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比较三种脱敏剂对全酸蚀粘结剂牙本质粘结强度及其粘结界面形态的影响。方法:选择12个无龋损离体人磨牙,磨除牙合面釉质,用600目碳化硅砂纸在流水下预备出有统一玷污层的牙本质粘结面后,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去离子水(对照组)和3种脱敏剂(Hybrid Coat、Gluma、极固宁)进行脱敏处理后,应用Single Bond 2在面粘结4 mm树脂。然后将每个牙垂直于粘结面切割出12个1.0 mm×1.0 mm×4.0 mm的粘结试件,分别在SEM下观察其粘结界面微观形态并进行微拉伸强度(μTBS)测试。结果:HybridCoat组粘结强度最高((14.81±3.87)MPa,随后依次为去离子水组(13.39±4.67)MPa、Gluma组(12.76±2.96)MPa和极固宁组(10.48±4.32)MPa,各组间两两比较,极固宁组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其他3组间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Hybrid Coat组形成的树脂突大部分>35μm,长而密集;Gluma组形成的树脂突长7~35μm;极固宁组形成的树脂突长20~35μm,较稀疏。结论:Hybrid Coat和Gluma对全酸蚀粘结剂牙本质粘结强度无明显影响,而极固宁则明显降低其粘结强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酸蚀一喷砂处理以及4种不同水门汀材料Fuji I(FUI)、Fuji Cem(FUC)、RelyX Unicem(RX—U)、RelyXARC(RXA))对纤维桩粘固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0颗无龋坏单根管人前磨牙,根据对应纤维桩表面处理与否随机分为2组,进而根据粘接材料的不同分为4个亚组。常规根管充填和桩道预备后,分别选用4种水门汀材料将表面处理前后的玻璃纤维桩粘接到预备根管内;观察纤维桩表面及每组试件粘接界面扫描电镜(SEM)下微观形貌,测试即刻拉出强度(pull—outtest)。结果:表面处理前后纤维桩的各水门汀材料拉出强度以RXA组最高,随后依次为RXU、FUC、FUI组,且各组间均相差显著(P〈0.05);纤维桩表面处理后与各水门汀材料的拉出强度较之处理前均显著提高(P〈0.05):SEM观察显示:表面处理后纤维桩的表面粗糙度纤维暴露数量均有明显增加;表面处理前后各组粘接界面微观形貌存在差异,各组的粘接界面均较处理前更致密。结论:酸蚀一喷砂处理纤维桩表面后可以提高其与不同水门汀材料的粘接固位力。  相似文献   
3.
赵三军  李芳 《中国美容医学》2013,(23):2328-2329
从口腔修复学实践教学中医学生临床思维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如何正确的对医学生进行临床思维的训练和培养,如医患模拟训练、开展病例讨论、强化医学生主体地位,使他们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独立工作的临床思维能力,也是实践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酸蚀时间对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酸蚀时间对4种全酸蚀粘结剂(OptiBond Solo(OB)、Single Bond(SB)、One—Step(OS)、Prime&BondNT(PB))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选取32颗无龋坏人磨牙,用600目碳化硅砂纸在流水冲洗下预备出统一的牙本质粘结面玷污层,分别选用4种粘结剂在不同粘结面酸蚀时间条件下进行粘结处理;每颗牙齿垂直于粘结面切割出8个(1.0×1.0×4.0)mm^3粘结试件,分别进行微拉伸强度(μTBS)测试。结果:4种粘结剂OB(25.36±4.18)MPa、SB(24.25±3.97)MPa、OS(28.65±4.93)MPa和PB(27.12±4.13)MPa在酸蚀粘结面15S时均取得了最高的牙本质粘结强度(P〈0.01)。结论:不同酸蚀时间对不同粘结剂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酸蚀时间对4种全酸蚀粘结剂(OptiBond Solo(0B)、Single Bond(SB)、One-Step(OS)、Prime&Bond NT(PB))牙本质粘结界面纳米渗漏的影响.方法:选取64颗无龋坏人磨牙,用600目碳化硅砂纸在流水冲洗下预备出统一的牙本质粘结面玷污层,分别选用4种粘结剂在不同粘结面酸蚀时间条件下进行粘结处理;每颗牙齿垂直于粘结面切割出4个4mm×0.9mm×4mm粘结试件,分别在TEM下观察、比较其粘结界面纳米渗漏.结果:4种粘结剂的牙本质粘结界面纳米渗漏均随酸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延长酸蚀时间,在牙本质粘结界面中遗留有更多的未封闭结构,加速牙本质粘结界面老化.  相似文献   
6.
