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冲击倾向性理论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对可能发生冲击地压区域的煤岩试样进行冲击倾向性鉴别,结合对区域地质资料的探查,巷道底板、帮应力大小的计算和围岩松动圈范围的测量,初步确定出了观台煤矿各个部分发生冲击地压的可能性。研究表明,地质构造造成的应力集中和煤岩本身的冲击倾向性是冲击地压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软岩锚杆强壳体支护结构及合理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提出了软岩巷道强壳体支护的基本内涵及3种基本支护形式,对锚杆强壳体支护原理进行了力学分析。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强壳体合理锚杆支护长度、支护间排距、锚杆直径等支护参数的求算公式及其对强壳体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软岩巷道应用“短、细、密”锚杆支护效果优于普通锚杆支护,研究结果在龙口矿务局软岩巷道支护的实践中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3.
坚硬顶板煤柱稳定性实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崔家寨煤矿坚硬顶板条件,运用实测分析对区段煤柱稳定性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实测内容包括: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规律、侧向支承压力分布规律、煤柱上方顶板离层变化规律、煤柱联络巷巷道断面变化规律、煤柱松动圈发育规律。根据煤柱内不同煤帮显现特征,综合分析了崔家寨煤矿坚硬顶板下煤柱的稳定性,得出合理煤柱留设宽度为5-6m。  相似文献   
4.
针对300m超长综放工作面ZFS6800/18/35型整体顶梁支架阻力实测结果,分析了支架阻力的分布特点及前柱阻力大于后柱的原因,以此为基础对顶梁上载荷分布进行了理论研究,最后对影响支架性能发挥的主要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整体顶梁综放支架在兴隆庄煤矿4326综放工作面的应用是成功的,用二次多项式分布来模拟整体顶梁载荷分布是合理、可行的。前柱支设倾角对顶梁载荷大小的影响最敏感,而前柱支设位置则对起支撑作用的顶梁起始点位置最敏感,通过调节最敏感性参数可实现对顶梁载荷分布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针对深井大型硐室厚坚硬底板底鼓难题,以千米深井唐口煤矿绞车房硐室为工程实例,研究底板破坏机理:深井大型硐室厚坚硬底板开挖初期表现出明显的分层屈曲损伤破坏特征,随后在高应力作用下沿损伤破坏面滑移错动鼓起;以薄板屈服理论推导了底板屈曲破坏临界载荷。以控制厚坚硬底板的屈曲损伤破坏为出发点,基于硐室底板整体加固控制原则,提出了底板组合桩基群加固治理技术:以反底拱技术为基础,借助底板横向组合钢梁及双层链接钢筋网,辅以混凝土整体浇筑组合形成底板强基础梁结构,均衡底板受力,防止局部地点高应力集中;以高预应力锚索束和高压封闭注浆技术胶结加固围岩形成底板组合桩结构,阻断围岩应力向底板传递和转移;最终形成多排锚索束张拉强基础梁的组合桩基群结构,现场应用效果良好。研究成果对于当下日益加深的深部大型硐室及大型地下空间支护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可能发生冲击地压区域的煤岩试样进行冲击倾向性鉴别 ,结合对区域地质资料的探查 ,巷道底板、帮应力大小的计算和围岩松动圈范围的测量 ,初步确定出了观台煤矿各个部分发生冲击地压的可能性。研究表明 ,地质构造造成的应力集中和煤岩本身的冲击倾向性是冲击地压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构建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煤矿建设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并结合实例对煤矿建设项目的方案进行分析评价。为煤矿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和方案的筛选提供一种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唐口煤矿千米深井冲击地压、自然发火等危害严重;同时村庄压煤量大,应用条带开采及村庄搬迁成本巨大。为此对千米深井综采工作面充填开采可行性进行分析:原矸充填开采技术能够有效保证煤层顶板稳定,减小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大幅降低地表沉降量,有效保护地面建筑物;有效预防采空区煤柱、浮煤自然发火可能性。在730采区进行了现场试验,设计了具体的充填工艺及设备相关参数;累计创造经济效益32707万元,技术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在GM(1,1)模型及灰色相对关联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灰色关联类比GM(1,1)模型,并提出了用单宽涌水量对GM(1,1)模型中的等时间隔进行处理,用流量等效法对溶隙岩体中的溶隙和大裂隙进行等效处理的思路.最后利用该模型对某隧洞涌水量进行了预测,得出了比较符合实际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0.
冲击危险性综合评价的变权识别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影响冲击地压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根据属性识别理论,建立了有冲击危险煤岩的冲击危险程度综合评价的变权识别模型,利用待评价地点各评价因子的贡献率大小确定变权重系数。由给定的置信度大小对冲击危害程度进行综合评判,进行属性识别分类。该模型最大的优点在于:于生产开始前,可事先对冲击危险性作出预测,以便制定冲击解危措施,实现安全生产,而且对同一类的属性还可利用综合得分排序法进行亚分类。用此方法可进一步揭示评价单元的整体冲击危险性大小,反映出不同介质体系的总体冲击与介质冲击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