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总结国内外滚石危险范围预测方法的基础上,对Rockyfor3D模拟方法从过程运用到数据准备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以某崩塌点为例,运用该模拟方法对崩塌点滚石危险范围预测进行分析。实例分析表明,运用该方法可大致确定滚石的横向与纵向危险影响范围,可将该方法推广运用于滚石的危险范围预测,为滚石灾害防治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以亚洲第一长白云岩洞穴——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双河洞地区的白云岩为研究对象,根据白云岩中石膏(或硬石膏)的存在可加速白云石溶解的理论,考虑双河洞洞穴中同时存在天青石(SrSO_4)与石膏(CaSO_4)岩层,溶解后形成混合溶液,可能会加速白云岩的溶蚀。白云岩在自然条件下常混有杂质,为了实验的准确性,直接采用白云石进行实验。在静态条件下进行白云石在含天青石和石膏的不同含量溶液中混合溶蚀的模拟实验,研究在常温酸性和中性条件下,双河洞地区的地下水以及地表水对白云岩溶蚀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据地下水以及地表水中Ca/Sr比例不同以及pH值的不同,在离子强度以及同离子效应的影响下,Ca/Sr比例直接影响白云石的溶蚀率,且生成的过多沉淀吸附在白云石的溶蚀孔隙中,会导致实验反应减缓。该研究为解释绥阳双河洞白云岩洞穴的成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缓倾煤层采空区滑坡形成机制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贵州都匀马达岭滑坡为例,采用离散元方法,研究了缓倾煤层采空区滑坡的变形发展过程,提出了该类矿区滑坡防治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采空区顶板塌陷导致上覆岩层弯曲-沉陷,地表产生沉降变形,同时采空区边界部位产生倾倒式拉裂,在地表形成深大拉裂;采空区上部岩体沉陷变形导致坡脚部位岩层往坡外剪切滑移;中部滑面沿变形后倾向坡外的层面和陡倾节理组合形成阶梯状滑面。滑坡形成机制可概括为由采空区顶板变形引发的阶梯状蠕滑—拉裂—剪切滑移式滑坡。缓倾煤层采空区滑坡的防治应从防止采空区顶板塌陷入手,通过回填矸石或加强顶板的永久支护来防治采空区上覆坡体的变形。  相似文献   
4.
开阳南江大峡谷岩溶地下水补径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开阳南江大峡谷景区岩溶地下水资源丰富,为独特的岩溶峡谷喀斯特地貌,为了查明该区地下水径流特征,特开展此次研究。在野外1∶10 000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水文地质剖面,结合NaCl示踪试验以及13组地下水样的水化学离子与总溶解性固体(TDS)测试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分析研究区地下水补径排特征。结果显示:(1)区内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与地表水,具有就地补给、就近泉点排泄循环的特点;(2)兰家寨段地下水受构造控制强烈,火龙潭(SQ2)上升泉同时作为F2断层两盘地下岩溶水的排泄点;(3)梯子岩泉作为断裂带泉也接受顶部洼地与落水洞处地表水的补给,并且存在一条地下岩溶管道;(4)大新场-屯上段鱼梁河与白安河同时作为峡谷两岸的排泄基面,不存在水力联系;(5)坡顶上-老河沟段之间地层的凸起转折对SW向与NE向地下水具有分流作用,构成地下水分水岭并使NE向地下水向老河沟方向径流。研究成果可为该区域供水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5.
景区地质灾害保险在我国属于商业保险,多由游客承担。景区地质灾害纯保费的计算和保险的设立,通过研究游客承担地质灾害的支付意愿,可解决地质类旅游景区保险支付意愿与实际风险值不匹配的问题,从而转嫁未来的巨灾风险。基于229份有效问卷,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游客关于地质类旅游景区各个影响因素与保险支付意愿维度之间的关联性和作用机制,证明提高风险意识与提高保险支付意愿之间具有强关联性。同时,建立Anylogic三维模型,采取游客疏散等措施,可以降低旅游过程中的风险、提高风险意识,从而提升游客保险支付意愿。  相似文献   
6.
研究模拟景区地质灾害游客应急疏散过程,提出旅游景区应急疏散的特殊性,分析景区地质灾害应急疏散的影响因素。同时应用软件对梵净山红云金顶景区地质灾害应急疏散过程进行模拟,对比分析模拟结果显示避险场所对疏散效率有明显影响,分析模拟结果表明科学合理地设置应急避险场所是景区地质灾害风险管控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缓倾角层状岩质边坡小危岩体失稳破坏模式与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缓倾角层状岩质边坡是小危岩体出露的主要坡型之一。影响小危岩体失稳破坏的主要因素为边坡地形条件、地层岩性和岩体结构,诱发因素有暴雨、地震和人工开挖等。小危岩体失稳破坏的基本模式可概化为倾倒-崩落、拉裂-崩落和滑落-落3种。当缓倾内层状岩质边坡的岩层较厚,岩性呈软硬互层状产出,或岩层间软弱夹层较厚时,常发生倾倒-崩落式破坏;当缓倾内层状岩质边坡的岩层较薄,且岩性较均一,或层间结构面力学性质较好时,常发生拉裂-崩落式破坏;当缓倾角层状岩质边坡岩层倾向坡外时,在陡倾构造节理和风化卸荷裂隙切割下,常发生滑移-崩落式破坏。针对这3种破坏模式,提出相应的稳定性评价理论和方法。最后,以一修理厂陡崖边坡为例,系统阐述缓倾角层状岩质边坡小危岩体稳定性评价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岩溶地区岩质基坑的失稳机理复杂,破坏模式多样,支护结构选取困难。针对贵州岩溶地区岩质基坑工程的特定,阐述了层状岩质基坑壁岩体破坏的模式,及适用于此类基坑岩体稳定性评价的理论与支护方法。  相似文献   
9.
采煤条件下地表水入渗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采空区、采煤沉陷影响区以及影响区边界外,采用试坑渗水试验方法,结合地面水文地质调查和钻孔地下水位简易水文地质观测结果,综合分析了采煤条件下的地表水入渗特征。对比1955年与2011年两个时期的地下水位值及地表水入渗量,可以认为:采空区上方地表岩体破碎,隔水层失去隔水作用,与含水层融为统一含水体;采动影响范围以内,钻孔地下水位下降值最高达到86.30 m,地表水入渗量最高可达到未受采动影响时经验数值的31.61倍;采动影响范围以外,地表水入渗量基本不变,地下水位无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
以北盘江一级水电站地下厂房群为例,依据工程区区域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并结合实际开挖方式与开挖顺序,成功地在ADINA中实现了三维仿真数值模型的建立。采用应力试算法对模型边界处初始地应力进行拟合,在分析区域构造特征、现场实测数据和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重力场模型的竖向边界上同时施加水平方向对称梯度应力,所取得的拟合效果最佳。洞室开挖完成后,洞周块体的水平位移均指向下游;围岩位移收敛速度较快,时效特征不显著。由于顶部局部软弱带的影响,致使该区洞室围岩变形稍大,但洞室整体稳定状况良好。最后,将位移现场监控数据与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说明所建模型可靠度高,可为洞室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