多单位残根残冠氧化锆全瓷冠桥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氧化锆全瓷修复材料的特点,介绍1 例氧化锆全瓷冠桥修复多单位残根残冠临床病例的治疗过程和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四种牙本质粘接系统的微拉伸强度测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四种牙本质粘接系统(SingleBond;Bond-1;Prime&BondNT;One-Step)在口内、外环境下粘接处理后的粘接强度。方法:将15名志愿者口内18颗无龋坏活髓磨牙,于局麻下用高速涡轮机金钢砂车针在喷水降温下磨切咬合面,暴露牙本质。随机选择四种牙本质粘接系统之一,按使用说明粘接处理其咬合面牙本质一半。即刻拔除。贮存于37℃生理盐水中24h后,使用同一粘接系统处理其咬合面牙本质另一半。二者分别制备成沙漏状试件。试件粘接界面面积控制在1mm2左右;测试同一颗牙齿标本上口内、外粘接处理的试件拉伸强度,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四种牙本质粘接系统在口内粘接处理的微拉伸强度分别为:26.09±3.78MPa(SingleBond),30.18±2.77MPa(Bond-1),29.10±3.03MPa(Prime&BondNT),29.95±3.81MPa(One-Step);在口外粘接处理的微拉伸强度为:25.80±2.41MPa(SingleBond),29.92±3.04MPa(Bond-1),28.97±2.73MPa(Prime&BondNT),30.03±2.96MPa(One-Step)。结论:四种牙本质粘接系统在口内与口外环境下粘接处理的微拉伸强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离体牙的体外粘接实验测试结果可以客观、真实地反映各粘接系统在口腔内的实际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4种树脂水门汀与牙本质黏结剪切强度。方法:新鲜拔除的无龋损人第三磨牙48个,随机分为4组(n=12),制备颊侧牙本质黏结面,分别与4种树脂水门汀(Unicem、Panavia F、VariolinkⅡ、Vitique)黏结处理,测试剪切强度,SEM观察牙本质黏结界面。结果:4种树脂水门汀中RelyX Unicem(12.84±2.29)MPa与Panavia F(14.93±3.73)MPa、Vitique(11.03±2.57)MPa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他们均显著高于VariolinkⅡ(5.43±1.25)MPa(P<0.05)。结论:新型自黏结树脂水门汀RelyX Unicem可以取得与牙本质良好的黏结效果,且美观,易于使用,节省操作时间,为黏结修复体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MK-801对利多卡因致大鼠中毒惊厥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2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6)、利多卡因组(L组,n=8)和MK-801组(M组,n=8)。C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 ml/kg,30 min后泵入复方乳酸钠。L组和M组腹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0.5ml/kg和MK-801 0.5 mg/kg,30 min后静注2%利多卡因2 mg,继以4 mg.kg-1.min-1持续泵入,惊厥波出现后停止泵入利多卡因,记录惊厥波发生及持续时间,呼吸抑制及持续时间。观察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NMDAR1)免疫阳性细胞活性变化,测定泵注后20、30、40、50、60 min海马CA1区细胞外液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浓度。结果 C组未出现惊厥波,L组均出现惊厥波,M组2只大鼠出现惊厥波。与L组比较,M组呼吸抑制出现较晚(P<0.05),呼吸抑制持续时间较短(P<0.05)。与C组比较,L组和M组NMDAR1免疫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增多(P<0.05),L组显著多于M组(P<0.05)。泵注后30、40、50、60 min L组Glu浓度显著高于C组和M组(P<0...  相似文献   
10.
六种粘接剂的牙本质粘接界面纳米渗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6种粘接剂粘接处理后牙本质粘接界面的纳米渗漏情况。方法选取12颗无龋人磨牙,用600目碳化硅砂纸在流水冲洗下预备出统一的牙本质粘接面玷污层。分别用6种粘接剂按使用说明进行粘接处理,切割成0.9mm厚试件,避光贮存于氨化硝酸银溶液中24h。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牙本质粘接界面的纳米渗漏情况,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银染颗粒分布面积比的均值。结果6种粘接剂的牙本质粘接界面在电子显微镜下均观察到明显的纳米渗漏,其中材料A[邦多,(16.09±2.08)%]、材料B[Single Bond,(13.39±1.81)%]和材料C[Prime&Bond NT,(11.27±1.94)%]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材料D[B1自酸蚀底涂剂,(12.13±2.11)%]与材料E[ClearfilTMSE Bond,(12.35±2.6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者的纳米渗漏均小于材料F[AdperTMPromptTM,(14.93±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种牙科粘接剂的牙本质粘接界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纳米渗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