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
2.
目的利用脂肪组织来源的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促进创面愈合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GFP转基因小鼠(GFP-C57BL)腹股沟处脂肪组织,获得ADSCs,并在体外证明其具有成骨和成脂的多向分化能力。14只C57BL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并制作创面,实验组注射PBS缓冲液悬浮的ADSCs,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的PBS缓冲液。观察并分析创面愈合情况,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移植细胞的存活情况,利用real-time PCR检测创面组织中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TCP-1)以及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结果分离的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同种异体移植ADSCs可以显著促进创面的愈合速度。移植两周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创面区域有少量ADSCs存活。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的创面组织中促炎因子IL-1、IL-6和TCP-1表达下降,抗炎因子IL-10表达上升。结论通过同种异体局部注射ADSCs可以显著促进皮肤创面的愈合,其机制可能与AD-SCs降低了创面局部的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青少年安氏Ⅱ^1s错[牙合]矫治后对患者软组织侧貌的影响。方法对15例安氏Ⅱ^1s错[牙合]患者均拔除4颗第一双尖牙,使用标准方丝弓矫治技术配合Ⅱ类颌间牵引完成矫治,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描图和手工测量,比较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上前牙经过矫治内收后,前牙覆[牙合]、覆盖达到正常;上唇明显后移,长度随之伸长,突度降低;鼻高度相对增加;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变,开唇露齿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采用标准方丝弓技术治疗青少年安氏Ⅱ^1s错[牙合],可使上下颌骨矢状位置关系得以改善,有效地纠正前牙深覆[牙合],最终取得良好的改善软组织侧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保证其身心健康,拥有一副较好咀嚼功能的全口义齿十分重要。然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牙列缺失患者逐渐增多。尽管近年来,采用种植义齿修复技术进行无牙颌全口义齿修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大进步,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应用上颌前牵引矫治器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牙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生长发育高峰期因上颌骨发育不足而牙列轻度拥挤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舍患者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11±1.2)岁],使用前方牵引5.8个月促上颌骨发育,对治疗前后患者的X线头影测量进行分析。结果使用上颌前牵引矫治后,发现上颌骨长度Ptm.A明显增加,上颌相对颅底位置(Ptm-S)稳定,上下颌骨矢状位置明显改善,上牙列向前下移动,下颌及下牙列向后下移动,前牙反牙A解除,颅底及下颌基骨无明显改变。结论上颌前牵引矫治能有效辅助上颌骨前后向发育不足且牙列轻度拥挤的安氏Ⅲ类错袷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上颌骨发育不足的安氏Ⅲ类错牙合 ,早期用前牵引矫正器 ,疗效明显。我科自 1998~ 2 0 0 0年用该法治疗安氏Ⅲ类上颌骨发育不足患者 12例 ,取得了预期的疗效。1 材料与方法1.1 样本选择  12例前牙反牙合 ,伴上颌骨发育不足儿童 ,男 5例 ,女 7例 ,年龄 9~ 12岁。其中短面型 8例 ,正常面型 4例。 12例治疗前的头颅测量情况见表 1。1.2 矫治器设计 矫形面具分面具、上颌粘结夹板和弹力圈 3个部分。面具由额托、颏兜及连接它的一根牢固的钢制支撑杆组成 ,另有一个十字弓(橡皮圈即附着其上 ,对上颌骨产生向前下方的牙合力牵引力 ) ,十字弓…  相似文献   
7.
我科自 1984年起 ,对口腔癌切除后软组织缺损进行即刻修复 ,选用的组织瓣均为自身组织瓣 ,包括颈阔肌肌皮瓣、额瓣、胸锁乳突肌肌皮瓣、胸大肌肌皮瓣、腭瓣、颊脂垫、带状肌肌皮瓣和游离前臂皮瓣 ,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选择资料完整的 6 2例病例报告如下 :临 床 资 料1 一般资料 : 本组 6 2例中 ,男性 4 0例 ,女性2 2例 ;最大年龄 78岁 ,最小年龄 19岁 ,平均年龄 56岁。2 病例类型 : 均为口腔软组织鳞状上皮细胞癌 ,其发生部位和组织学分型 (见表 1)。表 1    发生部位和组织学分型组织分类 \部位舌颊粘膜口 底高分化鳞癌 3…  相似文献   
8.
保留腮腺主导管腮腺浅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保留腮腺主导管腮腺浅叶切除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 110例临床诊断为腮腺良性肿瘤或多形性腺瘤的病例作保留腮腺主导管腮腺浅叶加肿瘤切除手术。结果  10 6例病例得到 1~ 4年的随访。随访率96.3 %。无一例病例发生肿瘤复发。结论 腮腺肿瘤的复发和深叶腮腺组织剩留无内在联系。手术关键是保存有足够的安全切缘 ,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术中的准确操作。适合于位于腮腺浅叶、峡部和下极的良性肿瘤和临界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早期阻断性治疗对安氏二类一分类错(牙合)患者牙颌面结构的影响.方法 应用肌激动器(Activator)对10例覆盖大于7mm的安氏二类一分类错(牙合)作早期矫治,矫治前后摄头颅侧位X线片对牙颌面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早期阻断性治疗后,SNB角平均增加1.22(°),下颌骨基骨向前生长平均2.25mm,磨牙关系矢状方向变化平均3.70mm,前牙覆盖由平均8.68mm减少至平均3.47mm,上切牙向后移动平均2.25mm,下切牙向后移动平均2.34mm,下颌平面角无明显变化.结论 用Activator对安氏二类一分类错(牙合)进行早期阻断性矫治后,颌骨和磨牙的二类关系得到改善,前牙覆盖减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