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30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从矿区以往封堵旧钻孔大量事实、《矿井水文地质规程》有关要求以及矿区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岩层塌陷等方面,分析了矿区勘探期间钻孔不再重新封堵的可行性,为确保安全生产,提出了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奥灰水是鲍店煤矿石炭系太原组下组煤开采的主要水害威胁和重点防治对象。在水文地质勘探和深入分析、研究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推荐了下组煤首采区位置,并精细模拟了鲍店煤矿下组煤首采区奥灰疏降水量。模拟结果为:奥灰最大疏降水量为540m~3/h,降至安全水头的时间约30d。综合分析认为,该疏降水量符合模拟区的实际水文地质条件,该疏降水量可以作为下组煤开采水平或采区防排水能力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综采导水裂隙带多因素影响指标研究与高度预计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了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前提下,提出了新的参数指标即硬岩岩性比例系数,代替顶板岩层单轴抗压强度,避免了现行规范中坚硬、中硬、软弱、极软弱顶板类型划分时单轴抗压强度统计不确定问题,以及未反映顶板软硬岩层组合结构问题。以39例综采导水裂隙带实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得到综采导水裂隙带高度与煤层采高、硬岩岩性系数、工作面斜长、采深、开采推进速度多因素之间的非线性统计关系式,并用于淮南谢桥矿首采面的导水裂隙带高度预计。  相似文献   
4.
以某矿综放工作面开采实际为背景,通过应变法对煤层底板不同深度岩层变形程度随工作面推进的变化进行实测,得出采动矿压对底板的剧烈影响范围具有“超前”显现和“滞后”延续特点,且矿压剧烈影响超前显现距为37 m,矿压剧烈影响滞后显现距为32 m,表现为由浅及深相应减小的总体特征;结合采动底板钻孔窥视镜成像分析,确定出工作面底板采动破坏深度约为12 m;以现场实测结果为基础,采用FLAC3D数值模对煤层底板采动破坏特征进行分析,揭示出煤层开采过程中底板的三维破坏特征。采用现场应变实测、原位钻孔窥视镜观测和数值模拟相互验证的方法,对煤层底板破坏特征进行综合对比研究,弥补了以往研究手段单一的缺点。  相似文献   
5.
基于东滩煤矿下组煤第一勘探区奥陶系灰岩水压高达7.5~10.4 MPa,为安全回采该下组煤进行了大规模的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对勘查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勘查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进而得到相应的数学模型,采用功能齐全的地下水水量及水质计算机模拟软件系统FEFLOW,模拟了第一勘探区奥灰...  相似文献   
6.
7.
厚煤层开采底板变形破坏特征实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某矿1305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及附图资料,结合该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条件与煤层顶、底板岩层组合及结构性质特点,运用底板应变感应现场实测方法研究厚煤层开采过程中底板的变形破坏特征,再利用超声成像钻孔对其进行观测验证。结果表明采动过程中底板的应变感应显现出超前感应和滞后感应的特点,超前影响范围和滞后影响范围分别在110 m和44 m左右,综合对比分析得出该工作面底板变形破坏深度约为17~20 m。  相似文献   
8.
3煤顶部砂岩水是兖州矿区3煤开采的主要水害之一.为深入研究兖州矿区3煤顶部砂岩的水文地质特征,对3煤顶部砂岩的物质组成、孔隙微观特征、岩石力学特征和渗透性进行了深入地实验研究,对采动条件下覆岩破坏高度进行了现场观测和室内数值模拟及相似材料模拟.同时,就矿压对采动裂隙发育及突水的影响进行了深入观测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3煤顶部砂岩的富水性及突水危险性进行了分区和评价,对矿区3煤开采水害防治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曹丁涛 《煤炭学报》1995,20(A01):85-91
用灰色线性规划研究鲍店矿区水源地当前和未来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的最大开采量、至少开采量及其相应的最优运行方案。并在已建模基础上,利用线性规划对水源地当前最优运行井数做了进一步研究,进而实现了水源地运行井数的最优管理,这样做省时,省工、省力、这一思路和方法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苏鲁豫皖交界地带各煤田均分布有保罗系和第三系红层,当井筒穿越红层时出现了折帮、崩解和膨胀等失稳现象,开采过程中红层水下泄造成矿井涌水量增加甚至淹井。根据实验测试并结合现场资料,研究了红层的含水性、力学强度、膨胀与崩解等特征及其对建井与开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