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
目的:检测不同浓度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对体外培养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形态学及对上皮细胞增殖相关基因PCNA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加入含不同浓度KGF(0ng/mL,5ng/rnL,25ng/mL,50ng/mL)的D—KFSM,分别培养12h、24h、48h后观察细胞形态改变并用荧光实时定量检测各组细胞内增殖相关基因PCNAmRNA的表达。结果:①相同时间段实验组较对照组上皮细胞贴壁明显,培养48h实验3组(50ng/mL)较其他组细胞核仁明显;②12h时,实验组较对照组上皮细胞内PCNAmRNA表达增加,但各实验组间PCNAmRNA表达逐渐降低(P〈0.05);③24h时实验组较对照组PCNAmRNA表达增加,但各实验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护〉0.05):④48h时,实验组较对照组PCNAmRNA表达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外源性KGF可上调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增殖相关基因PCNAmRNA的表达,且在不同时间段、不同浓度调控作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上前牙位于口腔前部,临床上常有外伤或龋齿形成的残根,当根长适合桩冠修复者,采用正畸牵引法伸长牙根后烤瓷桩冠修复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我们对正畸牵引前后牙根的伸长与牙槽骨的增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5.
急性牙周脓肿治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急性牙周脓肿的治疗,多数学者认为应先切开引流,辅以全身用药,待炎症控制后再行系统治疗,此方法较安全,但疗程长且复发率高.本研究采用手术结合局部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急性牙周脓肿,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改良组织块法体外原代培养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索一种新的、快捷、简单的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体外原代培养方法 ,并建立稳定的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体系。方法 :用DispaseⅡ分离上皮和皮下组织。采用改良的无血清及无 3T3 细胞的培养体系和改良组织块法原代培养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比较改良组织块法和传统酶消化法原代培养上皮细胞的区别。结果 :用DispaseⅡ可成功分离上皮和皮下组织。改良组织块法可以显著简化原代培养实验步骤和缩短操作时间 ,并使原代上皮细胞更快达到传代要求。结论 :与酶消化法相比 ,改良组织块法是一种更好的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对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为探讨KGF在口腔黏膜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KGF(对照组0 ng·mL-1,实验1组5 ng·mL-1,实验2组25 ng·mL-1,实验3组50 ng·mL-1)分别加入体外培养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培养12、24、48 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对细胞形态的影响,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荧光实时定量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1)实验组较对照组细胞贴壁明显,且48 h时实验3组细胞核仁明显。2)培养48 h时,4组之间的细胞凋亡率、Bcl-2 mRNA、Bax mRNA表达均有统计学差异,随着KGF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和Bax mRNA表达逐渐降低,Bcl-2 mRNA表达逐渐升高(P<0.05)。结论 KGF可通过上调Bcl-2 mRNA和下调Bax mRNA的表达抑制上皮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8.
白塞综合征又称口-眼-生殖器三联征,本病以先后出现多系统多脏器病损,且反复发作为特征。少见症状发生概率小,后果严重。本文报道1例有神经系统病变的综合征。1病例报告患者男,28岁。因口腔反复溃疡6年于2004年9月14日来我院就诊。6年来口腔反复溃疡,数量不等,一般1~2个,多者4~5个,1周左右自愈,间隔时间不一,抗生素、维生素等治疗无效。1年前出现口角歪斜,外院诊断为“右侧面瘫”,经治疗后无明显效果。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情绪低落,言语减少,吞咽困难,同时出现右下肢活动不灵活,在多家医院分别以“中毒性脑病”、“脑梗死”等多种诊断,给…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服用免疫抑制剂患者口腔中白色念珠菌的分布及基因分型。方法:含漱液浓缩法取样,CHROM agar Cand ida鉴定培养基分离鉴定,PCR方法鉴定白色念珠菌和基因分型,PCR结果测序验证。结果:实验组白色念珠菌的检出率为20%,对照组7.69%,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组中多种念珠菌共存的现象多见。对照组白色念珠菌基因型以A型为主,实验组白色念珠菌基因型呈多态性。结论: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影响口腔念珠菌及不同基因型白色念珠菌的检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CXCL12及CXCR4在口腔扁平苔藓中(OLP)的表达及分布.方法:将31例01P黏膜标本按病损类型分型、分级,免疫组化检测CXCL12及CXCR4的表达,测量CXCL12及CXCR4的累积光密度值(IOD).结果:①OLP组织中可以检测到CXCL12及CXCR4表达,其表达向表层扩展且逐渐增强.②依临床分型分组,网纹组、糜烂组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网纹型与糜烂型相比,CXCL12的IOD降低,CXCR4的IOD升高,网纹组与糜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CXCL12及CXCR4依临床分级分组,5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临床分级与IOD无明显相关性(P>0.05).④CXCL12的IOD与CXCR4的IOD呈正相关.结论:CXCL12及CXCR4在OLP中分布及表达的差异,提示CXCL12/CXCR4轴在OLP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