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的机制、危险因素、治疗及预防方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抗结核药物、肝损害、肝损伤等词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和维普医学数据库,收集2015—2020年抗结核药物导致药物性肝损害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患者1 267例,男性患者799例(63.06%),女性患者468例(36.94%),患者年龄14~90岁。原发疾病均为结核病,发病时间为用药后7~90 d。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症状、乏力、皮疹、发热为主,有症状者694例(54.78%),无明显症状者573例(45.22%)。其中轻度肝损害患者839例(66.22%),中度肝损害患者346例(27.31%),重度肝损害患者82例(6.47%)。停药并给予保肝及对症治疗后,治愈1 142例(90.13%),好转122例(9.63%),死亡3例(0.24%)。结论 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的发生率为11.03%,轻中度肝损害大多愈后良好,但要警惕重度肝损害及肝衰竭的发生。进行抗结核治疗时,须定期复查肝功能,以便早发现、早干预,有利于患者肝功能恢复,从而完成全程抗结核治疗,降低结核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上部结构设计在上颌前牙区单颗牙种植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连续于我科就诊的57例上颌前牙区单颗牙种植修复患者,按照种植体长轴分为两组,A组26例长轴位于牙冠切端舌侧至舌隆突之间,上部结构设计为低边缘钛基台和舌侧开孔的氧化锆全瓷冠,戴牙前于体外预先粘结;B组31例长轴位于牙冠切端或唇侧,设计为个性化氧化锆基台和氧化锆全瓷冠,于口内常规粘结。戴牙当天和修复后12个月复诊时记录红色美学指数(pink esthetic score,PES),并于12个月复诊时检测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marginal bone loss,MBL)、改良菌斑指数(modified plaque index,mPI)、改良出血指数(modified sulcus bleeding index,mSBI)及各种机械并发症。结果:戴牙当天和复诊时两组PE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修复后12个月,两组PES值均高于戴牙当天(P<0.05);两组MBL、mPI、mSBI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未发生机械并发症;B组出现2例钛基台与氧化锆穿龈结构之间松脱。结论:两种上部结构设计在上颌前牙区单颗牙种植修复中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临床上可以根据病例具体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3.
<正>乳腺与甲状腺同属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轴调节激素的靶器官,内分泌功能的变化与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1]),腺体细胞癌变后仍具有激素受体功能,其原来所依赖的激素,如雌激素、甲状腺激素等仍调节着肿瘤细胞的生长。两腺同属内分泌腺体,发病均与情绪密切相关~([2])。有研究发现乳腺癌能增加第二原发癌(second primary malignancies,SPMs)甲状腺癌的发生率~([3-4]),相对于其他原发癌,乳腺癌病人再发甲状腺癌的概率增加  相似文献   
4.
黄家辉  叶旻泓  周欣 《中草药》2021,52(4):823-827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的机制、危险因素、治疗及预防方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抗结核药物、肝损害、肝损伤等词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和维普医学数据库,收集2015—2020年抗结核药物导致药物性肝损害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患者1 267例,男性患者799例(63.06%),女性患者468例(36.94%),患者年龄14~90岁。原发疾病均为结核病,发病时间为用药后7~90 d。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症状、乏力、皮疹、发热为主,有症状者694例(54.78%),无明显症状者573例(45.22%)。其中轻度肝损害患者839例(66.22%),中度肝损害患者346例(27.31%),重度肝损害患者82例(6.47%)。停药并给予保肝及对症治疗后,治愈1 142例(90.13%),好转122例(9.63%),死亡3例(0.24%)。结论 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的发生率为11.03%,轻中度肝损害大多愈后良好,但要警惕重度肝损害及肝衰竭的发生。进行抗结核治疗时,须定期复查肝功能,以便早发现、早干预,有利于患者肝功能恢复,从而完成全程抗结核治疗,降低结核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我国1999-2019年已上市的中药育发类化妆品的现状,为相关特殊类化妆品的研发提供思路。方法 通过检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数据库已经公布的国产育发类化妆品,汇总产品注册及其配方组成信息,统计含中药提取物的批准产品数量、申报年份、申报地域、产品剂型等信息,对配方中中药的性味归经等信息进行整理,并结合Bibexcel分析软件对中药的主要配伍关系进行抽取和整理,采用Ucinet 6.0软件中NetDraw构建可视化网络。结果 1. 检索得知近21年间我国注册含中药的育发类特殊用途化妆品423个(占全部育发类化妆品的56.63%)。2012年为注册高峰(13.5%),注册数量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产品注册地区分布于全国26个省市,以广州为主(48.7%)。剂型以液体制剂为主,洗发水(38.5%)、育发液(32.6%)两类占比最高,但近年开始出现了按摩膏、喷剂、发膜等新类型产品。2. 国产中药育发类化妆品共涉及中药154种,其中侧柏叶(286次)、何首乌(257次)、姜(151次)、人参(144次)、当归(137次)五味中药频次超过百次,补气及补血药的累积使用频次较高(共计463次),凉血止血药(321次)次之,性温、味甘、归肝经中药占多数。3. 产品多数由2-5种药材构成小复方(占比53.25%),最常见配伍为侧柏叶-何首乌(共现频次184次),另外侧柏叶、何首乌、当归、人参等高频药材的相互配伍共现频次高,配伍较为丰富化。结论 中药育发类化妆品市场广阔,国家监管日趋规范化,剂型将日渐丰富化。中药在国产育发类化妆品中应用广泛,未来将重视化妆品中中药新配方的挖掘及配伍优化,尤其应注重中医药理论的指导,着手于完善功效评价体系,明确中药化学成分并重视其作用机制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选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56例DM合并CVA患者,盲选平分成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选择早期肢体功能训练。结果实验组的Fugl-Meyer评分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3.57%)低于对照组(25.00%),(P<0.05);两组的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指导DM合并CVA患者实施早期肢体功能训练,有利于增强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减少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山楂改善代谢性高血压(metabolic hypertension,MH)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HERB、ETCM数据库并结合文献调研收集山楂成分;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GeneCards等数据库筛选山楂的全部成分改善MH的靶点;借助Cytoscape软件构建山楂“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利用DAVID进行GO富集及KEGG通路分析;并借助Autodock软件对核心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从山楂中筛选出89个活性成分,作用于84个靶点,其中山楂改善MH的核心活性成分为山楂酸、阿里红酸B、亚麻酸、亚油酸、甲基正壬酮、芹菜素、熊果酸等;核心靶点为CYP19A1、PPARA、ESR1、PTGS2、PPARG、NR3C1、MMP9、TNF等;作用机制主要涉及炎症、糖脂代谢、血管内皮功能等多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山楂核心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较高亲和力。结论 山楂可能通过多成分调节TNF、IL-17、AGE-RAGE、HIF-1、cGMP-PKG等多条信号通路,进而抑制炎症反应、改善糖脂代谢异常、改善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