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肖璇  王聪  徐祎 《口腔生物医学》2012,3(4):197-200
目的:探讨Kimura病(Kimura’s disease,KD)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方法:分析和观察7例KD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表现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结果:7例KD患者均为男性,发病年龄21~73岁,主要表现为头颈部皮下或大唾液腺的无痛性肿块,组织学上以淋巴组织增生为主,可见淋巴滤泡形成,生发中心扩大,滤泡间见血管增生,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显示KD中的淋巴滤泡表达B细胞抗原,滤泡间的淋巴细胞多表达T细胞标记。结论:KD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需与部分富含淋巴组织的肿瘤鉴别,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对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伴黄斑水肿(ME)患者视力与中心凹部光感受器层状态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CRVO伴ME患者21例21眼行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IVTA)之前以及治疗后4周视力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影像中视网膜内外光感受器的连接部(IS/OS)的状态。结果:注射IVTA后4周,本组研究中所有患者ME均明显消退。IS/OS(+)组,11眼(52.3%)可以观察到中心凹处部分或完整的IS/OS线。IS/OS(-)组,10眼(47.62%)中心凹处IS/OS线影响缺失。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视力及中心凹厚度的改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治疗前患者的视力情况与IS/OS的状态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对于CRVO伴ME患者的治疗,在消除黄斑水肿的同时应该注重对中心凹部光感受器细胞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VisiPlug可降解泪小管塞栓治疗中度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31例62眼、诊断为干眼的患者使用VisiPlug可降解泪小管塞栓术治疗,随访3-16个月,根据干眼症状的问卷调查、SchirmerⅠ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检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术后93.5%患者眼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痒感、畏光、眼红、视力波动、视疲劳等症状减轻;BUT延长、SIT增加、FL恢复阴性;所有患者未见感染、肉芽肿形成;1例患者在术后2周发生栓子脱出,经再次补植入,未再发生脱出及其他异常.结论:VisiPlug泪小管栓治疗干眼在临床上安全可行,但仍需进一步观察和改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层羊膜移植术治疗蚕蚀性角膜溃疡的显微手术要领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经药物及(或)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无效或复发的蚕蚀性角膜溃疡6例(6眼),行双层羊膜移植术,观察术后角膜上皮及溃疡的愈合、基质水肿消退、新生血管萎缩、内外层羊膜转归及复发等情况.结果 随访24~34个月.外层羊膜多于术后7~11 d自溶吸收或脱落,予以拆线.7~15 d角膜上皮愈合,2~3周角膜基质水肿基本消退,2~3个月溃疡区新生血管逐渐萎缩,术后3个月内层羊膜与溃疡面牢固愈合,5~8个月病变区角膜渐呈半透明.随诊期内,4眼眼表稳定,未复发;另2眼因缝线暴露、未及时随诊拆线于术后12~13个月复发,再行板层角膜移植术,未再复发.结论 双层羊膜移植术在蚕蚀性角膜溃疡的治疗中具有很好的优势,显微手术技巧的掌握及严格复诊拆线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也为进一步角膜移植术的进行提供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6.
结核性与癌性胸腔积液超声显像鉴别诊断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结核性与癌性胸腔积液超声显像特点,研讨两者超声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应用B型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50例结核性与癌性胸腔积液的超声显像特点。结果结核性胸腔积液超声检查显示胸腔内胸腔积液无回声区透声清,胸膜均匀性增厚,液性暗区内未见实质性肿块;癌性胸腔积液超声检查显示胸腔内胸腔积液无回声区内充满细小光点,透声欠清,胸膜多呈非均匀性增厚,液性暗区内可见有实质非均质性肿块。结论应用B型超声检查对于结核性和癌性两种不同性质的胸腔积液进行鉴别诊断,有较高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I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病原学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FQ-PCR技术对HSK患眼房水中的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I)DNA进行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定量检测,同时以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房水作为对照,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16例(16只眼)HSK患眼房水中有5例阳性,阳性率31.25%,20例(20只眼)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房水无1例阳性,阳性率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Q-PCR法可以作为HSK的病原学快速诊断的实验室方法 之一.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 2,MEN2)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外显率较高[1]。根据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和分子遗传学的不同,临床分为3种亚型:MEN2A、MEN2B及家族性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在临床上较少见。 MEN2B型约占所有MEN2患者的5%至10%,但是该类型患者的MTC却具有侵袭性高,发病年龄早的特点[2,3]。口腔内发现的多发性神经瘤往往因为没有疼痛等自觉症状而容易忽视其全身情况[1,4]。所以临床上必须提高MEN2B的诊断准确率,提倡多学科综合诊治,加强对潜在危险性的警惕。应对所有MEN2家庭成员通过基因筛查检出高危或早期患者,有助于改善这些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骨折修复过程中血管生成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骨折修复过程中对骨折端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探讨VEGF在骨折端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用168只大白鼠制作股骨骨折模型,随机分为VEGF组、拮抗VEGF组、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测定伤后不同时间骨折端MVD的变化。结果应用外源性VEGF后。骨折端MVD明显增加;拮抗VEGF组,骨折端MVD明显下降;对照组MVD低于VEGF组,但高于拮抗VEGF组。结论VEGF在骨折修复过程中,对血管生成具有重要作用,并可能作为一种重要细胞因子参与和调节了骨折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0.
粒细胞肉瘤18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粒细胞肉瘤(GS)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18例GS的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特点.结果 18例GS中男女各半;年龄12 ~70岁,中位年龄45.5岁.受累部位为淋巴结6例,乳房4例,皮肤2例,卵巢、胃、小肠、上颌窦、膀胱、口腔各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或局部包块,或黏膜息肉样增生.光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