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6在大鼠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在ROM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放射性口腔黏膜炎SD大鼠模型,切取舌组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蛋白在黏膜炎组织中的表达部位及表达强度。结果成功地建立了SD大鼠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动物模型;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白细胞介素-6蛋白在ROM黏膜组织中广泛表达。结论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组织有白细胞介素-6蛋白的表达,其表达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OM)的预防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为ROM提供新的防治方法。方法通过一次性照射SD大鼠舌背30GyX线,观察阴性对照组大鼠与用药组大鼠舌背黏膜的变化,其中用药组大鼠在接受照射前30min给予腹腔注射依达拉奉20mg/kg。照射后每天上午8时、下午4时共2次观察各组大鼠的活动度,称取体重;通过HE切片、免疫组化的方法,比较用药组和阴性对照组SD大鼠ROM的严重程度。结果经一次性照射30GyX线后,阴性对照组大鼠与用药组大鼠均出现ROM;用药组大鼠较阴性对照组大鼠的活动度较好,体重下降程度、舌部溃疡均较轻,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较弱。结论依达拉奉可以显著减轻ROM的程度,放射前应用依达拉奉是一种预防ROM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RNA干扰技术,靶向抑制舌癌细胞中Cdc6的表达,观察舌癌细胞增殖凋亡等改变,初步探讨下调Cdc6表达抑制舌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 实验分4组:空白对照组CON,阴性对照组NC,实验组KD1和KD2应用前期构建的Cdc6的慢病毒载体,转染舌癌CAL-27细胞,通过Real 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dc6 mRNA及蛋白的表达;以MTT法测定活细胞数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利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结果】 慢病毒载体转染CAL-27细胞后,Real 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舌癌CAL-27细胞中Cdc6的表达明显被抑制,相对NC组,KD1KD2组对Cdc6基因敲减效率分别为55.60%和64.38%蛋白表达分别降低44.44%和66.67%;细胞生长曲线表明,细胞生长明显减缓,KD1和KD2组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3.68%和35.79%;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显示:KD1组KD2组两组细胞凋亡率较NC组均有显著上升,分别为57.55%和83.81%。【结论】 靶向Cdc6慢病毒载体RNA干扰能有效抑制舌癌CAL-27细胞的DNA复制,阻止舌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6在大鼠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在ROM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放射性口腔黏膜炎SD大鼠模型,切取舌组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蛋白在黏膜炎组织中的表达部位及表达强度。结果成功地建立了SD大鼠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动物模型;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白细胞介素-6蛋白在ROM黏膜组织中广泛表达。结论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组织有白细胞介素-6蛋白的表达,其表达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备纯化的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配体结合域(PPARγ-LBD)肽段并观察铜绿假单胞菌信号分子N-3-氧代十二烷酰-L-同型丝氨酸内酯(3-O-C12-HSL)与PPARγ-LBD的结合强度。方法 采用分子对接的方式预测3-O-C12-HSL与PPARγ的结合位点。合成PPARγ-LBD基因序列并插入pET28b质粒,鉴定后通过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重组肽段,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检测3-O-C12-HSL与PPARγ-LBD的结合动力学参数。结果 分子对接结果显示3-O-C12-HSL与PPARγ-LBD区的Tyr473和Tyr327形成氢键,3-O-C12-HSL末端柔性碳链与PPARγ-LBD区的Met329、Leu330等残基形成疏水结合。制备获得人PPARγ-LBD肽段,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检测在25~35 ku有一条蛋白的印迹,与PPARγ-LBD分子质量一致。3-O-C12-HSL与PPARγ结合的亲和力常数为1.65×10-4 mol/L,结合速率常数为1.06×102/ms,解离速率常数为1.75×10-2/s。结论 3-O-C12-HSL与PPARγ-LBD功能区结合能力强于PPARγ特异性拮抗剂GW9662,为制备针对3-O-C12-HSL的特异性靶向药物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锥形束CT在种植体周围炎和牙周炎的诊断及指导其相关治疗过程中的辅助作用。通过与传统二维影像对比分析来了解锥形束CT在口腔临床疾病辅助诊断与治疗的特点,从而为临床的推广运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2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种植体或牙周炎的患者,对其进行常规临床检查,并用传统X线片与锥形束CT进行对比分析。所有病例有3名高年资医师和1名放射主管技师共同作出诊断。结果:锥形束CT和传统X线片在判断牙齿/种植体的近远中区域牙槽骨的缺损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评估牙齿/种植体的颊舌侧及根分叉处的牙槽骨缺损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于能分析判断牙槽骨骨密度的改变,锥形束CT不仅能够早期诊断种植体周围炎或牙周炎,还能够从三维方向早期观察了解其周围牙槽骨的形态学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