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李怀鑫 《计算机与现代化》2013,(11):116-118,123
很多校园网因规划设计不合理而导致其对信息化教学的服务程度不高,校园网应不仅仅只提供简单的上网功能,更需要把各种信息化功能的服务器高速无缝地融合到校园网中,为此提出在交换机上使用PVLAN(Private VLAN)技术。根据校园功能区不同划分校园网,使用PVLAN中的Community、Isolated VLAN特点来进一步细化VLAN划分和数据的流控,借助Promiscuous端口模式的特性,灵活接入各种服务器,给师生的教学、学习、办公、实训提供快捷、安全和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深度冻结黏土结构性对变形特性的影响,对淮北某矿不同温度下的原状土和重塑土进行无侧限单轴抗压试验研究,对比分析原状土和重塑土内部结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原状土在3种负温下均为软化型,重塑土在-5℃时为硬化型,-10℃、-15℃为软化型;随着温度的降低,原状土和重塑土峰值强度均在增大,原状土的峰值强度均大于重塑土,并且峰值强度在-15℃时较接近;峰值应变差异明显且重塑土的峰值应变大于原状土;引入切线模量比这一概念,并对其进行修正,在-5℃、-15℃时,原状土的弹性模量接近重塑土的1.5倍,-10℃时几乎接近。原状土和重塑土变形特性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取决于土体内部未冻结水的含量、开孔孔隙、闭孔孔隙和温度,研究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方式的组织都属于教学设计的范畴,中职学校面对着各种各样现实挑战,课程教学改革是各个学校各个专业各个老师无时无刻不进行思考探索实践着。本人从事网络教学多年,对《网络服务器配置》这门课程实施"一个中心,逐步展开,一步三回头"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但掌握了具体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网络全局观",这种全局观对网络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目前网络技术课程网络课堂的现状、网络课堂的特点及其理论依据出发,通过对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思想、系统功能、网站流程以及界面风格的详细探讨,利用网页制作三剑客,及ASP、CSS等技术,开发出一套方便、实用、内容充实、界面完美的教学系统。基于真实的网络技术课程过程的分析,作为该平台教学的一个典型示例。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ASP和JSP技术的比较。认为moodle更适合于网上答疑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6.
不同含水率下红黏土软化模型及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重塑红黏土的软化特性和抗剪强度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以山西长治地区重塑红黏土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不同含水率下的三轴不固结不排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山西长治地区重塑红黏土在含水率和围压较小的情况下易发生宏观剪切破坏,其应力—应变曲线出现了明显软化现象,采用改进的应力—应变软化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试验曲线的变化趋势;山西长治地区重塑红黏土中矿物质伊/蒙间层含量较高,土体内部存在较大孔隙,随着含水率和围压的增加,试样由宏观剪切破坏变为塑性破坏,当含水率为15%~24%时,其不排水抗剪强度与含水率之间呈线性关系。该项研究成果为认识特殊红黏土的破坏机理及软化现象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进一步建立特殊红黏土数学模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对祁南矿井3个不同层位的原状冻土样及同含水率下的重塑冻土样进行单轴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试验分析表明:原状冻土试样破坏时均发生沿斜向下45°~55°方向的剪切破坏,而重塑冻土试样破坏时表面产生网状裂纹,呈塑性破坏;试验过程中原状冻土和重塑冻土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均呈现出软化现象,采用改进后的软化模型能够较好拟合试验曲线的发展趋势;同一土样在相同含水率下,负温对重塑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程度大于原状土,且负温越大,影响程度越大,当负温达到一定值后,重塑冻土的抗压强度接近原状冻土的抗压强度;试验建立了以温度为变量的指数函数强度模型以及幂函数峰值强度比模型。  相似文献   
8.
在区域公共实训中心中建立的网络设备实验室,如何开通互联网远程登录到实验室,向本地区相关老师开放实验服务,免去来回奔波的不便,本文提出借助VPN远程登录到实验室,再借助其中一台路由器充当终端服务器进行反向telnet到其他设备上,这样就可以远程对多台不同的网络设备进行配置练习,这对区域中心网络实验室的利用率最大化,方便教师们备课和提高本地区的相关专业教学水平都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土拱效应的演化过程以及土拱应力的传递规律,根据桩土静力平衡条件及抗剪强度准则建立土拱应力传递模型,并基于工程背景建立数值模型,通过控制等应力差方法比较三种应力云图中土拱的形态差异,并根据土拱应力传递模型对桩后荷载的传递规律进行分析。解析解表明:桩间竖向土拱和桩后水平土拱的法向应力均呈指数递减规律;不同应力云图中土拱形态不同,根据土拱效应随深度的演化过程,可分成四个区域进行研究;水平土拱效应随深度逐渐减弱,桩侧土拱及桩脚处应力随深度均增大并逐渐接近桩后应力;桩后土拱荷载传递系数随深度逐渐减小,桩侧土拱荷载传递系数随深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