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6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外伤,肿瘤等原因常须做下颌骨截除手术,为防止手术后健侧下颌骨向缺损侧偏位,手术前应制作翼状导板颌导板,手术后戴入口内.常规法制作繁杂;也有用室温固化塑料制作,但因有异味,易产生气泡,不易抛光等缺点在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光固化基托材料的问世,使颌导板的制作变得简单而准确.我科自1991年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动物(transgene animal)是指用实验的方法将外源基因导入某种动物的染色体基因组内进行稳定整合,其外源基因所决定的性状能够遗传给下一代的动物. 1974年, Jaenisch等将猿猴空泡病毒(Simian vacnolating virus 40, SV40)的 DNA注入小鼠的胚泡,发现 40%子代鼠的器官中整合有外源基因,从而首次成功地培育了转基因动物. 2000年 10月 2日,首只转基因猴"安迪"在美国诞生,这是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的转基因灵长类动物.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和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转基因动物与医学及生物制药研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各种人类疾病转基因动物模型的不断建立,已经为许多疑难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十分有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动态有限元模型中正常前牙牙周附着水平与其固有振动频率和牙齿动度的关系,以及承担咬合力后受力状况,为定量描述牙周附着水平和牙齿动度等牙周组织的生理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上颌前牙三维结构基础上,构建反映牙周附着水平和牙周组织弹性特征的动态三维有限元模型,对牙周附着水平、牙齿固有振动频率和牙齿动度的相互关系以及咬合力作用下应力传递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牙周健康上颌前牙振动是由多阶振动所构成,前四阶振动是其主要的振动形式,振动频率为1516.32、1761.44、2214.82、3243.98Hz,牙齿不同方向的动度与牙齿在该方向的振动频率与振型相关。结论:牙齿的动度可通过不同方向的振动频率及其振型定量表达,结合牙齿的动度、牙周附着水平和牙周组织力学特征进行动力学分析,能准确描述出牙齿和牙周组织的生理状况以及在行使功能过程中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全瓷修复基底瓷与修饰瓷材料在高温烧结后冷却过程中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全瓷修复体的损坏提供依据.方法:参考ISO96936:1999标准建立全瓷修复试样的有限元模型,对修复试样高温烧结后冷却过程中,在粘弹性和弹性不同阶段形成的残余应力进行分析,以准确描述全瓷修复试样残余应力的分布.结果:全瓷修复试样在冷却过程中基底瓷收缩变形大于修饰瓷.趋向基底瓷与修饰瓷界面,残余应力随温度降低逐渐增大;随着修饰瓷层厚度增加,界面处残余应力值逐渐减小.结论:基底瓷与修饰瓷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差异,对于全瓷修复体残余应力分布以及修复体寿命有重要的影响, 应严格控制.全瓷材料的粘弹性对于准确分析残余应力分布有十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无限元法应力分析的研究及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基本概念无限元应力分析方法是使用大容量、高速计算机进行计算的允许在需要的时候使用无穷多个单元剖分的有效的理论力学方法〔1〕,是无限剖分思想与有限元方法的结合,即基于有限元方法基础之上,使用无穷多个而不是将所要计算的物体分割为有限个单元。2 无限元法的原理及特点众所周知,有限元法是将无限维空间转化到有限维空间,把连续系统转变为离散型的结构,即将连续的弹性体分割成有限个单元,以其结合体代替原弹性体,并逐个研究每个单元的性质,以获得整个弹性体性质〔2〕。从理论力学角度而言,即为利用场函数分析多项或…  相似文献   
6.
