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2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井厚冲积层软岩巷道支护的出发点主要在于采用性能良好的锚固支护技术(高强度、高刚度、高预应力锚杆与锚索)进行及时支护,利用锚注支护技术提高围岩的整体性,为锚固性能的发挥奠定了基础.在赵楼煤矿不同类型巷道、硐室中,采用高强度高刚度高预应力锚网喷索和锚注为基础的支护体系,组成了“三高一及时”支护结构,在断面较大或极软弱部位...  相似文献   
2.
海底金属矿床开采在我国尚无范例,三山岛金矿新立矿区属于我国第一个海下开采的金属矿山。根据采矿方法的选择原则,结合三山岛金矿新立矿区海底开采的技术条件,提出了4个代表性方案,通过对各代表性采矿方案的综合比较,为确保海底不在矿床开采过程中产生导水性破坏,选择了高进路充填采矿法,并在63#和71#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试验采场进行...  相似文献   
3.
魏烈昌  吕言新 《煤》2011,20(12):1-4
井筒井壁注浆是广泛用于矿山凿井的特殊工艺,解决了井壁裂隙涌水的问题,但是在一些特殊条件下,井壁微裂隙的可注性极差,导致注浆效果并不理想。文章主要研究微裂隙压水扩缝复合注浆工艺在唐口矿的应用,对此工艺进行理论和试验的深入研究,解决了微裂隙注浆的难题,使注浆效果达到预期。  相似文献   
4.
富水岩溶隧道注浆堵水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压、富水岩溶隧道稳定性较差,节理裂隙发育,围岩遇水风化软化严重,易发生塑性变形和流变,严重影响了正常施工和安全.针对大瑶山隧道的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以堵为主,适量排水,防、截、排、堵相结合,综合治理”的防治水方案,从研究复合性注浆材料、注浆工艺、注浆设备等方面对隧道各种水害进行综合治理,制定了“分区、隔断、集中、封堵,一长一短、先浅后深”的径向围岩注浆堵水工艺,有效地解决了隧道施工中渗水问题,确保了隧道的安全和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5.
乔卫国  吕言新  李睿  杨麟 《金属矿山》2011,40(10):44-47
深部软岩巷道岩性不均匀,各岩层岩性差别较大,岩石遇水风化软化现象严重。矿压监测能够确定工程岩体力学属性,对增加矿井产量,提高矿井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收敛变形测试是对支护效果的检验与评价,为确定最经济有效的支护方案提供了依据。内蒙古上海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榆树井矿巷道施工出现了变形、开裂、底臌现象,顶板及两帮位移变形较大,为了保证巷道的稳定和生产的安全,进行了矿压监测和收敛变形测试,为矿区软岩巷道工程的综合治理提供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新立金矿副井井塔的沉降观测数据和沉降曲线的观察分析,发现井塔出现了不均匀沉降现象,进而对产生不均匀沉降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得到了引起不均匀沉降的原因主要有冻结壁的融化造成的冻土融沉、荷载偏心(承载中心与荷载中心不重合)和地下水疏降造成的地面沉降。副井井筒表土段施工采用了冻结法施工技术,由于在海水条件下,冻结温度场低,冻结壁范围大,而冻融速度慢,使得融沉周期较长。冻结法施工结束后,冻土产生缓慢的融沉效应,而且副井井塔基础采用摩擦型灌注桩,因此,冻土的融沉效应使得井塔产生不均匀沉降,它引起的沉降量占到总沉降量的69.5%,是造成不均匀沉降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对高应力不稳定软岩采用"抗让"结合的支护方案,能够有效地控制巷道硐室的稳定性。郭屯煤矿马头门岩层高角度裂隙发育,采用以锚注支护为核心,以高强超长锚杆支护为基础,辅以刚性支架、锚索或锚索桁架,柔刚结合的联合支护体系,保证了马头门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8.
三山岛金矿海底高效开采工业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海下开采的矿山很少,三山岛金矿新立矿区属于我国第一个海下开采的金属矿山,有必要对海底金属安全开采进行全面的研究。根据矿区生产实际和国内外开采相关经验,提出了脉外采准岩层微扰低沉降房柱式分层充填采矿法,选择了合理的采准方案和回采顺序。工业试验结果表明,脉外采准岩层微扰低沉降房柱式分层充填采矿法具有作业面多、单位面积开采强度大、采矿效率高等显著优点,对海下开采具有重大意义,有着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针对软土地基含水量高、压缩性高及抗剪强度低的特点,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从力学机理探讨了堆载效应与软土地基沉降的关系。软件FLAC3D数值模拟表明,随着地基深度的增加,地基的竖向沉降不断减少,并且其递减幅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最大水平向位移发生在堆载物边缘以下的深部地基土中;随着水平距离的增加,地基竖向沉降也不断减少,并且其减少的幅度较均匀,当水平距离增加到一定值,其沉降值维持在某一个恒定值。以现场监测资料为基础构建动态模糊神经网络,获得了准确度和可靠度较高的预测结果,表明动态模糊神经网络具有较强的网络稳定性和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深井高应力大断面软岩巷道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巷道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是深井软岩支护研究的重点,寻求安全、经济、快速的深井巷道支护技术对于矿山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龙固煤矿井底车场交岔点和北区回风大巷所处岩层应力状态复杂,为保证其稳定性进行了巷道二次支护,一次支护采用锚、网、索、喷支护。二次支护结构为锚、注、喷支护,矿压监测结果表明,二次支护结构和围岩提高了整体承载力并逐步趋向于稳定,巷道表面位移变形量和收敛速率逐渐趋于稳定,锚杆受力变化曲线斜率很小,巷道稳定性控制达到预期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