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27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综述了煤基碳材料在氢气储存中的多种作用,如储氢容器材料、储氢添加剂、储氢主体材料和电化学储氢等,提出了储氢合金与碳纳米材料复合是提高储氢材料性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机械球磨镁、镍、石墨的混合物制备的镁碳储氢材料,在容积500mL高压釜中进行活化和吸氢。通过电子透射电镜和电子衍射照片,发现活化过程是物料细化和粉化的过程,同时也是物料晶化的过程。物料粒度和晶体结构的变化使物料储氢性能发生了改变,热重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活化17次的物料储氢量达4.53%,放氢温度降低至290℃。  相似文献   
3.
以杏壳活性炭和煤基碳作为镁粉的助磨剂,用氢气反应球磨法制备了镁基储氢材料,对比研究了这两种不同微晶结构的碳在制备镁基储氢材料时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杏壳活性炭和煤基碳都是镁粉的有效助磨剂,能防止镁粉发生"冷焊"及粘附现象,得到分散的纳米级镁基储氢材料。杏壳活性炭对镁粉的分散性优于煤基碳,但用煤基碳作助磨剂所制得粉体的粒度更小,储氢密度更大,放氢温度更低。  相似文献   
4.
对凹凸棒石原土进行提纯,然后分别用盐酸、NaCl、热活化、微波进行改性处理,以亚甲基蓝吸附量作为凹凸棒石吸附性能指标。结果表明,自然沉降法提纯能使凹凸棒石的吸附能力略有提高,盐酸改性能显著提高凹凸棒石的吸附能力,NaCl、热活化、微波的改性效果依次降低,改性剂浓度、热活化温度、微波处理时间过低或过度都不利于提高凹凸棒石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5.
噻吩及其衍生物是裂化石油中的主要含硫成分,研究噻吩的加氢脱硫技术对提高燃油品质、增强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反应球磨法在氢气气氛下制备了镁碳复合储氢材料,并应用于固定床管式反应装置进行噻吩的催化加氢反应研究,着重考察了不同反应时间阶段的加氢反应产物、噻吩转化率和固硫量结果。结果表明,材料具有较优异的放氢性能,受热释放出的活性氢在较温和的条件下可与噻吩发生加氢反应。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固相产物中MgH2不断解离出Mg并释放出高活性氢,至2h时几乎完全分解;气相产物中先后检测到了CH4、C2H6、C3H6、C3H8、n-C4H8、nC4H10、c/t-C4H8等的存在;噻吩转化率先增大后减小,储氢材料中的固硫量先增大后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6.
铝对镁碳储氢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球磨法制备镁碳储氢材料的过程中添加铝,制备了储氢材料50Mg40C10Al.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对储氢材料的粒度、结构和教氢温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球磨过程中铝不储氢;添加铝能提高铗碳储氢材料的储氢密度并降低其放氢温度,50Mg40C10Al的储氢密度达5.82%(质量分数),初始放氢温度为227.4℃.  相似文献   
7.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正处于工科转型的关键时期,建设制药工程专业符合学校的发展战略,同时面临国家政策、区域资源、产业规划、行业前景等方面的巨大机遇,下一步学校应勇于迎接挑战,不断加强本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实验经费投入,推进产学研基地建设,逐步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才是本专业立足贵州乃至全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纳米插层复合材料制备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纳米插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并结合层状硅酸盐、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的结构特征,对插层复合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纳米插层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针对电力系统无功优化的特点,本文提出以有功网损最小为目标函数,以负荷节点电压质量和PV发电机节点无功出力为罚函数.以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为约束条件的数学模型,并应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无功优化问题进行求斛。该算法在权重系数和不活动粒子两方面进行改进,有效地解决了进化过程中陷入局部最优和搜索精度差的缺点。最后,将改进后的粒子群算法应用于IEEE14节电力系统进行无功优化算例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解决电力系统无功优化问题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在镁中添加石墨后采用机械球磨法,制备镁基纳米复合储氢材料。运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储氢材料的粒度、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球磨时间、干磨和湿磨以及球磨气氛对材料粒度的影响。并结合热重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对材料的放氢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球磨过程中会出现颗粒粉碎和团聚的平衡状态,颗粒的尺寸会趋于极限;用乙醇作溶剂时的湿磨效果好于干磨;氢气气氛下添加石墨进行球磨粉碎效果较差。经过活化17次的材料Mg3.0Ni1.5G4.5储氢量远远高于只活化4次的材料,达到4.53%,放氢温度为2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