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9例乳腺癌和1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的VEGF-C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69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C阳性表达72.46%(50/69),10例乳腺纤维腺瘤表达为3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10.173,P〈0.01)。VEGF-C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其组织学分级有关(χ^2=12.026,P〈0.01),组织学分化Ⅲ级的VEGF-C阳性表达率为92.86%,高于组织学分化Ⅰ级(37.5%,P〈0.01)、Ⅱ级(63.64%,P〈0.05),Ⅰ级与Ⅱ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腋淋巴结癌转移组与无转移组的VEGF-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10%和6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月经状态、肿瘤大小、病理类型、TNM分期、ER/PR状态和预后无关(均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明显增加,其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乳腺纤维腺瘤,并且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区域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实验以小鼠系膜细胞为研究对象,IFN-γ为刺激物,通过检测JAK/STAT信号途经的激活及HMGB1mRNA及蛋白表达,探讨γ干扰素刺激系膜细胞HMGB1表达上调的可能机制。方法:常规培养小鼠系膜细胞(Mousemesangial cell,MMC),无血清培养基同步化后分为正常对照组、IFN-γ(500 U/ml)刺激组和INF-γ+AG490(INF-γ500 U/ml+AG490 200μmol/ml)组。Western blot检测JAK、STAT1和HMGB1蛋白的表达变化,RT-PCR检测HMGB1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FN-γ能够促进小鼠系膜细胞JAK、STAT1磷酸化和STAT1核转位,并呈时间依赖性;AG490能够降低IFN-γ介导的JAK1、JAK2、STAT1的活化,并呈时间依赖性。IFN-γ能够上调系膜细胞中HMGB1mRNA及蛋白表达,并随着刺激时间延长,其相对表达量呈上升趋势,AG490处理后,系膜细胞中HMGB1mRNA蛋白表达降低,并随时间延长而下调。结论:IFN-γ能够促进小鼠系膜细胞HMGB1表达上调,JAK/STAT信号通路激活可能是其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食管胃交界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位于食管与胃的移行区,肿瘤的分类非常复杂,目前尚无统一认识,现在比较公认的分类方法基于解剖学的Siewert分型;Barrett途径和胃途径是其主要发病机制;由于AEG对放化疗敏感性差,多进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并应根据其类型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方式;由于食管胃交界腺癌的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其发生率、发病原因、解剖学类型、组织学类型、生物学行为、分子生物学等方面都有待收集资料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分析原位腺癌(AIS)、微浸润性腺癌(MIA)、浸润性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为早期肺腺癌的明确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选取2008年11月-2012年1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手术治疗的Ⅰ期肺腺癌患者19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AIS 7例,MIA 71例,浸润性腺癌112例。收集患者临床特征资料,自病理诊断为起点进行随访,随访截至2015年4月,结局事件为死亡。采用xTAG液相芯片法检测EGFR基因18~21号外显子的基因突变。结果 AIS、MIA、浸润性腺癌患者性别、TNM分期、肿瘤直径及发病部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IS/MIA患者5年生存率为100.0%,浸润性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91,P<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吸烟〔HR=0.084,95%CI(0.018,0.391)〕、TNM分期〔HR=2.528,95%CI(1.081,5.911)〕及EGFR基因突变〔HR=3.025,95%CI(1.279,7.157)〕是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AIS、MIA患者预后较好,吸烟、TNM分期及EGFR基因突变是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国际新分类系统有助于肺腺癌患者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5.
肺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primary lung 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PLMFH)是一种来源于间叶组织的少见恶性肿瘤,1979年由Bedrossian等首次报道,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不易与肺癌鉴别,诊断难度大。我院1983年3月至2005年5月通过手术及病理检查诊断PLMFH26例,将其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伴有淋巴细胞浸润的涎腺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淋巴细胞浸润在这些病变中是显著特色,良性肿瘤包括Warthin瘤、皮脂和非皮脂淋巴腺瘤;恶性肿瘤包括皮脂淋巴腺癌、淋巴上皮癌和黏膜相关淋巴瘤等多种肿瘤[1],为了增强对该类肿瘤的认识,笔者特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胃交界腺癌的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216例食管胃交界腺癌患者的病理资料及预后影响因素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216例肿瘤的大体类型为溃疡型168例、蕈伞型25例、弥漫浸润型8例、局部黏膜糜烂型15例,病理学分级Ⅰ级30例、Ⅱ级101例、Ⅲ级85例,S iewert分型Ⅰ型7例、Ⅱ型134例、Ⅲ型75例。术后5 a生存率为59.3%,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对食管胃交界腺癌预后有显著影响(P均〈0.05)。结论食管胃交界腺癌以溃疡型、Ⅱ型常见,预后较差,肿瘤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可以作为独立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患者 ,36岁 ,已婚。因阴道不规则出血 1年 ,加重 2月入院。近 1年来经期持续 10~ 2 0天 ,出血量多 ,伴血块 ,白带不多 ,于 2个月前症状加重。妇科检查 :经产外阴 ,阴道通畅 ,无充血、出血 ,宫颈肥大 ,轻度糜烂 ,无接触性出血 ,穹隆空虚 ;子宫稍大 ,水平位 ,中等硬度 ,无压痛 ,双附件未发现异常。超声检查 :子宫 5 .5cm× 5 .1cm ,宫内 2 .3cm× 2 .1cm低回声占位病变。 1周后复查超声 :子宫 6 .4cm× 5 .2cm ,宫内 3.0cm× 2 .2cm低回声占位病变。临床考虑子宫粘膜下平滑肌瘤。收住院后施行手术切除 ,术中见子宫如孕 2个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病理科1992-2002年收治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手术切除患者169例,经复查存档切片及病理诊断无误后,再选取相应的存档蜡块,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确诊为消化道间质瘤11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PDGFR-α、PDGFR-β及CD117的表达情况,并与56例非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113例胃肠道间质瘤中PDGFR-α表达阳性者73例,表达阳性率为64.60%,胃肠道间质瘤和非胃肠道间质瘤患者PDGFR-α、CD117的表达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极低危险性、低度危险性、中度危险性和高度危险性患者的PDGFR-α、PDGFR-β及CD117的表达阳性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GFR-α联合CD117对胃肠道间质瘤,特别是对一些CD117表达阴性的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其不能作为胃肠道间质瘤分化程度的评定指标.  相似文献   
10.
王雷  杜媛鲲  杨丽  陈砚凝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7):2127-2128,2131
目的探讨肺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特点、病理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983~2005年5例肺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均行肺叶切除手术治疗,无术后并发症和死亡。术前诊断为肺癌3例;良性肿瘤2例,无1例术前明确诊断。结论该病临床症状无特征性,术前确诊极为困难。本病应手术治疗,术式以肺叶切除为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