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工业技术   3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四川省绵阳地区的软粘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冻干法干燥粘土样品,此干燥制样技术使软粘土样品失水后体积不收缩,无结构变化,样品质量可满足微结构研究的精度要求。利用扫描电镜试验(SEM)和X射线能谱仪对软粘土中常见的微量元素进行测定,并计算其相对百分比,分析了该土的矿物成分和微观结构组成。实验结果表明:该粘土主要以高岭石、埃洛石(伊利石)、水云母(蒙脱石)为主,其中硅为其主要成分,局部的矿物组成有稍许不同。  相似文献   
2.
采用岩石力学试验系统、超声波检测仪、扫描电镜等设备对缓冲/回填材料在25℃~300℃范围内的力学特性和纵波速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200℃以前,缓冲/回填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斜率、单轴强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呈增大趋势;200℃~300℃的应力–应变曲线斜率、单轴强度随温度升高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缓冲/回填材料的平均纵波速度在25℃~100℃时呈增大趋势,在100℃~300℃呈减小趋势。因此,纵波波速与单轴强度相关性与缓冲/回填材料的特性不同。  相似文献   
3.
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1座双索面斜拉桥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其模态振型的特征和地震时程响应,找出了该桥主梁弯矩响应最大的截面;同时分析了影响地震弯矩响应与主梁抗弯承载力的模糊因素;然后分别利用常规可靠性分析的验算点法与模糊可靠性分析的区间数转化法对该桥主梁的抗弯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指出该桥主梁在地震中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一双索面斜拉桥进行实体建模,并按规范进行静力加载与求解,找出该桥主梁弯矩效应最大的截面.分析影响主梁弯矩效应与抗弯承载力的各种模糊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可靠性理论的三种方法求解该主梁的模糊可靠度,讨论模糊自变量取不同分布参数时模糊可靠度的变化趋势,得出该主梁有较好的抗弯强度的结论.分析结果表明,模糊可靠性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可靠性理论在分析结构强度时忽略参数模糊性的局限性,可为工程人员进行桥梁截面的不确定性设计和评价其强度提供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城市固体废弃物路堑边坡坡面冲刷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室内模型试验手段,研究了在3种降雨强度作用下城市固体废弃物路堑边坡在无植被防护与有植被防护条件下坡面冲刷的变化规律,并应用侵蚀模数的概念来评价坡面的抗侵蚀能力。研究表明,随着护坡植被的生长,坡面的抗侵蚀能力逐渐提高,约在种植2个月后,侵蚀模数降为0,基本没有冲刷流失现象。  相似文献   
6.
为开展脉冲推进风洞天平基础在气动载荷作用下的振动位移特征模型研究,以某脉冲推进风洞天平基础为例,引入了质-弹-阻理论,提出了脉冲推进风洞天平基础在典型气动载荷作用下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位移的计算方法,并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对比验证了其有效性。结果表明,基于质-弹-阻理论的计算方法能基本反映天平基础的受力特点。由理论计算可知,在气动载荷作用下,天平基础控制点振动位移极小,幅值达到了10-2mm量级,水平向振动位移最大值为0.058 mm,竖直向振动位移最大值为0.028 mm。通过有限元模拟和理论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理论计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微型桩群加固边坡受力特性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黏土为边坡介质,土压力盒、位移计、应变片等为测试手段,进行了裸坡与微型桩群加固边坡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微型桩群加固边坡的受力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加桩边坡模型的坡面水平位移远比裸坡模型小,且桩间距越小,坡面水平位移越小。加桩模型中第一排桩桩侧土压力随时间逐渐减小,土压力总体上沿深度方向逐渐增大,第二排桩桩侧土压力时程曲线与第一排桩土压力的时程曲线有一定的相似性;试验开始阶段,坡体产生的土压力第二排桩承担比例较第一排桩大,随着试验的进行,第一排桩承担比例会逐渐增大,试验结束时,桩间距为2.0cm模型中第一排桩与第二排桩的土压力分担比为:1:0.8,桩间距为3.0cm模型中第一排桩与第二排桩的土压力分担比为:1:0.6,且桩间距越大,第一排桩所承担的土压力越大。桩体上各测点弯矩随时间呈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弯矩数值由正值单调减小为负值,弯矩变化的梯度随时间减小;第一排桩桩身正弯矩最大值出现在9.5cm附近,负弯矩最大值出现在底部的12.5cm位置;第二排桩桩身正弯矩最大值出现在7.5cm附近,负弯矩最大值出现在5.0cm附近;第一、第二两排桩在5.0~10.0cm深度区间内由于边坡内土体滑动带的影响,造成弯矩变化剧烈。研究结果可为微型桩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应用突变理论对土质边坡稳定性进行研究,从系统能量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边坡土体的成层性、应变软化特性和水致弱化性质而建立了尖点突变模型.突变分析表明,系统内部多重参数(如应变软化程度mi、含水量ξi、剪切刚度比ki、位移峰值强度ui)综合决定系统状态的控制变量a,b,并且内部参数受各外部激励因素的影响都是非线性的,边坡的孕育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演化过程.同时,详细论述了3种典型边坡(稳定型边坡、外部因素持续作用下同步失稳的边坡和滞后失稳型边坡)的演化路径.  相似文献   
9.
利用非饱和土三轴仪,对合肥地区非饱和黏性土的重塑样进行了控制基质吸力的三轴剪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吸力和净围压为常数的重塑非饱和黏性土三轴排水剪切试验的应力-应变关系呈现应变硬化的力学特征,且在试验条件范围内,净围压越大,硬化特征越强,吸力越小,硬化特征越强;重塑土样的强度参数粘聚力c值和内摩擦角φ值随吸力的增加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且在试验吸力范围内,c值和φ值均呈良好的线性增长趋势,且c值的增长幅度明显大于φ值。  相似文献   
10.
沈84-安12块高含水期综合调整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沈84-安12块为高凝油油藏,特殊的油品性质和复杂的地质特点,致使油藏开采难度大.自1987年全面投入开发以来,针对油藏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多次进行了研究和调整,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该油藏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影响油藏开发效果的因素错综复杂.本文在总结历年开发经验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构造、储层及原油物性等因素对高凝油油藏开发的影响,提出以层系调整、注采系统完善、多级分注为主的综合调整方案,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