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创伤性异位骨化(THO)常发生于外伤或手术后,表现为在软组织中形成异位的骨组织,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现象和并发症.THO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就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TSC)的临床、影像和骨髓细胞学特征。方法:对1例TSC患者行影像学检查、骨髓细胞瑞氏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有典型的TSC临床表现(面部皮脂腺瘤、特征性影像学异常),同时并发重度缺铁性贫血。经支持治疗后贫血症状改善。结论:TSC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常累及多个系统,可导致缺铁性贫血等全身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疾病源性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细胞模型的建立。方法采用Oct3/4、Sox2、c-Myc和Klf4 4种转录因子,以仙台病毒为载体重编程PSC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获得疾病特异性的iPSCs细胞,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结果 PSC疾病源性的iPSCs细胞呈典型胚胎干细胞样克隆,流式细胞分析显示高表达Oct4、TRA-1-81、SSEA和Nanog等胚胎干细胞标志性抗原,体外向内、中、外三个胚层诱导分化后均检测到各胚层标志抗原的表达,传代过程中保持稳定正常的染色体核型。结论应用Yamanaka因子和仙台病毒载体成功建立PSC疾病源性iPSCs细胞模型,后续进一步向胆管细胞诱导分化可用于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病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死亡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提供 经验。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73例新冠肺炎死亡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一般资料、基础性疾病、并发症、实 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资料以及治疗方法等,并分析与死亡有关的临床特点。结果 73例新冠肺炎死亡患者中发热 常为首发症状,≥60岁者52例(71.2%);有基础疾病者47例(64.4%),糖尿病居首位,其次是高血压和其他心血管疾 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死亡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出现54例(74.0%)。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患者淋巴细胞和动脉 氧分压持续下降,D-二聚体、C-反应蛋白、天冬氨酸转氨酶、尿素氮、肌酐等升高,新型冠状病毒对全身多个脏器均有 损害。胸部CT呈多叶、多灶且迅速进展的肺部磨玻璃样改变是死亡患者的主要影像学特点。顽固性低氧血症患者 机械通气效果不佳。结论 新冠肺炎死亡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肺部影像学特点有其特征性表 现,充分认识其特点,有利于早期干预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