,解决夹持机构夹持中心与动力头回转中心偏离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煤矿井下自动化钻机用液压松紧型开放式同步夹持机构。根据自动化钻进对钻机夹持机构的功能要求,介绍了同步夹持机构的特点、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对同步夹持机构的夹紧力、夹持油缸夹紧能力和卸扣油缸卸扣能力的进行校核计算,同时对同步夹持机构进行调试试验。结果表明,同步夹持机构改进设计和部件的参数选择满足自动化钻机的使用要求,为提高夹持机构的可靠性和自动化钻机的整体性能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0.
针对坚硬顶板半煤岩巷道的破坏及稳定性问题,以新生矿90103材料巷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巷道基本顶结构力学模型,分析了其受力特征,为巷道顶板支护提供了依据。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了掘采扰动下巷道围岩应力及塑性区的变化,并确定了巷道超前支承压力分布特征,提出了回采期间巷道加强支护方案。工程实践表明:采用优化的支护方案后,相对于原有支护方案,巷道顶板及两帮最大变形量减小,支护效果较好,有效保证了巷道围岩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