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3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117篇
医药卫生   335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玉屏风颗粒联合孟鲁斯特纳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取96例过敏性鼻炎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孟鲁斯特纳治疗,观察组给予玉屏风颗粒联合孟鲁斯特纳治疗。治疗1个月后对比疗效及不良反应,测定治疗前后血清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均明显升高,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下降或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屏风颗粒联合孟鲁斯特纳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疗效较好,能明显改善患儿的血清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注射后臀肌挛缩症的分型、分型与病变的关系和手术范围。方法 根据臀肌挛缩症特有的临床表现.分为轻型、中型、重型:根据分型术中分别显露髂胫束、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至髋关节囊后方。结果 153例均手术治疗,随访141例、随访时间1~10年,平均6.8年,优良率96.5%。结论 将臀肌挛缩症进行分型?更有利于准确的区别病情轻重程度,选择相应的手术范围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3.
建立肾穿刺术后持续性肉眼血尿的动物模型.经输尿管导管逆行肾盂灌注凝血酶,观察其止血效果,对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并探讨最佳止血效果的凝血酶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巯基化合物对内毒素诱导大鼠枯否细胞(KC)NF-kB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释放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灌注和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得到高纯度大鼠KC,在过夜培养后冲洗两遍(不含血清),加入内毒素(LPS)10ng/ml刺激原代培养的KC,观察不同浓度谷胱甘肽乙基酯(GSHEE)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大鼠KCTNF-a释放和KC内谷胱甘肽(GSH)及NF-kB活性的影响。并观察使用谷胱甘肽合成抑制剂BSO后,对NAC抑制炎症因子的影响,采用凝胶滞留电泳法测NF-kB活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GSH水平。结果 LPS诱导KC中GSH水平无变化;GSHEE和NAC可提高KC中GSH水平(P〈0.05),降低NF-kB活性和TNF-a释放(P〈0.05)。NAC与BSO合用时KC中GSH水平无变化,TNF-a释放降低(P〈0.05)。结论 NAC通过抑制KC中NF-kB的激活和TNF-a的释放调节KC功能,但这种抑制作用并非通过增加GSH介导。  相似文献   
5.
细胞色素P—450亚族选择性底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便于国内同行对细胞色素P-450亚族的深入研究,作者合成了P-350IA和ⅡB亚洲的选择性底物乙氧基异酚恶唑和戊氧基异酚恶唑,并对合成品与国外标准产品的结构和酶学表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合成品无论从结构上还是从酶学表征上均与国外产品基本一致。因此,在P-450研究中可用本合成品替代国外产品。  相似文献   
6.
7.
脂肪抽吸术对胰岛素敏感性及脂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脂肪抽吸术对胰岛素抵抗与脂质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接受腹部脂肪抽吸术者术前及术后2个月的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岛素敏感性进行测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与脂肪抽吸术前比较,术后胰岛素敏感性增强(P〈0.01),血清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结论腹部脂肪抽吸术在去除大量皮下脂肪的同时,对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等心脑血管危险因素也有非常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肝右后叶囊肿开窗引流术35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肝右后叶肝囊肿的腹腔镜处理方法。方法:1998年1月~2005年12月对35例有症状的肝右后叶囊肿(21例主要位于Ⅵ段,14例主要位于第Ⅶ段)采用四孔法行囊肿开窗引流术。囊肿位于肝右后叶上段者采用肝上入路,胆囊牵引钳或三叶钳推压肝脏使其向前向下,暴露肝后囊肿,囊肿开窗,修剪带蒂大网膜放入囊肿。囊肿位于肝右后叶下段者采用肝下入路,超声刀切开肝结肠韧带,右三角韧带及肝肾间疏松组织,胆囊牵引钳抬起肝脏,囊肿开窗,大网膜放入囊腔引流。结果:35例肝右后叶肝囊肿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肝囊肿开窗引流术,无中转开腹手术。15例采用肝上入路,20例采用肝下入路。手术时间30~95min,平均46min。无手术并发症。35例病理检查结果均为先天性肝囊肿。术后症状均消失。术后住院2~5d,平均3.8d。35例随访6~36个月,平均34个月,33例无复发,2例(为肝上入路病例)囊肿未完全消失,但较术前明显缩小,无明显症状,观察半年未见增大。结论:肝下及肝上入路囊肿开窗引流是腹腔镜下处理肝右叶肝囊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肾囊肿是成人肾脏常见病,其治疗方法较多,本研究于2003年5月至2004年6月应用经腹膜后腹腔镜囊肿去顶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1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2例,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35~68岁,平均51岁,左侧7例,右侧5例,囊肿直径4·0 cm~8·0 cm,平均6·2  相似文献   
10.
鼻内镜和显微镜结合下鼻中隔蝶窦径路垂体瘤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2002年,我们将鼻内镜技术和手术显微镜结合应用,经鼻中隔-蝶窦径路行垂体腺瘤切除术11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