目的 将基于应变能密度(SED)的骨组织改建理论与有限元方法相结合,研究不同牙周附着水平下颌后牙在咬合力作用下,牙槽骨组织功能性改建的过程及其规律。方法 构建不同牙周附着水平的下颌第一磨牙及其牙周组织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合基于SED的骨组织改建理论,通过自主开发的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中的用户材料子程序(UMAT),建立能够模拟牙槽骨组织改建过程的生物力学模型,分析不同咬合力作用下牙槽骨组织应力及密度的变化情况,揭示咬合力对不同附着水平下颌第一磨牙牙槽骨组织改建过程的影响。结果 下颌后牙牙槽骨Von Mises应力分布主要集中在颊舌侧颈部及根尖区。随着载荷的增加,牙槽骨所受应力值逐渐增大。牙槽骨密度在应力较大的区域随着载荷的增大先增加,随后出现下降。当牙周附着水平从正常降至根长1/2时,引起牙槽骨密度下降的载荷也由420 N降至240 N,同时牙槽骨组织的改建速度加快。结论 随着牙周附着水平的降低,牙周组织承受咬合力的能力明显下降,牙槽骨组织密度的降低也会在较早的时间出现。在牙槽骨组织改建的过程中,咬合力与骨组织密度变化的关系密切,适当降低咬合力有利于临床牙周病患者的治疗和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数字化可摘局部义齿支架构建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建模策略对支架及口腔软硬组织受力的影响,探讨数字化支架优化设计的方法。方法 选择牙列完整、牙周组织健康的成年志愿者1名,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和口外石膏模型扫描的基础上,通过3Shape Dental System软件设计可摘局部义齿支架,利用Mimics、Geomagic Studio和HyperMesh软件对上颌肯氏Ⅱ类牙列缺损模型和可摘局部义齿模型进行三维建模,分别构建简化组和对照组(包含牙齿和牙周膜)三维有限元模型。使用Abaqus/CAE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垂直和斜向45°载荷下两组模型的支架受力情况。结果 简化组模型与对照组模型支架的应力分布规律基本相同,应力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垂直载荷下,两组模型均在支架小连接体处出现应力集中,支架远端下沉,最大应力值分别为44.39、51.05 MPa,最大位移值分别为49.05、38.29 μm;斜向载荷时,支架大连接体出现高应力区,Ⅰ杆直角转折处应力集中,最大应力值分别为324.58、303.11 MPa,最大位移值分别为291.86、298.02 μm。结论 采用适当简化模型的方法能够提高建模效率,同时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可信度,能够为临床数字化可摘局部义齿支架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新型浸泡消毒剂(IMPRESEPT)浸泡后,对藻酸盐、硅橡胶和聚醚精细印模材料尺寸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用60mm×10mm×10mm金属试件制取印模,在IMPRESEPT消毒溶液中分别浸泡10min、20min、30min。用读数显微镜测量浸泡后各时段印模材料的线性长度。结果:除硅橡胶外,藻酸盐及聚醚印模材料在使用IMPRESEPT消毒溶液浸泡前的体积与浸泡后各时段都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30min浸泡时间内,藻酸盐及聚醚印模材料在使用IMPRESEPT消毒溶液浸泡消毒后不会对活动修复体或固定修复体的精确度造成显著影响。结论:新型消毒溶液(IMPRESEPT)在有效浸泡消毒时间内不会影响印模材料的尺寸稳定性,可试用于临床印模的浸泡消毒。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动态有限元法分析前牙牙周附着水平与牙齿固有振动频率和动度的关系,为定量描述牙周附着水平和牙齿动度等牙周组织的生理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上前牙三维结构基础上,构建反映牙周附着水平和牙周组织弹性特征的动态三维有限元模型,对牙周附着水平、牙齿固有振动频率和牙齿动度的相互关系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前牙振动是由多阶振动所构成,前4阶振动为主要的振动形式,与临床牙齿动度方向一致。随着牙槽骨的吸收和牙周附着水平的降低,前4阶振动频率逐渐降低。牙齿不同方向的动度与牙齿在该方向的振动频率与振型相关。结论:牙周附着水平与振动频率有明确的相关关系,通过牙齿振动频率的变化可以表达出牙周附着水平的变化,并且与牙齿动度建立相关关系,牙齿动度可以通过不同方向的振动频率和振型定量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粗化处理对超细晶纯钛表面性能及成骨细胞黏附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将超细晶纯钛棒切割为直径7 mm、厚度2mm的试件,按不同喷砂压力(0.2~0.8 MPa)分组,对其表面进行喷砂酸蚀处理,对照组为普通纯钛.通过表面形貌、粗糙度、亲水性研究材料的表面性能,然后将大鼠胚胎成骨细胞(MC3T3-E1)接种到各组钛片表面,观察细胞初期黏附形态,测定其增殖密度.结果:超细晶纯钛粗化处理后,表面呈现出由喷砂和酸蚀所形成的大小不同的弹坑状双层结构.随着喷砂压力增大,超细晶纯钛表面坑孔直径和粗糙度逐渐增大,但二者均小于普通纯钛对照组(P<0.05).超细晶纯钛亲水性也随喷砂压力变化而改变,当喷砂压力为0.6 MPa时表现出最佳表面亲水性能.接种细胞后,实验组细胞初期黏附形态优于对照组,当喷砂压力为0.6 MPa时细胞增殖密度最大.结论:对超细晶纯钛喷砂酸蚀处理,喷砂压力为0.6 MPa时,材料表面形貌优于普通纯钛,粗糙度适宜,亲水性良好,更有利于细胞黏附和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