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不施行腭侧注射麻醉拔除老年人上颌牙20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不施行腭侧注射麻醉在拔除老年人上颌牙齿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 300例因临床需要拔除上颌牙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2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时分别采用新的上颌局部麻醉方法和传统治疗方法,对麻醉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试验组与对照组麻药注射时疼痛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拔牙手术时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新的上颌局麻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易行、省时,减少腭侧不良反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国产青霉素V钾分散片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口服国产青霉素V钾分散片在健康志愿者体内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12名健康志愿者双交叉口服单剂量国产青霉素V钾分散片和进口片剂0.75 g,用RP-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青霉素V浓度,药-时数据用ATPK程序拟合,按一室模型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 国产分散片和进口片剂t1/2(ke)分别为(0.75±0.10)和(0.70±0.14)h,tmax分别为(0.56±0.11)和(0.63±0.17)h,cmax分别为(8.44±2.40)和(8.75±3.04) mg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枢椎以横突后支与下关节突交界处为解剖标志行椎弓根置钉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30具湿性成人颈椎尸体标本,显露并以枢椎横突后支与下关节突外侧缘交界处作为参照点标志。经该解剖标志作水平线,以椎弓根内、外侧缘与侧块交界处连线的中点作纵垂线,以两线的交点偏外1~2mm处为进钉点。分别测量枢椎横突后支的宽度,进钉点与该解剖标志、C2神经根、横突孔内下壁和椎管内侧壁的距离。取上述进钉点,经枢椎双侧椎弓根以内倾角25°~30°、头倾角20°~25°共置入60枚螺钉,再行CT扫描观察钉道的完整性,测量置入螺钉的内倾角和头倾角,统计螺钉偏置率。结果:所有解剖参数及螺钉角度左、右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数据合并后计算总体平均数值。枢椎横突后支的宽度为5.13±0.15mm,进钉点与解剖标志、C2神经根、横突孔内下壁和椎管内侧壁的距离分别为5.73±0.62mm、4.04±0.21mm、5.32±0.49mm和4.94±0.38mm。螺钉内倾角和头倾角分别为28.4°±3.1°和22.5°±2.9°。60枚螺钉中,共有4枚螺钉偏置进入横突孔或椎管,螺钉偏置率为6.7%(4/60);4枚螺钉过长穿破椎体前缘骨皮质。结论:枢椎以横突后支与下关节突交界处作为椎弓根置钉进钉点的参照点解剖标志是可行的,但因解剖差异仍存在螺钉误置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应用甲硝唑局部和全身用药对预防拔牙后干槽症的疗效对比。方法分组对230例下颌第3磨牙拔牙术后进行甲硝唑局部和全身用药,观察术后发生干槽症的情况。结果术后口服甲硝唑片剂,干槽症发生几率为9.10%;术后创口局部置入甲硝唑粉剂,干槽症发生率2.50%。结论拔牙后创口局部用甲硝唑可以大大减少干槽症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氟斑牙患者应用不同黏结剂对托槽脱落率的影响,探讨有效的正畸治疗措施。方法 18例氟斑牙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京津釉质黏结剂,B组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黏结剂,C组将氟斑牙表面釉质少量磨除直接贴面黏结,观察各组治疗1个月后的托槽脱落率及不同临床因素的作用。结果 C组氟斑牙患者将氟斑牙表面釉质少量磨除直接贴面黏结的托槽率最低,明显低于A组和B组托槽脱落率,且B组的托槽脱落率明显低于A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托槽脱落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儿童和青少年的托槽脱落率明显高于成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但各组不同牙位间托槽脱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槽的黏结是口腔正畸治疗中的重要步骤,将氟斑牙表面釉质少量磨除直接贴面黏结的托槽率效果好,但具有一定的适应证,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黏结剂,以降低托槽的脱落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行口腔正畸治疗的34例患者,均植入微型钛钉种植体作为支抗,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9个月,34例患者对微型钛钉种植体均耐受良好,种植体保持稳定。微型正畸结束后,行强支抗治疗患者前牙均达到正常的覆牙合与覆盖,面形状况良好;行压低磨牙患者磨牙平均压低(3.6±0.2)mm。治疗期间,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可见轻度水肿,无需特殊处理自行缓解。无感染病例发生。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口腔正畸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支抗稳定、并发症少等优点,但临床实际操作还需进一步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隆起糜烂性胃炎(raised erosive gastritis,REG)脾胃湿热证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REG患者70例,按中医辨证标准分为脾胃湿热证组34例、脾胃虚弱证组36例;设正常对照组13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胃黏膜中IL-8、TNF-α、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脾胃湿热证组、脾胃虚弱证组TNF-α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脾胃湿热证组、脾胃虚弱证组IL-10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脾胃湿热证组、脾胃虚弱证组IL-8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湿热组与脾胃虚弱组IL-8、TNF-α、IL-10的表达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8在REG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不是主要的促炎因子,TNF-α可能在促进REG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IL-10可能在防止REG的组织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IL-8、TNF-α、IL-10在REG脾胃湿热证与脾胃虚弱证之间表达无差异。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