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23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铜陵黑沙河古坳沟地质状况 ,针对流动淤泥混黑砂地质条件下进行人工挖孔桩的工况 ,制定了成桩施工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传统模拟式相控触发电路的优缺点,设计一种适用于三相全控桥式整流器的数字式移相触发器。该触发器以单片机(MCU)为核心,主要包括同步电路、脉冲形成和脉冲功率放大等单元。实验结果分析表明:该数字式移相触发器具有较高的对称性、精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已在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上投入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井工煤矿开采导致了地面沉陷问题的出现,地面土地损伤严重,传统采煤沉陷地稳沉后再复垦的方式存在恢复土地率低、复垦周期长等问题。随着边采边复理论的提出,边采边复技术在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地的应用展现了一定的优越性。边采边复技术要在沉陷过程中采取复垦措施,需要对其动态沉陷过程进行模拟和分析,而不同采厚下导致的地面沉陷过程及规律有所不同,因此对不同采厚下边采边复的模拟研究很有必要。文章采用室内模拟方法,以东滩煤矿单一工作面为模拟试验区,利用开采沉陷预计软件(MSPS)对不同采厚(2m,5m,8.65m,10m)在各开采阶段下的动态沉陷进行预计,基于该地面沉陷特征,设计了不同采厚下的边采边复复垦方案,并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黄霉素(2、4、6和8 mg/kg)对黄河鲤鱼生长性能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饵料系数低于对照组;试验组黄河鲤鱼的生物学综合评价高于对照组,其中添加6mg/kg黄霉素的试验组黄河鲤鱼的生物学综合评价最好;全鱼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灰分含量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针对软件代码混淆算法中的内联方法存在混淆结果单一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多态内联代码混淆算法.基于有限状态自动机(FSM)建立了算法理论模型,对每个内联的方法体选择差异性的混淆实现,并通过理论分析说明了提出的算法在隐蔽、强度和执行开销方面的有效性,最后把提出的算法与Sandmark的内联算法进行了实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在程序复杂度以及控制流结构的复杂度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高,验证了其对代码混淆强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目前已有的高潜水位平原地区的采煤沉陷地充填复垦技术存在充填物料数量不足和潜在污染性的问题。为分析黄河泥沙用作采煤沉陷地充填复垦材料的可行性,在济宁市梁山县陈垓引黄闸上游的黄河浅滩处及附近正常耕种的农田内采集了9个土壤剖面样和3个泥沙表层样,运用ICP-AES等手段对其土壤质地、pH值、电导率、有机质、营养物质和8种重金属(As,Cd,Cr,Cu,Ni,Pb,Zn,Hg)等理化指标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黄河泥沙质地类型属于砂土,保水保肥性能差。②黄河泥沙的pH呈弱碱性,电导率值很小,能满足大多数作物的生长要求。③黄河泥沙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钾、速效钾、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处于中下、低或很低水平,用作充填复垦材料需要采取适当措施加以改良。④黄河泥沙中的Cd和Hg未检出,Cr,Cu,Zn,Pb,Ni和As含量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二级和三级标准值,不会造成污染。黄河泥沙用作采煤沉陷地的充填复垦材料是可行的,但需改善其保水保肥性能和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两个光放大器级联产生的非线性效应影响的研究,优化了光纤通信系统中的二级级联放大器的设计,使得高速光纤通信系统的Q值提高3.3,0SNR提高1.2dB,进而增加了系统的传输距离和稳定性,并对实际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的相位干涉仪无法进行同时信号测向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干涉仪的同时信号测向方法,在干涉仪测向中引入了数字信道化技术来解决同时信号分辨,同时采用多基线天线结构来提高测向精度。通过理论分析及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可实现同时信号测向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10.
为实现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大坝安全监测要求,设计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硬件模块和服务器软件系统。分析ZigBee无线通信的原理,给出从大坝监控中心到底层的通讯方式,说明结构、功能,重点阐述大坝数据采集后的通讯情况及在监控中心对底层模块的控制,并对关键技术进行较为详细的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